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Sunny是一位4歲大的女孩,在1歲半的時候發現發燒兩個星期,合併出現多處瘀青、臉色蒼白就醫檢查,發現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白血病2年半的化學治療,治療過程中Sunny就像新冒嫩芽般堅強、活潑,充滿生機。7月療程結束,Sunny跟家人一起到美國旅遊,重獲健康身體,9月也準備跟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快樂背書包上學去。

兒癌小病人多 全人照顧更給力

在臺中榮總治療過的血液腫瘤病童約有600多位,治療的癌症種類多元,如白血病、腦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等,治療方式也因癌別有所不同,有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等,所有的治療都是希望對病童有最好的療效。

除了疾病治療外,中榮發展以癌童為中心的全人照護團隊,協助病童及家庭面對癌症帶來的無助及壓力。除了提供專業知識之外,也關心經濟負擔、給予社會福利資源介紹、營養諮詢、藝術治療,以了解兒童內心情緒、也能挖掘孩子們的藝術天分。床邊老師則提供國小、國中課業,讓孩子盡量擁有完整的成長活動,不僅僅在醫院接受疾病治療,也能獲得身心靈的學習與滿足。

小丑醫師穿梭病房 集點活動勇敢治療

兒童病房常常聽到孩子的哭聲,自從有小丑醫師來到病房,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時候是喇叭、有時候時烏克莉莉,顛覆了大家對白色巨塔的映像,孩子們看到小丑醫師來了,會忘記正在治療,歡喜的玩耍,渾然忘卻身體的不適,病房中也多了許多的歡笑。

因為治療常常打針、吃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生活上的限制更多,不能像正常的孩子玩樂,飲食上也諸多限制,這樣的環境常常讓人心情低落,有感於此,經由集點換禮物的活動開始後,病童們更願意接受治療、心情變好了。

透過基金會及協會 交流密切與關懷

透過兒癌基金會兒童癌症治療機構和專家合作,交流最新的治療方式與經驗,讓中部病童可以就近與全國治療同步。除此之外,更藉由與兒癌基金會、喜願協會的合作,提供癌症兒童創作與圓夢的機會。

黃芳亮主任表示,透過併有家庭間分享經驗增強家長與兒童內在能量,達成聯誼及支持性目的,形成治療漫漫長路上相互支持的力量。並藉由特別辦理的醫療講座與家屬座談會,拉近醫病距離,共同關懷病童,為病童的抒壓與歡樂,創造安全互動的空間。

62歲的L女士,過去不曾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曾接過衛生所的電話通知受檢的必要,但是對於要在內診檯上接受檢查還是覺得害怕,直到得知好友C女士被診斷出子宮頸癌,才強迫自己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查結果為高度鱗狀表皮病變(HSIL),經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中度癌前病變(CIN2),婦產部醫師進一步建議進行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術。

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 多與HPV感染有關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地區婦女子宮頸癌的年發生率約為每十萬名女性7.9例,每年含原位癌約有3,900名新確診個案。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是每十萬例3.2人,年齡中位數為58歲,死亡率在女性十大癌症中占第七位。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指出,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研究,子宮頸癌的發生大多與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有關,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免疫不全、多重性伴侶、吸菸等。

每3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早期發現癌前病變

絕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有性行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到HPV的機率是80%。蘇若荃醫師表示,雖然大部分的人會自動痊癒,但仍有少部分的人會有持續性的感染,長時間的發炎加上其他的致癌因子刺激,最後轉變成子宮頸癌。這樣的過程大約費時10到20年,因此就算將來已無性生活或停經,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目前政府給付30歲以上婦女每年都可以免費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是連續三年檢查結果都正常,可考慮拉長頻率每3年接受一次檢查;若已知有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有上述其他危險因子者應每年接受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簡單、快速且無痛 3大事項要注意

子宮頸抹片檢查非常簡單快速,受檢者躺在內診檯上,由醫生使用陰道擴張器來找到子宮頸,接著使用子宮頸刷或木製刮棒取得一些子宮頸細胞,將細胞固定在載玻片送細胞學檢查就完成了。蘇若荃醫師提醒,欲前往接受子宮頸抹片的女性朋友們注意下列事項:

