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家住四樓的50歲吳女士,過去身體硬朗,但三年前爬樓梯開始容易喘,到市場買菜提東西也覺得快喘不過氣來,後來從一樓到二樓都成問題,久而久之變得不想出門,經就醫診斷為肺高壓(PH)中的慢性栓塞性肺高壓(CTEPH),接受手術後,易喘的問題解決仍有限,吳女士態度一度十分消極,但經醫師鼓勵後配合服藥,目前病情穩定,已成功擺脫呼吸器,心情也變得開朗許多。

肺高壓易被誤當氣喘 平均確診時間竟達2年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蘇正煌表示,肺動脈高壓一般係因為其他疾病所誘發的併發症,但原發性的肺動脈高壓則是因為肺臟動脈內皮細胞產生異常變化,導致肺臟動脈血壓升高,心臟為了將血液成功運送到肺臟,則需要用更高的壓力才能輸送,心臟在長期的運作壓力下,進而增加心肺衰變發生的機會。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罹患率約百萬分之2至3,粗估全台罹病人口約700名,平均年齡約30-50歲,女性略多於男性,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

肺高壓是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與次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統稱。許多病人過去因為喘而被當成氣喘治療,當喘的症狀愈來愈嚴重時,才會轉診到心臟內科或胸腔科,也因為如此,一位病人的平均確診時間長達二年。

連坐著都在喘 鼓勵病人配合治療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吳懿哲表示,大約七成患者經轉診時已經是「連坐著都在喘」,生活需家人隨時照料,病人情緒普遍低落,且治療意願十分消極。對此,吳懿哲表示,肺高壓雖然是複雜度極高的疾病,但透過問診及安排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及X光等非侵入性檢查,就可以做初步的篩檢,對於高度懷疑的病人則需要進行右心導管才能做最終的診斷。目前已有不錯的治療方式,鼓勵病人勇敢面對配合治療。

藥物治療可明顯改善 別悲觀、不放棄

有感於此,馬偕紀念醫院已在心臟科開設「肺高壓特別門診」,透過專業醫療團隊,提供個別化的治療照護,此外,馬偕紀念醫院也將成立「肺高壓病友會」,並舉辦命名活動,以凝聚病友間的情感並建立彼此加油分享的平台。

「活著就有希望!」吳懿哲醫師說,目前肺高壓之藥物治療已能明顯看出患者心臟功能的改善,五年存活率由原本的不到3成提高至6-8成,且新藥的研究發展日新月異,未來肺高壓可望變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一般,雖然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但屬於可控制的慢性病,希望病人擺脫悲觀,並與醫師配合正向而積極的治療,以改善生活品質。

三個月內活動能力快速變差 應就醫檢查

由於肺高壓臨床表現很容易被忽略,吳懿哲醫師提醒,民眾若在三個月內持續出現易喘症狀或運動能力突然快速下降,例如原本可輕易爬上三層或四層樓的人,突然爬到二層樓就會很喘時,就應該提高警覺,需儘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與治療,將有助於疾病的預後。

你家的孩子也有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困擾,且即使接受口服藥物、藥膏等治療仍反覆發作嗎?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療法能對症下藥,臨床上七、八成病人都能獲得不錯效果 (備註1);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葉國偉指出,過去二、三十年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醫學上未有較新且安全性更佳的療法,直到生物製劑療法出現,才讓患者重見曙光,算是近年內革命性的療法。

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易搔癢難耐 促使症狀惡性循環 

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較多元性,可能與基因有關聯,但確切原因仍不明,主要因皮膚表皮出現缺損,造成過敏原侵犯,引發一連串皮膚發炎反應(備註2);葉國偉醫師解釋,若發生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因泛癢忍不住去搔抓,就會使皮膚疹子越來越加劇,導致惡性循環,嚴重者可能全身約50~60%皮膚都有類似症狀,或因某部位症狀較嚴重,不斷搔抓引起局部性細菌感染。

青少年患者較嚴重者 恐影響身心理層面

臨床上,曾有不少因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就診的青少年個案,因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皮膚搔癢難耐,呈現脫屑、苔癬化等現象,導致生活品質降低,也影響社交生活;葉國偉醫師說明,許多青少年病人因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引起的皮膚症狀,擔憂被同儕排擠,像是夏天羞於穿短袖、不敢上游泳課等困擾,尤其較為嚴重的病人,不僅因搔癢難耐影響睡眠品質,也連帶影響了患者的情緒與心理健康。

現有治療多元化 醫師:依照病症對症下藥

治療上,可藉由口服抗組織胺、抗過敏藥物、非類固醇或類固醇藥膏等方式,幫助紓緩症狀(備註2);葉國偉醫師提及,臨床上仍需依據病人的症狀給予治療建議,並根據治療後的狀況階段性調整治療方式,尤其青少年患者,因日常活動較容易誘發症狀,若忍不住搔抓,恐使症狀加劇,這時也可與醫師討論採以處方口服免疫抑制劑治療,但缺點仍存有副作用等風險,且須定期抽血進行肝腎功能監測,一般不建議過度長期使用。

生物製劑療法 為患者提供新選擇

若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病人可與醫師討論生物製劑治療;葉國偉醫師解釋,患者接受口服藥物、塗抹藥膏等治療方式,症狀依舊反覆發作,或服用免疫抑制劑三個月以上,依然感覺療效不佳時,這時就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採以生物製劑療法。

生物製劑療法主要針對異常且過度發炎的重要因子阻斷,從根源改善病人症狀(備註3);葉國偉醫師提到,臨床上近八成病人接受生物製劑療法後,生活品質也有顯著提升。

生物製劑療法通過健保給付 醫師:申請仍須資格

臨床上,曾有國中生飽受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困擾,因症狀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因此決定採以生物製劑療法,穩定接受療程後,已逐漸恢復日常生活;葉國偉醫師說明,目前生物製劑也已通過台灣健保給付,為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但申請上仍有一定資格,需先經過照光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或以上,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可申請。若經過長期治療仍病情控制不佳但尚未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者也可考慮自費使用。

避免症狀再發作 做好皮膚保濕是關鍵 

葉國偉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為慢性疾病,除了積極接受治療,平時生活習慣也得多注意,像是皮膚保濕就是最基本的工作,尤其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不容易被控制,也須定期與醫師討論,並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才能有效紓緩症狀。MAT-TW-2000795-1.0-10/2020

(本衛教文章由賽諾菲協助提供)

備註:

1. Blauvelt et al. Long-term manage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with dupilumab and concomitant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LIBERTY AD CHRONOS): a 1-year,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7; 389:2287–303

2. Taiw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A 2020 update.

3. Fleming P,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8;78(1):62-69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