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一名年近七十的男性,九年前確診為肺癌,起初接受化學治療,4年後因身體產生抗藥性,透過基因檢測確定為ALK陽性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即開始使用第一代ALK抑制劑,雖有穩定控制病況,但在最近的例行檢查時發現腦部有腫瘤轉移,隨即改以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使用後3個月內腦部的腫瘤明顯縮小,腫瘤指數也有下降,目前肺部的腫瘤也受到良好控制。

肺癌型態多 確認基因突變類型才能精準治療

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張晟瑜醫師指出,癌症是台灣民眾第一殺手,據衛福部統計,肺癌為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占5至6成,目前發現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約佔5成,ALK基因突變佔百分之5。縱使ALK陽性突變較為罕見,但目前醫學進步ALK陽性突變已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新一代ALK標靶藥物 肺癌二線治療新選擇

張晟瑜醫師進一步說明,今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最新發表研究指出,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用於第一線治療ALK陽性基因突變的患者,5成患者無病存活期長達34.8個月,相較於過去藥物,可延長患者無病存活期約2年。此外,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特殊分子結構,更容易穿透大腦屏障,能有效進到大腦內控制腦轉移腫瘤,使症狀獲得穩定的控制,對晚期轉移的患者來說是很大的突破。

肺癌新藥副作用少 長期使用安全性佳

張晟瑜醫師補充,癌症治療中患者最擔心的無非是副作用,同一份研究也指出,與過去藥物相比,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發生嚴重副作用比率更低,更顯示出該藥安全性更具優勢,能長期有效控制病情,幫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

定期篩檢 遠離癌細胞威脅

張晟瑜醫師最後呼籲,如是抽菸超過30年的癮君子、有肺癌家族病史或是長期暴露於污染工作的民眾,應主動接受低劑量斷層掃描,及早發現肺癌及早處理可以大幅提高存活率,若為晚期肺腺癌,目前針對ALK陽性患者,已有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能有效控制腫瘤,能延長存活期,降低副作用,提升用藥安全性,與治療團隊良好配合,遠離癌症的危害。

42歲的王先生是個重度菸癮者,四年前經確診為肺腺癌第4期患者,第一線治療的選擇為化學治療,沒想到因強烈副作用加上5個月即產生抗藥性,導致無法接續療程;第二線治療改以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初期在影像學上即觀察到腫瘤明顯縮小,目前治療3年多,王先生每次回診看起來精神奕奕,並已經回到職場工作,在良好的生活品質下陪伴家人。

無基因突變肺腺癌 免疫治療現曙光

肺癌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一名,因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就醫時有將近65%為第3B至4期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涂智彥主任表示,晚期的治療目標以延長存活時間、提升生活品質為兩大重點。涂智彥主任表示,無致癌基因突變(例如:EGFR、ALK、ROS1、BRAF200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過去只能選擇化療,面臨的瓶頸是第一線治療失敗後,第二線接續化療只能延長4-6個月。所幸,目前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癌症免疫治療之一的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為這群肺癌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

免疫治療副作用比率低 第二線治療新選擇

涂智彥主任分析,以中國附醫的就醫比例而言,無致癌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近3成,因化療的高副作用包含嘔吐、掉髮、疲倦,加上延長存活時間有限,導致部分患者放棄治療,但涂智彥主任鼓勵患者千萬別輕易放棄希望,2019年的世界肺癌大會即指出,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的副作用發生比例比化療低,降低至僅1/5副作用發生率,且五年存活率大約是化療的五倍,是兼顧療效與患者生活品質的第二線治療選擇。

涂智彥主任坦言,當只有單一化學治療時,在診間總能感受到患者對於生命的絕望,但現在第二線治療使用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在臨床上可看到存活率以及改善副作用皆有明顯的進展,打破了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上遲遲無法突破的困境。

蛀牙不治療,小心臉腫如豬頭!3歲的林小弟,愛吃甜食卻不刷牙,常常半夜痛醒哭鬧,但害怕看牙醫,加上家長工作忙碌,放任小孩蛀牙不管;不料,日前林小弟突然發高燒、臉頰腫大,就醫檢查發現細菌入侵牙周,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雙和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黃慧瑜表示,齲齒俗稱蛀牙,是幼兒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當牙齒未清潔乾淨,細菌會分解口腔的殘留食物產生酸,溶解牙齒琺瑯質造成脫鈣,進一步形成蛀牙。

黃慧瑜強調,若蛀牙未及時治療,細菌會開始入侵牙周,引起牙髓發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若侵入血管系統,可能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或併發心內膜炎,引發敗血症而危及性命。

「家長應幫孩子清潔牙齒!」黃慧瑜表示,只要孩子長出第一顆乳牙,就可以開始使用棉布清潔牙齒,等到牙齒長到10顆以上,可以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千萬不要以為會換牙,就不需要清潔牙齒,沒有從小做好口腔保健,長出的恆齒也不健康。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