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秋季正處於過敏好發時期,若家中有過敏體質孩童的家長應多注意,若發現孩子不斷揉眼睛,恐是過敏引起,應盡快就醫檢查,否則一旦過於用力揉眼,力道抓不準下,恐導致視網膜剝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表示,臨床上,就有名國二生,因經常用力揉眼睛,導致右眼視網膜剝離,不得輕忽嚴重性。

用力揉眼睛 小心造成視網膜剝離

林純如醫師進一步解釋,這名國中生本身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原本雙眼矯正視力正常,但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的藥物,造成罹患白內障,雙眼視力驟降至0.1左右,加上常因眼睛發癢,忍不住用力揉眼睛,在家長陪同下看診,經白內障術前散瞳詳細視網膜檢查,竟發現右眼視網膜竟已經剝離。

免疫抑制乳劑可取代類固醇 有助紓緩不適

治療上,同時採以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右眼視網膜裂孔大於90度,已呈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所幸術後搭配眼用免疫抑制乳劑點眼治療,恢復良好;林純如醫師表示,至於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治療藥物,對若為體質特殊的患者,則可能會引起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等不良反應,目前可透過經衛生署核准的眼用免疫抑制乳劑治療,有效舒緩局部免疫反應。

過敏難耐可冰敷舒緩 必要時仍得就醫

免疫抑制乳劑具抗發炎作用,但對於部分患者可能會造成暫時性疼痛等現象,但臨床實驗發現,病患出現的相關症狀都能隨著時間改善,有效降低後援藥品局部性類固醇的使用;林純如醫師強調,家中若有過敏兒出現不適時,除了可透過藥物以及冰敷來舒緩不適,必要時也應進一步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加劇,影響視力。

雙腳無力聽信偏方吃草藥 恐延誤就診時機

陳秀玉(彰化市、67歲),從事廚房事務工作,而從去年2016年10月起左側胸部下方開始有麻木感,雙下肢內側嚴重麻木、走路漸漸無力,尤其是從坐姿要站起來時,需要站一會兒才能步行,下樓梯相當困難且需扶把手『倒退嚕』,且走路無法超過100公尺,站立時間無法超過20分,無法搬重,甚至提菜籃都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辭去廚房工作。

民俗療法治療症狀每況愈下

她一開始猜想可能是腰椎骨刺問題所導致,至醫院行復健和針灸治療約1個月,但無效後,經友人介紹至台中、南投多間國術館行民俗療法治療,且聽信偏方吃草藥,導致症狀每況愈下,其後至其他醫院做相關檢查,甚至有醫師想要幫她行腰椎手術。

發現脊膜瘤導致

在今年4月初起,她至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陳建民醫師的門診求治,經詳細理學檢查及評估腰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疾病症狀的表現,不是因為腰椎問題所引起,所以另行安排胸椎X光及胸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主要問題是「胸椎第七節腫瘤-脊膜瘤」導致這些症狀。

使用超音波骨刀完整切除腫瘤

陳建民醫師表示,在7月11日手術過程中,發現此胸椎腫瘤嚴重鈣化且相當堅硬,大小約17x13mm,合併使用超音波骨刀才完整切除腫瘤,而手術過程中因為脊髓已相當脆弱,為避免傷及到,所以使用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器,以減少因手術中脊髓間接擠壓造成的傷害。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第2天即可下床行走,後續門診追縱治療。

女性發病率比男性多4~8倍

陳建民醫師強調,脊膜瘤發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基因有關。另指出,脊椎產生脊膜瘤在胸椎發病率64~84%、頸椎14~27%、腰椎2~14%;以人口比來說,脊膜瘤發生率,每10萬人每年發病率約1人;以性別比來說,女性發病率比男性多4~8倍。

先找神經外科檢查診斷

陳建民醫師指出,脊椎腫瘤壓迫症狀,通常會雙腳嚴重麻木、無力、行走困難或有疼痛狀況,甚至有大小便困難、嚴重時幾乎癱瘓之症狀,在此建議,如有下肢不明原因的麻木、行走無力感、疼痛應別急著推拿、復健,應先找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和診斷後,及早確認病灶,避免延誤,提早治療。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遇到差勁的老闆,下屬們常常都氣得跳腳、大動肝火。不過,現在可要注意了!美國著名求職網站LinkedIn日前發表一篇文章指出,惡劣的上司對健康會有長期的影響,甚至和我們受到二手菸的影響一樣危險。美國心理學會報告指出,在美國有高達四分之三的員工表示,他們的老闆是造成他們工作壓力的首要原因。 與惡主管共事越久 健康風險越高 由於大多數的員工並不會因為一位糟糕的上司而離職,所以與惡劣的主管共事的時間越長,身心健康所受的影響就越嚴重。哈佛商學院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根據美國200多項研究的數據,常見的工作壓力對身體的負面影響與吸入大量二手煙相同。另一份報告顯示,工作壓力中,名列榜首的原因是擔心失去工作,它會讓健康風險增加五成,而對自我的過度要求則會使內科疾病風險增加35%。 想跳槽不易 BBC提出職場生活策略 報告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員工不會僅僅因為與上司不合而離職。由此可見,即使遭到惡劣的待遇,人們對自己的工作仍抱持著將就的態度,因此他們通常鮮少離職尋找一個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在不景氣的就業市場,想要跳槽並不容易。上班族很容易失去好好工作的動力。不過,還是有一些簡單的職場生存策略可以幫你挺過去,並且保持你的工作動力。外媒BBC建議,試試列出每日目標,完成一個就勾掉一個。這種成就感能夠幫助你繼續前進。此外,週末時關掉手機、不看郵件,即使只是短短的一段時間,也能幫助恢復精力。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