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健保核刪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抱怨,日前還有診所醫師北上絕食抗議。為改革健保核刪制度,健保署宣布,10月起將全面實施醫師雙審制,有共識才核刪,且核刪回推大幅縮減,從百倍調降至以3倍為上限。

健保核刪改為醫師雙審制

衛生福利部部長林奏延日前宣示,為提升醫療給付核刪的合理性,並減少核刪點數回推衝擊,健保醫院總額部門審查制度將有部分科別先行試辦核刪具名公開作業,將第1位醫師核刪意見,徵詢第2位醫師意見,再將有共識的核刪點數,以一定倍數回推計算。

核刪回推以3倍為上限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施如亮表示,健保核刪回推倍數的多寡,已於8月2日邀集醫界代表共同研議修訂「全民健保醫療費用申報與核付及醫療服務審查辦法」,初步規劃核刪點數以回推3倍為上限,待完成預告及公告程序後,最快10月1日上路。

6科將試辦公開審查醫師姓名

施如亮組長說明,歷經2個多月來密集召開會議及廣徵各專科醫學會、審查醫師等意見後,確定醫院部門全面實施核刪案件雙醫師審查制,耳鼻喉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神經科及眼科等6科,也將試辦公開審查醫師姓名,不過,總共需要442人,目前還缺95人。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103年全國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又以肺癌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台灣去年就有9,167 人死於肺癌,換算起來平均不到1小時,就有1人因肺癌而過世。

肺癌不易發現 骨轉移難上加難

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如持續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較不易察覺,有的病人是因為高燒或腰痠背痛才去就醫,且將近有7成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肺癌後期,是癌症死亡率中較高的。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常發生在晚期肺癌患者的骨轉移案例就隨之增加,目前骨轉移人數幾乎是肺癌患者的4成左右。

骨轉移至行動不便 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晚期肺癌一旦發生骨轉移,容易出現「骨骼相關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如骨疼痛、高鈣血症、骨折、脊髓壓迫的情況,尤其骨轉移經常是在脊椎、大腿骨、骨盆等部位,會造成患者行動不便、肌肉萎縮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加上病人往往是在骨頭發生疼痛時才進行檢查,所以,陳育民主任建議,罹患肺癌應考慮定期檢查骨頭狀況並積極治療,增加存活率。

藥物治療延緩骨折 減輕疼痛

目前治療骨轉移的藥物,分為雙磷酸鹽類及單株抗體類兩種,兩種藥物作用機轉不同皆能延緩疼痛發生,降低骨折機率,目前皆有健保給付,可用於肺癌併有蝕骨性骨轉移之病患,陳育民主任表示,使用骨轉移藥物,可以減輕疼痛,避免高血鈣的發生,延緩骨轉移的惡化及脊椎壓迫,也較不容易發生病變性骨折。

即使如此,陳育民主任仍然提醒兩點,無論是單株抗體類藥物或雙磷酸鹽類藥物都有可能發生齒槽骨不良反應,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建議進行口腔檢查,並先完成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二是雖然藥物可以減輕疼痛,但是,有骨轉移現象的肺癌病患,應該服用含維生素D的鈣片,多曬太陽,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偷懶不刷牙,可能增加肺炎風險?國內研究發現,擁有正確潔牙和牙周保養習慣,可降低肺炎的風險超過3成。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提醒,預防新冠肺炎,實體口罩與嘴巴內的「隱形口罩」一樣重要,民眾若發現口腔健康亮紅燈,應盡快就醫治療;如果有不堪使用的假牙,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拆卸更換,既可改善口腔環境,也能順手將廢牙冠捐出,讓垃圾變黃金,幫助他人。

正確潔牙也能防染疫? 科學數據會說話

有論文以我國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統計,結果發現,在12年的追蹤期內,定期接受牙周洗牙等健康控制的民眾,比起一般民眾的肺炎發生風險降低超過3成。另外,與缺乏牙周治療的民眾相較,牙周疾病患者光是接受洗牙就能顯著降低3成肺炎風險,而接受進階牙周治療像是皮瓣手術等,肺炎發生風險更是降低66%。

近9成國人牙周損壞 「門戶大開」易增肺炎風險

為什麼沒有接受牙周健康控制的患者,感染肺炎的機率比較高?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陳彥廷顧問指出,台灣有近9成民眾有各式各樣程度不等的牙周破壞。當牙周病的致病菌進入呼吸道,會改變呼吸道粘膜上皮的免疫系統、破壞上皮細胞保護,當保護被破壞了、形同「門戶大開」,這時候像是容易嗆到、或是感染機會高的風險族群,可能因此提高肺炎罹患機率。

另外,今年2月份出刊的《臨床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也有一篇研究發現,有牙周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住加護病房以及必須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患者的3.54與4.57倍,而死亡率更高達8.81倍。

幫自己戴上「隱形」口罩 防疫少煩惱

無論疫情緊張或趨緩,民眾都應該正確潔牙,幫自己戴上另外一層「隱形口罩」。賴德欽理事長與陳彥廷顧問希望民眾除了積極接種疫苗之外,也可以落實口腔保健、幫自己戴上隱形口罩,增加自我保護力。而小朋友,除了正確潔牙,也可透過牙齒塗氟、窩溝封填,強化隱形口罩的保護力。

若是已有牙周健康問題的人,也應積極治療,做好口腔健康管理。陳彥廷顧問建議,若只有表淺破壞,以超音波洗牙就可以清掉。除非牙根面遭到污染,才需要進一步接受齒齦下刮除或是根面整平,少部分患者因為嚴重結構破壞、骨質破壞,需要翻瓣或是再生手術。

公益萌「牙」!捐贈廢牙冠,提煉金屬可助人

賴德欽理事長指出,假牙牙冠沒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但若經年累月使用後有不舒服的感覺、或是牙冠破損、不堪使用,甚至是牙冠下的牙齒又蛀掉了,就必須拆卸舊牙冠、裝上新的牙冠。過往拆下來的廢牙冠會當作醫療廢棄物丟棄。然而,除了全瓷牙冠之外,多數牙冠裡面其實含有金屬成分,從早年常用的黃金、到近年會有的白金、鈀金、鎳合金等,雖然含量很少,但集結起來卻可以提煉出一定數量的金屬。

也因此,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從民國93年開始,發起「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診所將民眾廢棄的牙冠高溫清潔消毒後密封,再由廠商協助提煉成金屬。賴德欽理事長指出,計畫所得迄今累計超過三千萬元,此公益基金除了幫助原住民國中小棒球隊,像是花蓮縣富源國小少棒隊、瑞穗國中青少棒隊等,圓了出國比賽的夢,也曾協助視障人士習得一技之長,讓無數弱勢族群與民間組織獲得協助。希望此計畫未來能夠擴大,更多診所加入公益回收行列,嘉惠更多需要幫助的國人。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