1.檢查前3天應避免性行為、陰道灌洗或使用陰道塞劑

2.若有感染症狀,例如搔癢、不正常分泌物,建議先治療後再接受檢查

3.月經期間不能檢查,且最佳的檢查時機是月經完全結束後的3至5天,比較能避免因為分泌物過多而干擾檢查結果

「幹細胞治療」在全球的法規與治療準則目前仍未明朗,不過早在10年前就已經轟動全球的臍帶血儲存計畫,就已經預告了運用幹細胞來治療疾病的時代終將來臨。經過了近30年的蓬勃發展與研究,「幹細胞儲存」,已經不是一個噱頭或是夢,而是以自身預防保健作為主要訴求的必要「投資」!自己儲存下來的計畫已經開跑,您,存對了嗎?

「細胞治療」是什麼?

細胞治療(Cell based theapy),乃指需要使用細胞製品達到治療目的的療程。目前不外乎免疫殺手細胞治療(NK 細胞治療),基因治療(Gene therapy),與幹細胞治療(Stem cell therapy)。前兩者目前主要針對癌症與先天性基因缺損的病症做特化細胞的設計,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同理,幹細胞治療乃是需要根據個體本身的健康狀態,與基因潛在罹病風險,及主觀欲強化之生理系統來訂製療程。過去在檢查出基因缺損之後,往往無法在醫療上做出明確治療,正所謂「知命不能改運之痛」可見一般。如今可以利用各胚層的間質幹細胞來預防甚至治療!

幹細胞存儲流程

幹細胞分類及特性

「幹細胞儲存」我能嗎?

自從訊聯臍帶血在10多年前推廣新生兒臍帶血儲存以來,「買個安心」的概念越來越深值父母親的心中,因此能夠進行幹細胞儲存的企業皆強力的推廣。至少有5個企業能夠接受委託儲存,使得目前台灣是世界前幾名私庫「私人細胞儲存庫」比公庫發達的國家。不過,因為臍帶血治療是針對血液相關的疾病來進行配對後治療,除了自身使用率不高,需要配對之外,訂製寶寶也是一個倫理上的議題。

因此,間質幹細胞的儲存於是浮上檯面,最早開始的是「臍帶間質幹細胞儲存」。在新生兒出生的同時,從臍帶的warton' s jelly所取得的間質細胞,具有分化為許多組織的能力,因此對許多父母親來說,等於是再買了一個「保險」的概念,不過儲存的費用不斐,保存的年限就算20年,但是20歲前罹病的機會,其實非常的低,自然使用這服務的機率就低。

現在,就儲存「成人幹細胞」

有鑒於年幼時取得的幹細胞雖然較年輕有活力,但是往往真正需要使用時,多是在40歲以後,加上過去的年代,還沒有機會儲存自體臍帶或乳牙相關的幹細胞,於是「成人成體幹細胞」儲存的概念被提出來。

如果沒有事先把自己體內較年輕的幹細胞儲存起來,等到真的面臨疾病或是衰老的時候再做提取,往往得到的細胞已經沒有最好的治療效果。然而,什麼時候的細胞狀態是最年輕的呢?其實就是「現在」的,因為老化的過程其實一直在進行,幹細胞也是如此! 經過了近15年的進展,幹細胞儲存業務日趨成熟也展露科學化的實質。為了要留下最年輕的自己,你還在等什麼?作父母親的,為了孩子們,願意付出心力來購買臍帶血或臍帶間質幹細胞儲存,就為了一個「希望」!其實,為了您自己的未來,您儲存了您的幹細胞了嗎?

醫師小檔案

陳德福醫師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台大公共衛生碩士|臨床醫學博士候選人|台大醫院外科醫師|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連江縣立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肥胖醫學專門|美容外科專科|美容醫學專科醫師|超音波醫學會專科醫師

專長:神經外科|抗衰老醫學|肥胖醫學|美容醫學|幹細胞及生長因子應用研究|微整雷射|超音波影像醫學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