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今年23歲的張國皓,有陽光笑容、180公分的身高,是顏值極高的型男,但是,18歲那年的一場車禍意外,將他的人生帶離了原本設定好的目標。車禍後,他的雙腳無法行走、整日鬱鬱寡歡,住在純白色的病房裡整整一年,覺得自己的人生往後沒有希望,如同病房顏色,一片空白。 一場車禍讓他無法行走 張國皓說,出車禍時,整個人昏迷過去,從車禍到醫院急救的過程,完全不記得。當他再度醒來時,只覺得雙腳異常地麻,用手碰一下腳,沒感覺,再碰一下,還是沒任何感覺。心急的詢問護士況狀,護士不願回答,請他找醫師要答案,但醫師也遲遲不肯回應這些問題;後來,張國皓才知道,家人擔心他無法接受雙腳無法行走的事實,請求醫護人員幫忙隱瞞。 住院一年後才開始復健 一年後,張國皓出院了,開始了他的復健生活。為了復健,他在醫院附近找房子,每天起床睜開眼就是去復健,生活完全與醫院綁在一起,哪裡都去不了。曾經有一度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將是「起床復健、回家睡覺」的無限循環。正值愛玩又熱血的20歲,他不知道自己如何能接受往後的幾十年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機器人腳讓他重新行走 行走,這件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對於張國皓這樣的傷者,看似遙不可及;然而,原以為不能再行走的張國皓,卻透過機器人穿戴式動力外骨骼系統的協助,讓他能夠重新感受到行走的喜悅! 練習幾個月就熟悉操作 一開始穿上機器人腳,張國皓吃盡苦頭;他說,穿上機器人腳後,因為軀幹與雙腿無力,無法跨出步伐,加上對於機器不熟悉,一瞬間,痛苦與挫折感席捲而來。眼看著其他學員穿著機器人腳行動自如,張國皓羨慕在心裡,心中同時燃起一股鬥志;經過不斷的練習,幾個月後,在課程後段,他已相當熟悉機器人腳的操作,踏出平穩的第一步。 重新找回自信 張國皓說,因練習走路,現在的平衡感與軀幹肌力較強壯,站立時不再搖晃、跌倒,除了生理層面的改變,更讓張國皓增加了自信心。他說:「以往坐著輪椅時,別人總是得低頭看著我,我得抬頭望向對方;當我能夠站立、行走時,我重新找回自信,這是受傷以來最大的改變!」 走出燦爛人生 受傷之後,無法行走的事實讓他喪失信心與希望,連未來的目標在哪裡都不知道;以為自己的人生從此黯淡的他說,花了三年的時間走出陰霾,未來希望可以讓其他傷者、家人,看到他穿著機器人腳的樂觀模樣,也要再度走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一位六旬老翁因輕微黃疸前往求診,經腹部超音波檢查,醫師發現他除黃疸外,還有膽結石和膽道輕微擴張的問題,雖然電腦斷層跟核磁共振都看不到病灶,但醫師直覺有異,還是建議他每三個月回診一次。豈知半年後,就發現他的胰臟頭長了一個不到兩公分大的腫瘤,幸好仍屬胰臟癌早期,得以及時開刀切除。這名患者從接受手術至今,已經走過十多個年頭,都沒有復發。

胰臟癌症狀缺乏特異性 確診時多轉移其他器官

高醫大附設醫院一般及消化外科莊世昌主治醫師談到這名患者時,也不禁說他實在相當幸運,因為胰臟癌與其他癌症相比,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因症狀缺乏特異性,多數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多已侵犯到重要血管或轉移至其他器官,能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僅約15%。

胰臟癌晚期無法手術切除 以致治癒率偏低

胰臟癌的表現症狀依腫瘤生長的位置而定,早期常見症狀多為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容易被忽略。若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壓迫到遠端膽管,才會出現黃疸、糞便偏白、皮膚搔癢等較明顯的症狀;若腫瘤位於胰臟體部或尾部,患者則多感到腹痛,可能在肚子中央摸到腫塊才會就醫,但到這時候,腫瘤其實都已經偏大,屬於晚期,無法以手術切除,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胰臟癌的治癒率始終偏低。

第一線化療失效 接續新型化療藥可延長存活期

根據文獻報告,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胰臟癌患者能接受手術治療,對於不能開刀的患者,目前則多以化學藥物注射治療為主。莊世昌醫師解釋,由於胰臟癌的特性,相對於正常胰臟組織,腫瘤血管較少,化療藥物不易進入,使得藥物選擇有限,在過去,晚期胰臟癌的一線化療失效後,患者常容易陷於無藥可用的處境。所幸臨床試驗證實,現已有新型化療藥物接續於晚期胰臟癌第一線化療失效後使用,亞洲患者可成功延長整體存活期達9個月,且已納入健保給付,也為臨床治療增添新的抗癌武器選擇。

防「癌王」上身 定期健康檢查

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實屬不易,但隨著藥物陸續問世,以及新的治療結果出爐,醫師呼籲患者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一般人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就有可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家中有癌症病史的民眾需特別留意外,民眾也須當心抽菸、喝酒等高危險因子,以防「癌王」找上身。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