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水痘是由於感染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極易造成流行,任何年齡皆可發生,但以1-6歲小兒多見,臨床以發熱、皮膚及粘膜出現斑疹、丘疹、皰疹、痂蓋為特徵,由於皰疹內含水液,狀如豆粒,故名“水痘”。患病後可獲終身免疫。除常規治療外,家庭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積極預防:取蓖麻子 30 粒,朱砂3克,麝香 0.15 克。將蓖麻子去殼存仁備用。將朱砂、麝香研極細末,納蓖麻子共搗研成膏,於每年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午時用上藥塗擦小兒頭頂心、前心、背心、雙手心、雙腳心、兩臂彎、兩腿彎、兩脅,共 13 處,將藥擦完後不要用水將藥洗去,應任其自落。可用于預防小兒水痘。此方來源於《驗方新編》,臨床觀察發現其確有預防水痘的作用。
  • 注意隔離:水痘流行期間應進行呼吸道隔離,以減少或防止本病傳播,一般隔離至病人皮損癒合後為宜。對密切接觸者應嚴格隔離1-3周,如無症狀出現方可離開隔離區。流行期間,不要帶小兒外出或到公共場所遊玩,更不宜與水痘患者密切接觸。
  • 居室通風:室內保持安靜,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患兒應臥床休息,保持安靜。患兒住房應溫度適宜,衣被宜柔軟松適,保持床鋪乾燥清潔。
  • 空氣消毒:空氣消毒可殺滅感冒病毒,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較好,常用的有食醋薰蒸法:將市售食醋與水按1:2比例配好後加熱薰蒸,每次薰蒸2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用中藥艾葉、蒼術點燃以煙熏消毒。
  • 清潔皮膚:水痘的重要症狀之一,就是出水痘。因水痘形成的皰疹非常癢,患兒常用手搔抓,因而容易造成細菌的繼發感染,使泡疹變為膿瘡,如果搔抓的很深,治癒後易留下瘢痕。因此,要注意保護好患兒皮膚的清潔,患病期間要勤換衣服,以防感染水痘破損處。瘡疹已經被抓破或出現化膿時,可用紫藥水或磺胺軟膏塗抹,以保持破損局部乾燥,控制感染。
  • 保護五官:除了清潔皮膚外,還要做好患兒口腔、眼、鼻、耳的護理。水痘皰疹除了在皮膚上能見到外,也會出現在粘膜,如口腔、鼻腔、咽、眼結膜及陰囊、會陰等處,但較稀少。粘膜處的瘡疹很薄,容易破潰造成糜爛和小潰瘍。因此,要注意這些地方的清潔衛生。患兒可多飲水,這樣既可以清潔口腔,又能加快體內毒素的排泄,用溫熱水清洗會陰部,並盡可能保持乾燥。
  • 調理飲食:包含宜清淡而又易消化為宜。水痘較嚴重的患兒,可能會食欲不振,應給患兒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湯、豆漿或藕粉等,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及發物。若患兒病情好轉,可給予鮮蛋、牛奶、瘦肉等食物,多吃水果或蔬菜。這樣可使患兒攝取各種營養素,增加機體抵抗力,早日痊癒。
  • 注意觀察:患兒如出現發熱,應臥床休息。如體溫超過 39 ℃,可行物理降溫,可用毛巾浸透冷水敷在患兒額頭, 10 分鐘左右更換一次,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行藥物降溫。或患兒發熱不退,或抽搐時,應急送醫院診治。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20040413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大暑」節氣即將到來,氣溫屢創高溫,在炎炎夏日中,最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中醫師提醒,容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民眾,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此方是中醫提神解暑的妙方。

醫院中醫科醫師吳宛容指出,暑邪有三個特點,

1. 暑性炎熱,故暑邪傷人可出現身熱、煩渴、汗多、小便短赤、脈洪數等火熱炎盛症狀。

2. 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常見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氣津兩傷的證候。

3. 暑多挾濕,故於暑熱見證同時,可見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悶、泛噁、大便溏膩、舌苔厚等症。

夏季容易溼感冒 清暑祛溼多休息

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感冒則是夏季感冒,往往是從高溫悶熱的室外進入到冷氣房內或者暴食冷飲引起;就中醫的觀點認為,熱感冒因病機是否夾濕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兩類。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夏天濕氣重,較容易造成暑濕感冒。暑濕感冒的症狀有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胸悶欲嘔、大便黏膩、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等,若屬這類型的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常用清暑祛濕,健脾益胃方法治療。用藥方面可以選擇中藥方劑如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等。治療上可以食藥結合;建議暑濕感冒的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祛暑利濕的食物,如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等,且飲食宜清淡,多休息。

中醫提神解暑秘方 飲用生脈飲

吳宛容醫師指出,生脈飲的成份很單純,就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可補元氣,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三者搭配,為你保持元氣、生津止渴。

※中醫師教你煮生脈飲

藥材:西洋參3-5片、麥冬3錢,五味子1.5錢

水量: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吳宛容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

 

你有腳抽筋的問題嗎?腳抽筋常出現在有慢性病的老人家,或是懷孕婦女因為缺鈣,也較易發生腳抽筋;但是,更有不少年輕人因為運動時沒有做暖身操,或是天氣太冷,沒有做好保暖,也容易出現腳抽筋。

運動時 要做足暖身操

腳抽筋並不少見!游泳時很常出現腳抽筋的現象,也有人是睡覺到半夜腳抽筋。中醫師姜智釗表示,年輕人會出現腳抽筋,大多是因為運動所造成;主要還是運動時的暖身操沒有做足,使得肌肉沒有放鬆,以致在運動時容易發生腳抽筋。也有許多年輕人工作時,需要長時間久站或是久坐,以致產生靜脈曲張,也容易腳抽筋。

天氣冷 要做好保暖

還有就是天氣寒冷時,很多年輕人保暖做的不夠,尤其是最近晚上氣溫較低,睡覺時小腿放在被子外,肌肉也容易因為遇寒收縮,進而出現腳抽筋;姜智釗醫師指出,如果運動時注意做了暖身操,而且也都有做好保暖,但是仍然出現腳抽筋時,就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電解質不平衡,或是甲狀腺出問題。

防治腳抽筋 中醫有一套

中醫對於防治腳抽筋也有一套;姜智釗醫師建議,若是有腳抽筋,或是要預防腳抽筋,平常可以服用柴胡、木瓜、芍藥、黑糖與生薑,或是按摩與針灸,甚至晚上可以用一條根、忍冬、花椒與艾藥等中藥材來泡腳,都可改善腳抽筋的困擾。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