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 傷濕止痛膏:取本品外貼患處,每日1換,經過3-6天均可獲愈。據分析,本品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和活血止痛作用,故外治於本病療效甚佳。
  • 六神丸:取本品內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 4-10 粒,小兒每次1-3粒,嬰兒不用,飯後溫開水吞服,連續3天。同時取本品5-10 粒,研為細末,加米醋或白酒少許調勻外敷患處,每日2次。伴有全身症狀者可加服普濟消毒丸。一般用藥次日即可見效,5日內痊癒。或取六神丸 30 粒,冰硼散 15 克,青黛 30 克,芒硝 12 克,共研細末,加老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敷於腮腺腫脹處和湧泉穴(左側腮腫敷右側湧泉穴,右側腮腫敷左側湧泉穴)每6-8小時更換1次,直至發熱、腮腫消失;可配合內服夏元大板湯(夏枯草、元參、大青葉、板藍根),一般在4天內可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冰硼散:取本品3克,用少量冷開水拌濕後,敷於腮腺腫脹處,包紮固定,2-3日換藥1次。對初起者能控制腫勢,已腫者可減輕腫脹疼痛,促使症狀早日消退。一般病例用藥後5日內即可腫消痊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南通蛇藥片:取本品8- 10 粒研細,注射用水調糊後外敷患處,每日4次,早、中、晚及臨睡前重新調敷。若體溫下降,則外塗次數可逐漸減少。一般用藥後2日左右,腫脹疼痛即可消失,體溫亦降至正常。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玉樞丹:視病情輕重,取本品2-5片,每日2-3次口服,同時取本品3-6粒研末醋調外敷,每日1-2次,連續2-5天。或取本品 10 片,膽星6克,吳萸、生大黃各 10 克,共研細開,裝瓶備用。每取藥末8克,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雙側足心湧泉穴,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如意金黃散:取本品適量,以大青葉搗爛加米醋適量調敷患處,幹則以醋適量潤之,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白降丹:將黑膏藥攤平,以火柴點本品少許於膏藥中心,使膏藥中心微見白色即可(用量過大則灼傷皮膚,出現大泡,疼痛難忍),而後貼於患處,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中華跌打丸:取本品2粒,六神丸 10 粒,共研細末,醋調為糊狀,置於黑膏藥上,外敷患處,每日1換,經過3-5天,便可熱退腫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雙黃連:取雙黃連粉針劑適量,加適量雞蛋清調勻塗敷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每日換藥2次,3天為1療程,多數用藥3次後,症狀即可明顯減輕,用藥一周左右即可痊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清開靈:取大黃粉、大貝粉各 10 克,加清開靈針劑適量調勻,外敷患處及雙足心湧泉穴,每日換藥1-2次,連續3-5天即可。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西瓜霜噴劑:西瓜霜噴劑3-6克,魚石脂軟膏1支,混合均勻,敷于患兒頭面部腫脹處,敷料紗布,包紮固定,3日換藥1次,連續2-3次即可。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Dated: 2004-04-13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 * 相 關 報 導 只 供 作 本 網 上 雜 誌 的 讀 者 用 作 參 考 及 增 進 一 些 健 康 及 進 補 資 訊 為 目 的,此 報 導 均 有 時 間 上 及 因 應 個 人 體 質 接 受 上 的 限 制 ,若 引 用 任 何 文 章 內 容 引 起 任 何 不適 請 速 與 你 相 熟 醫 師 聯 絡 及 診 斷; 若 本 文 對 任 何 公 司 或 個 人 構 成 任 何 商 業 影 響 或 金錢 上 損 失 , 恕 與 本 網 站 無 關。* *


