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心房顫動患者誘發中風機率是一般人五倍,且發生率逐年增加!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兼任主治醫師、生醫園區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說明,治療上,會開立抗凝血劑降低中風機率,但臨床上,一名40多歲王先生使用抗凝血藥物後仍再度中風,加上有先天性開放性卵圓孔,因此採經皮左心耳封堵術以開放性卵圓孔封堵術,最終達到雙重保護之成效。

40多歲男二度中風 原來是心房顫動惹禍

這名患者兩年前因突發性手腳無力就醫,被診斷為缺血性中風,經醫師評估為心房顫動所引起,因此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再度中風,但今年初又出現步態不穩和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診斷為二度中風。林廷澤主任表示,治療期間因發現患者左心耳有血塊產生,加上有先天性開放性卵圓孔,經團隊與家屬討論同意下,採以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及開放性卵圓孔封堵術,術後恢復良好。

關閉開放性卵圓孔 研究:降低再度中風風險

其實,先天性開放性卵圓孔屬於常見的先天性異常,約20%至34%的人有此現象。小兒心臟科傅俊閔醫師解釋,其中年輕或是無特定原因的中風患者則有40%有開放性卵圓孔,因此有研究發現,若能關閉開放性卵圓孔,能幫助降低再度中風風險。

左心耳封堵術 一次達到雙重保護

此次治療也藉由包括心臟血管科、小兒部、麻醉部等跨體系、跨團隊合作,終於順利完成此手術。林廷澤醫師表示,透過跨領域合作,結合各科醫師,不僅能提升精準治療,也能提供個人化照護,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暨生醫分院也將持續守護竹苗地區中風患者的健康。

產後坐月子是華人的傳統,有人說月子做不好,病痛纏到老。一大堆「禁忌」真的有必要嗎? 女人一生中有三個調理轉換的時期:青春期、產後、更年期。歷經生產,身體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產後為身體除舊佈新,可以恢復身材、調整體質。但是因應時代的進步,坐月子諸多的傳統,也應該有所修正。

洗頭洗澡 確認不著涼即可

產後身體百脈空虛,風寒濕容易侵襲筋骨,留著不去,使經絡不通,造成長年的痠、緊、痛。加上過去的房子門窗不密閉,沒有吹風機、暖氣、熱水器等,因此乾脆立下此條規矩。現代人只需要注意洗頭洗澡的熱水要穩定,洗完需在浴室內擦乾身體、穿好衣服、頭髮吹到全乾,這樣洗澡不只可以得到身體放鬆,若在夏天也可以恢復清爽。至於碰水,只需要注意不要觸碰冰涼,冬天時記得使用溫水,也是沒有問題的。

飲食改變 現代無須以酒水代水

過去溪水井水不一定乾淨,產後飲用有感染之虞,加上飲食條件差,身體通常較虛寒,因此才需以酒水代水。現代飲食多肉、多油、熱量高,作息不正常,反而是燥熱體質的人多,若是孕期或平時有青春痘、濕疹、便秘、痔瘡等問題的媽媽,仍遵照此法,反而會加重宿疾。只要記得飲水煮沸,忌飲冰涼即可。若是燥熱體質的人,麻油可用苦茶油代替,也不需加酒。若體質虛寒,須以酒暖身,哺乳的媽媽也不太過憂心,只須於攝取酒精後3小時再哺乳,就可以避免寶寶喝到酒了。

先吃稀飯 讓胃氣恢復

生產從陣痛開始歷經十幾個小時到數天不等,費時又耗力,就像大病一場一樣。如此疲憊的狀況下,應先進食簡單易消化的食物,讓胃氣得以恢復,才能更好吸收養分,而白米粥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若是體力恢復後仍只吃白米粥,當然不夠產後的身體修復和哺乳需求。因此,此禁忌仍需因時制宜。

產後須適當補充鹽分

除非有腎臟病或高血壓的媽媽,才需限鹽,適當的補充鹽分本來就是必須的,只要不過量即可。若是想加強產後的消水腫,可以在產後服用補氣利水的藥膳,像是四神湯就是常見可口的湯品之一。

避免吃到寒性蔬果

多食蔬菜水果可以補充纖維質,避免產生便秘。然而產後元氣大虛,寒性的水果應該避免,但仍可吃平性的水果,像是蘋果、芭樂等,水果也應在飯後酌量食用。寒性的蔬菜像是白菜、絲瓜、冬瓜、白蘿蔔,應少量攝取,且在烹飪時加入薑烹煮以減緩涼性。(資料來源: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吳佳玟醫師)

一名58歲何先生,曾因排尿不乾淨赴泌尿外科就診,當時研判恐罹患攝護腺癌,但因擔心影響性功能及生活品質,遲遲不敢就醫治療,沒想到五年後又檢查出癌症指數上升至7.92,確認為侷限性攝護腺癌,原本仍堅持和癌細胞共處的何先生,所幸在家人支持以及醫師詳細解釋手術下,終於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攝護腺根除手術治療,透過新式雷氏空間保留法,患者術後狀況良好,追蹤三年也未復發,性功能和生活品質都未受影響。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效根治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層,在台灣位居男性癌症的第5名、死亡率居第6名,且有逐年增長趨勢;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百孚指出,光這三年來,院內診斷出攝護腺癌個案每年就約200例,但其實若能早期發現介入治療,攝護腺癌是能有效根除的,透過抽血驗PSA來初步判斷,後續再以切片確認,加上骨骼掃描、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掃描等,進行癌症分期。

傳統開腹手術風險大 術後恐後遺症多

過去傳統開腹手術,因出血量大增加手術風險,術後也可能會出現尿失禁與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讓許多攝護腺癌患者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王百孚主任表示,其實目前在科技輔助下,透過機械手臂手術系統,不僅有效改善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的後遺症,也因傷口小,加快患者復原時程。

機械手臂執行手術 療效更甚傳統手術

王百孚主任進一步說明,機械手臂手術系統結合傳統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的雙重優點,加上放大的3D立體視野,在電腦安全性設定的把關下,搭配術中超音波、血管分布螢光反應等輔助設備,整體提升了泌尿系統手術的安全性;目前也經科學證實,攝護腺癌、腎細胞癌,尿路上皮癌之腎輸尿管膀胱袖口切除術,若能以機械手臂執行,療效更甚傳統腹腔鏡手術。

採用雷氏空間保留法 術後降低後遺症

在台灣,機械手臂手術切除攝護腺癌目前有健保給付;王百孚主任呼籲,從2014年起也採用雷氏空間保留法,執行攝護腺根除手術,幫助降低術後尿失禁後遺症,雖攝護腺癌不會在短期內致命,但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介入治療,就能避免症狀加劇。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