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82年到現在,癌症一直排名國內死亡率之首,目前的治療仍以西醫為主流,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療法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劉佳祐表示,西醫治療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並降低復發率,但副作用也伴隨而來,若能搭配中醫治療,則可有效緩解化療的副作用,順利完成抗癌療程。 一位60多歲的男性肺腺癌患者,於2年前發現癌症,但因為胸椎轉移造成下半身突發性癱瘓,不能行走只能臥床,在他院被診斷為末期,且化療效果不佳,因此轉診到中醫門診治療。醫師透過補氣扶正的中藥調理,再配合西醫的標靶藥物抗癌,最後肺腺癌得到控制,也恢復脊椎功能,現在已經可以自行用拐杖行走,平時則維持門診追蹤治療。 劉佳祐表示,化療的副作用對病人療程、生活品質及預後都會造成影響,因此有高達85%的病友,在1年內會使用超過一種以上的輔助和替代療法。目前已有可針對病友提供個別化醫療,利用中醫緩解放化療後,常見的疲倦、失眠、食慾減低、免疫力低下、皮膚炎等副作用。而透過針灸,能改善化療後手足麻木等神經病變,或手術後淋巴水腫等不適等。 劉佳祐說,在門診常見到家屬或患者,因為病急而尋求各式民間草藥,或花大錢買抗癌健康食品,卻忽略了可能的潛在危險,輕則危害身體、重則葬送性命。建議癌友,應尋求正常就醫管道,並和醫師溝通抗癌療程,才能在治療過程中,順利又不失尊嚴。
百日咳系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初期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卡他性炎症。
後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和痙咳後伴有特殊的吸氣性吼聲為特徵,因其病程可拖延3-4個月之久,故名為“百日咳”。本病四季皆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多見,任何年齡皆可發病,但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兒,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目前經“百日咳菌苗”、“百白破混合菌苗”的預防接種,發病率已大大下降。除常規治療外,家庭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隔離:
百日咳流行期間應進行呼吸道隔離,以減少或防止本病傳播,一般隔離至病人發病後的 40 天,或痙咳開始後的 30 天為宜。對密切接觸者應嚴格隔離2-3周,如無症狀出現方可離開隔離區。流行期間,不要帶小兒外出或到公共場所遊玩,更不宜與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觸。 -
居室通風:
室內保持安靜,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患兒應臥床休息,保持安靜。 -
空氣消毒:
百日咳桿菌外界生活力弱,加強通風換氣即可有效殺滅病菌。對托幼機構可進行空氣消毒。 -
調理飲食:
食物應富於營養和易於消化,可進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百日咳患者由於痙咳嚴重,常常出現嘔吐等症狀,因而宜少食多餐,待病情穩定後再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 -
中藥外治:
中藥外治對本病有較好的止痙止咳效果,可選用冰硼散1-2克,百部、黃連、連翹各6克,雞膽1-2個,米醋適量,將諸藥研末混勻備用,2歲以下用 1.5克,3歲以上用3克,用雞膽汁、米醋調糊,於每晚睡前敷於雙手、足心,外蓋油紗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晚1次,10 天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或取鮮紫皮大蒜5枚。將大蒜搗為泥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外以敷料,膠布固定,男左女右,每敷 24 小時換藥1次,一般1~6次即可見效。 -
對症治療:
痙咳發作頻繁者,可給予鎮靜劑、祛痰劑、止咳劑等。呼吸困難及發紺者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用 a- 糜蛋白?霧化吸入,使痰液變的稀薄而易咳出。可在醫生指導下配合使用抗生素。如發生驚厥時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2004-04-13
冬天到了,是否發現抽筋的機會越來越高? 周宗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治醫師表示,由於冬天氣候寒冷,當人體保衛功能不足,睡眠時又將腳暴露於被子外,容易使寒氣入侵造成抽筋現象;然而,黑糖水、含鈣豐富的食品,以及泡腳,可預防抽筋的發生。
周宗翰說,最常見的是小腿肌肉痙攣,表現為小腿肌肉如腓腸肌,突然變得很硬且疼痛難忍,狀況會持續幾秒到數十秒鐘之久。痙攣的發生常是因為運動時肌肉的興奮性突然增高,在肌肉連續收縮過快下,將使局部肌肉出現疲勞。由於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也容易興奮而痙攣。
更年期婦女由於鈣質容易流失,因此常發生腿部抽筋的症狀。周宗翰說,透過適量的黑糖水可以減緩抽筋的狀況。由於黑糖可以補肝腎,裡面也有豐富的鈣質,所以對於常常抽筋的患者可以攝取適量的黑糖。 周宗翰醫師建議,當抽筋發生時,千萬不要強硬拉扯,避免拉傷肌纖維。可採用熱敷的方法,同時朝收縮肌肉的相反方向伸展。然而,在處理前,應先確認身體處於坐姿或是臥姿,以輕柔方式反方向拉伸或拍打痙攣繃緊的肌肉;另外,試著以腳跟為中心,往下再往小趾外側緩慢旋轉,也可以協助放鬆小腿後伸肌肉群。
預防抽筋,可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蝦皮、豆製品等,除了平時多運動來增強體能之外,入睡時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讓局部肌肉受寒。周宗翰醫師表示,睡覺前,讓雙腳浸泡熱水至膝下,有助於肌肉放鬆;睡前加強按摩小腿及腳部肌肉,並藉由伸展操,儘量使肌肉緩慢拉伸再放鬆,將可避免抽筋的發生。
記者梁以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