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1名33歲女性,半年來常感到右上腹不適,但並不以為意,直到某天腹部突然劇痛,趕緊就醫,醫師發現這名女性肝臟右側竟然有一顆25公分的血管瘤,透過影像還可以觀察到正在流血狀態;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士維指出,幸好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良性血管瘤,接受手術治療,順利移除腫瘤。

血管瘤早期不易發現 健康檢查可協助

血管瘤多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因小的血管瘤多無任何症狀,且成長速度慢,臨床上多數患者都是因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黃士維副院長表示,如果腫瘤超過5公分,或是位於肝臟表面的血管瘤,就有可能造成右上腹悶痛,或因壓迫到鄰近器官而感到不適。

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快

治療上,腹腔鏡微創手術能取代傳統的肝臟切除手術,只需在腹部5至6個1公分的切口伸入手術器械,加上3D影像重組技術協助,能精細準確的切除肝臟腫瘤,不但能有效控制出血量,術後恢復快,比起傳統手術,傷口小,患者術後也能較快恢復活動。

肝臟能幫助身體維持營養代謝等功能,因此出問題時,手術的複雜難度較高,相對除了術前評估是關鍵,醫師的經驗值也很重要;副院長黃士維提醒,若有任何症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建議可每年接受影像學檢查追蹤,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

 

1名1歲多的孩童一整天都反覆哭鬧,爸媽以為是肚子脹氣不適造成,給予腹部按摩紓緩,但症狀卻遲遲無法好轉,甚至還出現嘔吐症狀,就醫檢查後,醫師在孩童右下腹疑似摸到腫塊,經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診為腸套疊。

腸套疊多發生於6個月至3歲的孩童,根據統計,臨床上佔80%的病例多發生於一歲內,導致原因不明;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旻吟指出,腸套疊就是指近端腸子被套入後端腸子內,恐和感染後腸道淋巴結腫大有關。

典型腸套疊的症狀通常分為陣發性腹部疼痛或不斷哭鬧、右下腹部摸到腫塊以及排出像果醬般的血便等三項;陳旻吟說,但腸套疊發生時,並非同時出現三項症狀,常會合併嘔吐等現象,治療上,若較輕微,可透過灌腸治療,幫助使套住的腸子復位。

若症狀較為嚴重,甚至併發腹膜炎或有休克及腸子破裂等徵兆,這時建議應採以手術方式治療較妥當;陳旻吟提醒,腸套疊症狀和急性腸胃炎症狀類似,加上孩童較不能完全表達不適情況,因此家長們更應特別小心,仔細觀察外,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也經盡快就醫檢查。

視力衰退、看東西畫面扭曲、變形,擔心眼睛出了什麼問題嗎?若出現上述情形,有可能是眼睛黃斑部出現了病變,而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也無法治癒,只能延緩惡化情形,有如眼睛的癌症一樣,因此早期發現與預防相當重要!

中老年有症狀 就醫避免失明

恩主公醫院眼科劉育舒醫師表示,黃斑部病變是台灣50歲以上中老年人失明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年齡增加罹患此病的機率也大增,民眾日常可透過阿姆勒斯方格紙進行簡單檢測,若黃斑部出現問題,在看方格紙時會出現局部暗影、空缺或曲線等,當有這些症狀時,就表示眼底可能出現病變的徵兆,應儘快就醫。

出現黃斑部病變 保養好減緩惡化

黃斑部病變又分為乾性與濕性,其中乾性黃斑部病變比較常見,大約佔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85-90%,且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濕性黃斑部病變比較少見但是比較嚴重,大約佔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10-15%,原因是位於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血管異常增生,這種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特別脆弱,容易出血或滲漏,造成黃斑部出血、水腫甚至結痂,這濕性病情惡化的速度很快,對視力影響極大,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永久的失明。

黃斑部病變以目前的醫學技術還無法治癒,只能延緩其惡化速度,目前治療主要是針對濕性病變脈絡膜新生血管做治療,可以利用局部視網膜雷射、光動力治療以及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等方式治療,但最好的預防就是做好日常保養,透過減重、戒菸、運動等方式,減少危險因子,並且配合定期檢查,這樣才能達到有效預防、並提早發現加以控制。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