西醫領域中,民眾用藥有藥師把關,那麼,中醫呢?我們吞下肚的中藥,究竟是「誰」調配的?又由誰把關呢?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六成六的民眾經常性的使用中藥,每月約有一成的民眾使用中醫治療,每年約有三成的民眾,至少一次以上使用全民健保身分就診。長久以來,中醫與西醫,同樣是台灣民眾醫療保健的方式,且長期以來,民眾對於中醫藥照護有高度的需求。惟台灣缺少專責中藥藥事人員的培育,致使台灣民眾中藥藥事服務體系呈現缺口,中藥事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民眾中醫藥照護權益亦未能獲得保障。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何永成醫師表示,中醫、西醫分屬不同醫療專業領域,因此台灣實施中西醫雙軌制度。按大法官釋字第404號解釋,「醫師法為強化專業分工、保障病人權益及增進國民健康,使不同醫術領域之醫師提供專精之醫療服務,將醫師區分為醫師、中醫師及牙醫師」。 在中國、韓國等使用中藥之地區,多有中藥藥事服務,採行中、西藥事服務分離、中西藥師教育分流制度,可知中藥、西藥分設專責藥事人員已為全世界傳統醫學發展之趨勢。而台灣藥事法103條亦訂有中藥師制度,依法應分設藥師、中藥師兩類專責藥事人員。 何永成醫師進一步說明,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世衛組織傳統醫學戰略」呼籲各國應重視並制定政策管理傳統醫藥,提高傳統醫學服務提供者的技能與確保病人安全。中藥藥事服務是幾千年來傳承的醫藥事業,其發展及中藥藥事人員制度之建立,遠在西藥引進之前,是台灣民眾完整就醫用藥照護的權益;為鼓勵藥師投入中藥藥事服務工作,現行藥師法第15條及藥事法第35條分別雖訂有修習中藥16學分之藥師亦得執行或兼營中藥藥事服務工作之規定,但目前藥師執行中藥業務,特別是傳統中藥材業務比例的人數甚少,專責從事中藥藥事服務的藥師比例更低,約僅有0.46%。 藥事法第103條雖訂有中藥師考試之規定,但迄今未落實辦理,也因此未有大學設立中藥學系培育中藥藥事人員人材,專責中藥藥事人員人力嚴重不足,中藥專業面臨傳承危機,民眾中藥事服務無法完整提供。 中藥藥事服務是獨立之專業並非依附西藥之「兼業」,參照現行醫事人員執業之法律規定,中、西藥應由不同專責人員管理,爰此,應依「教、考、訓、用」原則,分別於現行藥學系中設立中藥組、中藥學位學程及新設中藥學系,建立藥師專責從事中藥藥事服務工作制度等多重方式,整體規劃專責中藥藥事人員之培育,確保全民用藥安全。

一名52歲男性患者,有心律不整的問題,經西醫診斷患有頻發性心室提早收縮,但治療後,卻還是沒有改善,近三個月心律不整的頻率逐漸加劇。直到經朋友推薦前往中醫科就診,藉由炙甘草湯、血府逐瘀湯加減中藥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心律不整的發作頻率也越來越少,約數個禮拜才發作一次。

心律不整症狀多 恐心悸、疲倦、胸悶、呼吸不順、頭暈

中醫科醫師黃奎祐表示,心律不整其實就是心臟的跳動失去正常規律。心臟可比喻成一個具有發電系統的房子,藉由房子中複雜的供電傳導系統,使得心跳可持續不斷地跳動。然而當供電受到影響,患者便因此產生心悸、疲倦、胸悶、呼吸不順、頭暈等症狀。

中醫治療有效 須考量夾雜疾病

中醫以補益臟腑氣血,改善循環等作為治療方向,雖可有效改善心律不整的狀況,但還是得依患者個人體質作適當調整。治療上更需考量到病人其他兼夾的疾病。如壓力大、血中膽固醇過高、高血壓等。

按摩穴道可調養 內關、神門穴助寧心安神

除了藥物治療,黃奎祐表示,平常可多按摩穴位來調養,如內關(腕橫紋上2寸)、神門穴(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可幫助寧心安神。感到不適時可按?門穴(腕橫紋上5寸)以調理心氣,疏導氣血。

疾病預防 得從生活作息開始做起

除了上述的治療方式,黃奎祐醫師最後也提醒,其實平時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均衡及適度的運動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許多長久的不良生活作息常常都是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 (黃奎祐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