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眼睛有飛蚊症也不得輕忽!有位50歲的吳先生眼睛有近視,戴上眼鏡後的視力還不錯。有天他忽然發現眼前出現透明短黑線飄動,當房間暗燈後,眼尾還會看到有如閃電般的閃光。這個狀況持續了幾天,就醫後經眼科醫師散瞳後做視網膜檢查,發現視網膜已有了裂孔及局部視網膜剝離。

眼中飛蚊不停歇 高危險群要小心

成大醫院眼科部洪嘉鴻醫師指出,飛蚊症是常見的眼睛毛病,所謂飛蚊,顧名思義便是看到了會「飛」的東西;飛蚊數量可能不只1個,形狀可以很多樣,有蜘蛛網狀,也有呈現線狀、點狀,當看著一大片光亮區域時更加明顯,如白紙、白牆或藍天,這就是飛蚊症的典型表現。

飛蚊症出現的年紀因人而異,年紀越大的人更容易有這個問題;而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與做完白內障手術的人,因其玻璃體退化現象較明顯,或是眼內容易出血,所以都是容易出現飛蚊症的族群。

飛蚊症是警訊 三大症狀速就醫

洪嘉鴻醫師指出,以眼科醫學的角度來看,要把飛蚊症當成是一個警訊。因為它提醒了玻璃體已經或正在萎縮。玻璃體萎縮會帶來對視網膜的拉扯,如看到閃光現象,更是代表視網膜正在被拉扯;視網膜極其脆弱,容易因拉扯造成裂孔,若不予理會則可能產生視網膜剝離,往往需要手術處理。

洪嘉鴻醫師也提醒,對於飛蚊症的警訊要掌握3大重點,也就是視力下降、數量變多、型態改變。如果已知有飛蚊症,又出現視力模糊、形狀改變或數量變多,便應該立即就醫;此外,一旦有飛蚊症,即使形狀與數量都沒有改變,仍建議至少1年做1次視網膜檢查。

大腸癌又有新危機,一名六十歲老婦,是素食修行者,二十年來生活規律,某日開始覺得排便不順,連續便祕幾個月後,一檢查才發現已經是大腸癌晚期。

十幾年前,大腸癌晚期病患通常只有幾個月的壽命,但受惠於藥物的發展,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已從單純化療,到現在健保給付多線標靶的合併策略。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鴻華表示,如果一開始無法手術切除,也不要氣餒,循序漸進使用適合藥物,有機會提升治療的反應率。

醫師表示,台灣腸癌發生率是世界第一,近年來普遍認為只要改善飲食,就可和大腸癌絕緣,其實仍有相當高的偶發機率,可能在基因突變下發作,建議民眾定期作腸鏡篩檢,排便習慣突改變應儘快就醫。

試管嬰兒機「孕」渺茫 子宮內膜有狀況?

「醫生,為什麼我嘗試了人工受孕/試管嬰兒還是沒有成功懷孕?」少數不孕夫婦在滿懷希望進入生殖中心後,反覆嘗試了好幾次療程仍以失敗告終,常不禁吐露出滿懷心酸的問句。依據數據顯示,一般30至40歲女性,自然受孕率約為10%,若改為嘗試試管嬰兒,受孕率則可提升至約40%。然而,仍有少數不孕症患者,就連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後都機「孕」渺茫,這時可能就要懷疑是不是子宮內膜出了狀況!

培育生命之土 子宮內膜為受孕關鍵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世明表示,影響著床的兩大要素均與子宮內膜息息相關。一為子宮內膜功能(Endometrial function),另一則為子宮內膜接受度(Endometrial receptivity)。在排卵後第五到七天,無論是子宮內膜厚度、型態或血液循環,都是最適合的著床窗期。但若在排卵時,子宮內膜厚度小於0.7cm幾乎不會懷孕(理想著床厚度為0.8-1.4cm);倘若內膜血液循環差,也將提高胚胎著床的失敗率。因此目前試管嬰兒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應對子宮內膜過薄的個案。

內膜過薄有解 子宮內膜搔刮術助再生

李世明醫師指出,一般常見內膜不夠厚的原因有:內膜對於雌激素無法反應、子宮內膜血流量不夠、男性賀爾蒙過高或子宮內膜受到破懷,例如:過度刮除、感染等而無法再生。而傳統治療方法有透過補充雌激素、高劑量維他命、阿斯匹靈、賀爾蒙與黃體素和血管擴張劑,以及新式排卵藥等來改善內膜厚度;若透過上述方法對著床幫助仍有限,目前還可嘗試子宮內膜搔刮術(Endometrial Scratch),利用刮除方式局部破壞內膜,促使子宮內膜再生。

多元治療新選擇 幫助不孕症患者提高受孕率

李世明醫師說明,正如健康的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成長茁壯,好的胚胎也需要良好的子宮內膜環境搭配,才能成功受孕。除了傳統治療方法、子宮內膜搔刮術外,目前實驗證明,在排卵期前3至4天使用子宮內灌注「白血球增生劑」以及「PRP生長因子注射」,均有不錯的治療成果,最新趨勢則有「自體間質幹細胞」治療,幫助恢復內膜功能。多元化的治療新選擇,除了有效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從40%提高至50%,更有望為反覆失敗的不孕症患者帶來樂觀的未來。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