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減重的成效不僅與飲食量有關,也取決於身體代謝與耗能的效率。中央研究院生醫所黃怡萱副研究員團隊近期發現一套「耗能機制」,在哺乳類動物的棕色脂肪細胞中,CPEB2蛋白會與UCP1 mRNA相互作用,促進身體耗能。實驗結果也進一步發現,過度節食恐因降低身體的耗能效率,導致減重效果不如預期。

棕色脂肪越多 代謝率越好

研究顯示,哺乳類動物體內的棕色脂肪組織負責消耗能量以維持體溫,其活性越高,身體的代謝率便越好、體脂肪也就越低。在棕色脂肪細胞中,蛋白質UCP1扮演著關鍵角色,燃燒身體的化學能產生熱能。

過去研究已證實UCP1和棕色脂肪可幫助控制體重。為進一步探討UCP1的生產過程,黃怡萱團隊從UCP1的mRNA開始探索。UCP1的mRNA在小鼠體內有長、短兩種形式,絕大多數是短的,僅有約10%為長的。團隊以基因編輯技術,將小鼠體內長的mRNA轉換成短的mRNA後發現,雖然UCP1 mRNA的總量不變,但UCP1蛋白的產量竟因此減少將近60%。由此可見,為數不多的長形mRNA才是製造UCP1蛋白的關鍵。

過度節食無法刺激耗能 減重效果差

黃怡萱表示,人體與小鼠不同,恰好只有長的mRNA。可以推測,其調控機制對人類的能量代謝更為重要。研究團隊也透過實驗觀察飲食與環境溫度對小鼠產生UCP1蛋白質的影響,並發現這兩種刺激也是促進CPEB2-UCP1此一耗能機制的因素。因此,過度節食恐因無法刺激耗能機制,導致減重效果不彰。

經過小鼠實驗證實,UCP1長形的mRNA要有效的產生UCP1蛋白,須透過與CPEB2結合而受其正向調控。透過對此耗能機制的瞭解,未來便將有機會進一步調控,以有效促進代謝效率、提升減重成效。

不僅是治療,臺大醫院的研發更提前預防於基因著手,透過分析臺灣本土超過三百個家族患病病友的血液檢體,成功建構基因性視網膜退化本土基因資料庫,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包含自然科學 (Nature) 之系列子期刊–基因體醫學 (NPJ Genomic Medicine) 在內之多篇國際醫學期刊。

視網膜色素變性 不可逆失明的主因

先天性基因缺陷所造成的視覺神經性退化,常在孩童或青壯年時期就已發病,且多為雙眼同時發病,造成病患求學、就業、與生活的極大不便。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暨尖端醫療發展中心主治醫師陳達慶表示,以其中最常見的視網膜色素變性 (retinitis pigmentosa) 為例,許多患病學童從十歲左右起,就會有視野逐年縮小,夜間無法自行活動,再進一步影響到中心閱讀視力等症狀。

受限於人體神經系統再生能力有限,此類疾病已經成為當今青壯年不可逆失明的主因,對病患以及家人,都是辛苦而漫長的歷程。

抽血基因檢測 找出造成早發性視覺缺陷原因

過去因為相關基因複雜,病情多變,要給予病患準確診斷、病情諮詢、預後評估,以至於接軌治療,都非常困難。對此,臺大醫院眼科與基因醫學團隊合作,針對破壞感光細胞為主的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族群,透過單一病患的抽血基因檢測,即可達成近六成之基因診斷率;而針對破壞視神經節細胞為主的遺傳性視神經退化疾病族群,也可達成超過四成之基因診斷率;若有家族多重患者檢體的比對分析,診斷率可望再增加10-15%。

基因治療 改善或延緩無藥可治的困境

透過精確的基因診斷,加上影像分析技術的進展,醫師得以提供病友及其家屬較為準確的病情分析與預後評估,並且可以進一步判讀每位病友將來可接受治療的適當病情區間。

退化疾病努力開發治療方式,基因治療也是其中一種廣受期待的選項。以本院為例,透過解密本土重要之視覺缺陷基因,以及臨床診療與顯微手術設備之建立,目前已有兩種基因缺陷之病友,分別透過臨床試驗與罕病恩慈專案手術的形式,接受基因相關療法,初步結果均有樂觀進展。

今年截至1月8日共通報13起腹瀉群聚案件,有症狀人數達679人,其中2起檢驗陽性(均與諾羅病毒相關),另11起檢驗中。通報案件的發生場所以校園為主,其次為餐飲旅宿業。去(2016)年同期總共通報10起腹瀉群聚,有症狀人數80人,9起檢驗陽性,其中8起與諾羅病毒相關。目前已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學校及餐飲業應加強管理防治,以防範疫情發生。

諾羅病毒群聚腹瀉以校園為主

疾病管制署指出,近四週(2016年第50週至2017年第1週)諾羅病毒相關腹瀉群聚事件發生場所以校園為主,約佔76%;其次為餐飲旅宿業約佔12%,其餘分別發生在公司、人口密集機構、家庭或補習班等機構場所。近四週急診急性腹瀉監測資料顯示,就診病例百分比分別為3.86、4.07、4.32及5.14,呈上升趨勢。

全球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

此外,全球急性腸胃炎疫情呈上升趨勢,日本、韓國近期疫情主要與諾羅病毒有關。中國大陸2016年1至11月累計82起其他感染性腹瀉群聚疫情,以諾羅病毒感染佔74%最多,疫情主要集中於廣東省、重慶市、江蘇省、山東省、湖南省及浙江省,多發生於學校及幼托機構;其中廣東省12月起諾羅病毒群聚疫情明顯上升,並發布該省諾羅病毒預警訊息。英國近期諾羅病毒感染亦有增加,自7月迄今累計約2,600例,較近5年同期增加8%。

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的不二法門

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常造成大規模群聚事件發生。因此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病患應在家休息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若無法請假,也應請其配戴口罩,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防止病毒傳播。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