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1名4歲女童,一年前開始出現夜咳現象,且一個月內就發生兩三次的急性氣喘,常常必須仰賴吸入藥物控制,且配合類固醇等治療,但症狀仍遲遲未改善,直到透過中醫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甚至一年後已不再需要吸入藥物控制病情,讓爸媽總算能安心。

根據統計顯示,2009年北市國小一年級的學童氣喘盛行率就達20.74%,成年人盛行率則約有7.79%,每年使用於氣喘的醫療資源相當龐大;中醫部主治醫師張仁旭指出,包括咳嗽、反覆呼吸困難、胸悶等,尤其夜間症狀更為惡化,都屬於氣喘常見的症狀。

引起氣喘多和季節交替或家族史有關,部分患者會因體質或環境因素,儘管透過吸入劑或類固醇等治療,仍無法有效控制;張仁旭說,這時建議可透過中醫治療,透過小青龍湯、定喘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中醫處方,針對肺、脾、腎三臟的生理功能對症下藥,且可配合三伏貼,有效改善過敏體質,幫助舒緩症狀。

尤其像是老年人常伴隨心血管疾病,透過中醫加以調理,能有效幫助身體代謝廢物,減緩症狀出現;張仁旭表示,若患者可以配合,也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施予針灸方式,更能發揮良好療效,遠離氣喘纏身。

張仁旭,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冬末春初,臨床表現為發熱,結膜炎,上呼吸道炎等,以頰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為特徵,起病最初症狀為發熱,體溫逐漸升高,同時出現全身及呼吸道症狀。如全身不適、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伴咳嗽、流淚,流涕,兩眼結膜充血,畏光,聲音嘶啞等,起病第二天後患兒口腔粘膜充血粗糙,頰粘膜有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初為針尖大小,逐漸增大或部分融合,稱麻疹粘膜斑,有助於早期診斷,但出疹後2~3天即消失,經麻疹疫苗注射,患兒可不出現此粘膜斑。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麻疹疫苗的接種,麻疹的發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偶爾在流行季節出現少數麻疹患者。麻疹患者在出疹高峰期,患兒相當難受,熱度高,咳嗽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哭吵不安,除必要的藥物治療外,護理得當會加速患兒早日痊癒,防止併發症發生。家庭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注意隔離: 麻疹流行期間應進行呼吸道隔離,以減少或防止本病傳播,一般應隔離至病人出疹後的第五天。對密切接觸者應嚴格隔離2-3周,如無症狀出現方可離開隔離區。流行期間,不要帶小兒外出或到公共場所遊玩,更不宜與麻疹患兒一起玩耍。
  • 居室通風: 室內保持安靜,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窗通風 30 分鐘以上。患兒應臥床休息,儘量保持環境安靜,房間窗戶上都要掛上暗色窗簾,使光線柔和,以避免陽光刺激眼晴。冬天最好一日開窗2-3次。
  • 空氣消毒: 空氣消毒可殺滅感冒病毒,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較好,常用的有食醋薰蒸法:將市售食醋與水按1:2比例配好後加熱薰蒸,每次薰蒸2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用中藥艾葉、蒼術點燃以煙熏消毒。
  • 調理飲食: 飲食要求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如牛奶、果汁、稀菜粥、面片湯等,不宜吃油膩葷腥食物。隨著病情的好轉,可逐步調整飲食結構。患病期間要多喝開水,既可補充體液,又有利於體內代謝廢物的排泄。
  • 注意衛生: 患病期間特別要注意患兒耳、鼻、口、眼的清潔衛生。眼、鼻可用溫開水將毛巾浸濕後輕輕擦洗,口腔可在溫開水中加少許食鹽,用紗布或棉花一日清洗二次,口水或淚水流進耳朵要及時擦幹。衣服要寬大柔軟,蓋的被子重量適宜而衛生,防止受涼。
  • 藥浴促疹: 對麻疹出疹不暢者,可選用中藥水煎取汁藥浴,有很好的發汗促疹作用,可選用香菇、或西河柳、芫荽等水煎取汁藥浴,每日1-2次,連續2-3天即可。
  • 謹慎退熱: 麻疹患兒發燒時一般不要進行冷敷或服用退熱藥,這樣不利於出疹。如果高燒至 39.5 ℃以上,可遵醫囑用透疹劑擦塗四肢或用小劑量退熱鎮靜劑,以減緩患兒的痛苦。如發現患兒面色發青、呼吸困難、神志昏迷、抽筋等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Dated: 2004-04-13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國人因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再過十年,台灣超過65歲的老人將占總人口比例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國家」,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之一。未來社會不僅要面對老人照護問題,對於常誘發於老人族群的帕金森氏症治療,也成了各界重視的議題。

帕金森氏症的起因是中腦內黑質部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不僅會損害患者的行動,也會影響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目前造成退化的真正原因仍尚未得知,推測是和腦細胞快速退化有關,帕金森氏症多發於50至60歲,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男性較多。相較於65以上女性老人易罹患的阿茲海默症,兩者雖皆與大腦神經退化有關,但表現的特徵卻大不相同,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特徵是失去記憶,但帕金森氏症卻以行動障礙為主。

根據統計,全球目前約有700萬到1,000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症狀包括動作遲緩、顫抖、僵直、姿態保持障礙等。目前帕金森氏症治療可利用一種名為左多巴的藥物來協助患者腦分泌多巴胺,以緩和肌肉顫抖的情況,也有不少患者尋求中醫協助,透過針灸、藥補的方式來達到運動機能的恢復。

中醫李政育醫師表示,透過針灸治療可活化腦部細胞、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改善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延緩病程進一步的惡化,中藥方面,則可行氣活血、改善腦部循環,促進腦細胞再生,修復腦部神經功能。

帕金森氏症發病通常為年長老人,身體抵抗力低弱,必須增強體質,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輕症狀為原則。在中醫的範疇中,帕金森氏症屬「顫震」、「跌厥」、「肝風」、「振掉」範圍,特點是本虛標實,虛為肝腎兩虛,氣血兩虧兼陽虛,實為風痰、血瘀肝腎兩虛可用右歸飲加黃耆、川芎、赤芍、當歸、銀杏葉……,氣血兩虧兼陽虛者可用補陽還五湯(育生)加四逆湯、人參粉、川七粉,痰飲多者可用溫膽湯或半夏天麻白朮散加減,,臨床上再配合針灸(需溫針),療效更為顯著。

帕金森氏症治療的方式雖多,但都必須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除了按時用藥外,運動機能的復健治療更為必須,此外,患有帕金森氏症的人通常會比較憂鬱煩惱,應該隨時給予患者鼓勵及勇氣等精神治療,配合職能治療、復健治療和心理治療,延緩運動機能的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