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悶熱的夏天,對於皮膚敏感者最容易發生皮膚搔癢等過敏現象。專家解釋,因氣候濕熱,一旦流汗,汗水就會刺激皮膚,使皮膚發炎惡化。其中又以濕疹為最為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

中醫師張尚智表示,濕疹是一個症狀的通稱,它包含的疾病多達幾十種,如,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日光性皮膚炎、鬱血性皮膚炎、蟲咬性皮膚炎、汗疹、尿布疹、顏面濕疹、富貴手、汗泡疹。醫學上,濕疹的名稱為「非特異性皮膚炎」,成因複雜,且誘發原因每人皆不同。臨床表現以皮疹形態多,易於滲出和反覆復發。

而濕疹反覆發作可能導致慢性化!醫師解釋,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階段反覆發作經久不癒演變而來。濕疹可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齡層,多數濕疹病史發病通常始於嬰兒期(約始於出生後6個月內),此問題可能會持續到青少年、甚至成人時期。雖然隨著成長,部份兒童可以擺脫濕疹問題,但80%患者會終身受其困擾。

中醫認為,濕疹之發病原因複雜,由內在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發病。內在因素如飲食不當、精神緊張、失眠、勞累、感染及內分泌失調等;外在物理因素,如日光、紫外線、寒冷、炎熱、乾燥、潮濕或是化學物質如,染料、藥物、油漆、肥皂、洗衣粉、不當的護膚品等,而動物皮毛、羽絨、玻璃絲、植物等物質的刺激也可能誘發濕疹。

掌握六原則就可避免濕疹上身

生活、工作環境,避免接觸可誘發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碳粉、洗潔精等。

二、避免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暴力搔抓、過度洗拭。

三、忌腥發動火之品,嬰兒忌食牛奶、魚肝油。

四、避水,忌用鹼性、肥皂或化妝品類。保持局部乾燥。

五、避風,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保持安靜。

六、皮損滋水糜爛者,忌油膏包紮,防堵塞毛孔。

飲食調理方面建議:

一、飲食宜清淡,宜食清熱解毒作用之品,如:綠豆、苦瓜、冬瓜。

二、忌致敏食物,如魚、蝦、蟹、花粉等,導致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

三、忌辛辣刺激食物,如濃茶、咖啡、酒、煙、蔥、大蒜等味辛、性溫食物,耗陰助陽,對濕疹是一種刺激,應避免食用。

四、忌發濕、動血,如發濕之物:竹筍、芋頭、蔥、韭菜等;動血之物。

五、可按摩下列穴位,如:大椎、足三里、三陰交、風市、曲池、膈兪、血海、風門。可達到健脾補土燥濕、去風止癢的效果。

張尚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

 

百日咳系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初期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卡他性炎症。

後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和痙咳後伴有特殊的吸氣性吼聲為特徵,因其病程可拖延3-4個月之久,故名為“百日咳”。mag2-13本病四季皆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多見,任何年齡皆可發病,但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兒,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目前經“百日咳菌苗”、“百白破混合菌苗”的預防接種,發病率已大大下降。除常規治療外,家庭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隔離:
    百日咳流行期間應進行呼吸道隔離,以減少或防止本病傳播,一般隔離至病人發病後的 40 天,或痙咳開始後的 30 天為宜。對密切接觸者應嚴格隔離2-3周,如無症狀出現方可離開隔離區。流行期間,不要帶小兒外出或到公共場所遊玩,更不宜與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觸。

  • 居室通風:
    室內保持安靜,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患兒應臥床休息,保持安靜。

  • 空氣消毒:
    百日咳桿菌外界生活力弱,加強通風換氣即可有效殺滅病菌。對托幼機構可進行空氣消毒。

  • 調理飲食:
    食物應富於營養和易於消化,可進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百日咳患者由於痙咳嚴重,常常出現嘔吐等症狀,因而宜少食多餐,待病情穩定後再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

  • 中藥外治:
    中藥外治對本病有較好的止痙止咳效果,可選用冰硼散1-2克,百部、黃連、連翹各6克,雞膽1-2個,米醋適量,將諸藥研末混勻備用,2歲以下用 1.5克,3歲以上用3克,用雞膽汁、米醋調糊,於每晚睡前敷於雙手、足心,外蓋油紗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晚1次,10 天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或取鮮紫皮大蒜5枚。將大蒜搗為泥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外以敷料,膠布固定,男左女右,每敷 24 小時換藥1次,一般1~6次即可見效。

  • 對症治療:
    痙咳發作頻繁者,可給予鎮靜劑、祛痰劑、止咳劑等。呼吸困難及發紺者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用 a- 糜蛋白?霧化吸入,使痰液變的稀薄而易咳出。可在醫生指導下配合使用抗生素。如發生驚厥時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2004-04-13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alt

一名3歲的李小妹妹,父母親都有過敏家族史,自從上幼稚園之後開始反覆感冒,夜間咳嗽加重伴隨喘鳴聲已9個月,經醫師診斷為氣喘,並使用控制氣喘的藥物數個月,但仍徹夜咳嗽影響睡眠,嚴重時跑跳走路均會導致呼吸喘促。

其母親之後帶去中醫部主治醫師鄒曉玲的門診就診,3歲的李小妹妹經過望聞問切的診察之後,給予中藥處方與中藥氣霧吸入治療,並搭配穴位按摩與穴位敷貼,氣喘病況獲得大幅改善。

小兒氣喘嚴重 塵蟎因素占大宗

氣喘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依據調查結果顯示,12歲以下兒童經醫師診斷患有氣喘的比率為6.7%,誘發氣喘的內外因素眾多,包含冷空氣、塵蟎、空氣微粒(PM2.5)、食物以及寵物毛屑等等。

鄒曉玲表示,中醫學認為小兒生理特點和成年人不同,小兒的肺系統功能發育尚未健全、免疫功能較弱,因此容易受到外在細菌病毒等感冒病邪侵犯,也容易因為溫差變化、空氣微粒等致敏物質誘發咳喘等等症狀,呼吸道長期呈現慢性發炎性變化,痰阻氣逆,咳喘發作。

臨床氣喘問題多 配合中醫治療佳

經過一週的中醫治療之後,李小妹妹的喘鳴聲消失,並且可以達到整夜無咳嗽的安穩睡眠品質,後續治療一個月,日夜均無咳嗽症狀,困擾父母長達9個月的小兒咳喘症狀達到顯著改善。

鄒曉玲表示,目前國內外對於中醫治療氣喘的研究已有多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氣喘常見的中藥處方如小青龍湯、定喘湯、六味地黃丸等等。依據氣喘發作之急性期或慢性期,給予不同階段的中藥處方內服治療,並搭配中藥氣霧吸入、穴位按摩與穴位敷貼,可達到穩固氣喘治療療效、改善體質、減少發作頻率的目標,提升氣喘小朋友與家長的整體生活品質。 (鄒曉玲 -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