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1名65歲婦人出現膝蓋不適現象,甚至走路都會感到疼痛,若走太久容易感到僵硬等感覺,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所導致;陳嘉,允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指出,尤其在天氣變化較大時,膝關節退化的患者更會感到膝蓋疼痛的症狀。

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的原因較多,臨床上多以股骨與脛骨接觸面的軟骨退化、變薄等為止,加上軟骨的骨質增生,使得關節面被破壞變形;陳嘉允說,起初症狀多為疼痛且活動受限,但若長期下來,關節腫大變形,就會連大腿的活動也會受限。

在治療上,除了先依照患者的症狀找出是否為長期或短期,以及慢性或急性來區別疾病,並且也必須觀察患者膝蓋外觀是否有變形、腫脹等表現,除了可透過服用補益氣血及肝腎、強筋壯骨等藥方,也可利用針刺穴位或按摩穴位,幫助改善疼痛。

若是透過服藥或按壓穴位都無法改善,建議也可嘗試以伸展大小腿肌肉的運動,幫助舒展經絡,達到舒緩氣血等功效;陳嘉允提醒,像是肥胖、體重超重等也恐會造成膝關節負擔的原因,因此平時就應多保養,減少讓膝關節暴露在吹風、感寒、濕氣等環境,降低發病誘因。

 

你是否老是覺得腹痛、脹氣、一緊張就想上廁所?現代人只要吃得下、排便還算ok就覺得正常,往往容易忽視腸胃問題。其實許多人的腸胃已經外強中乾,加上不良的習慣或遭遇環境上的刺激,各種不舒服症狀便開始展現,做遍各種檢查,才發現自己得了腸躁症。 肝鬱脾虛體質 易釀腸躁症上身 腸躁就是腸胃過度敏感又反應過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角度認為這是肝鬱脾虛。中醫講的肝,有能力可以疏理身體的氣、血、津液,肝鬱的人往往就是呈現一種身心緊繃的狀態,也容易遭受影響出現各種失調的症狀,如失眠、月經不規則。

此外,趙品諭中醫師指出,中醫的脾,能運化水穀精微,以現代醫學角度就是腸胃的消化及吸收營養功能,脾虛的人往往就是呈現一種與消化道有關的不正常的情況。

紓解腸躁症狀 中醫「逍遙散」助改善

趙品諭中醫師說,套用近幾年流行的一種概念,腸胃是身體的第二個大腦,它會透過「腦腸軸線」與人的身心交互影響;換句話說,自閉症、慢性疲勞、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等盛行率極高的身心疾病,都和腦腸軸線相關。

那什麼方法可以安撫它呢?腸胃有不適症狀時,應向醫師求診。趙品諭中醫師分享,中醫對於肝鬱脾虛,可用中醫藥方「逍遙散」幫忙,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加薄荷少許,可以加強疏肝解鬱效果,白朮、茯苓益氣健脾,再用乾薑和中益胃,最後加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肝氣得疏,脾虛得補。 養成好習慣 與腸道和平共處

因每個人體質不同,中醫還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調理腸躁問題,但趙品諭中醫師呼籲,最重要的還是要謹慎注意自己的飲食,以及適度地調適身心壓力,才能讓自己與腸道達成和諧共處。

許多老年人都會面臨骨質疏鬆症問題,造成骨折機率提高。

吳修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表示,從中醫角度而言,骨質疏鬆和筋骨相關,當中又以肝、腎主導筋骨,因此中醫治療上,首重調理肝腎。生活上,則可以適度曬太陽、維持標準體態和保持營養均衡等,能有助改善骨質疏鬆的問題。吳修安說,骨質疏鬆症會出現骨密度降低的狀況,在病理的變化是小樑骨變薄、斷裂形成空洞,將會導致患者骨折機率增加。

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因素相當多,包括種族、生活型態、性別、遺傳、藥物使用以及性腺功能不足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應該做骨質密度測試,確診是否有骨質疏鬆症。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骨質疏鬆症和類似中醫的「痿證」、「骨枯」、「骨極」,而中醫典籍指出「肝主筋,腎主骨」,若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因此補肝腎和健脾胃是治療骨質疏鬆的關鍵。

後天脾胃的生化滋養和氣血循環暢通,有助於發揮腎的正常功能,應該依個人體質和症型,來治療骨質疏鬆。相關的中藥包括,枸杞、骨碎補、續斷、杜仲、桑寄生、熟地、山茱萸、菟蕬子、羌活等。 吳修安表示,除了利用中藥來補肝腎外,也可以從生活習慣下手,第一是,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如跑步、打拳等,最好能適度曬太陽;第二是,維持標準體態,因為太輕或太重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第三是,保持營養均衡,每日應補充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

記者潘以慈報導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