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全球第二例「半同卵雙胞胎」在澳洲出生!發表該案例的澳洲團隊指出,這是一對4歲龍鳳胎,已被確定為世界上第2例半同卵雙胞胎,也是人類首次在子宮內發現罕見雙胞胎。研究作者昆士蘭科技大學博士Michael Gabbett表示,該現象很罕見,一般民眾不用特別篩檢或過度擔心。

雙胞胎分兩種 同卵雙胞胎機制成謎

根據《Conversation》報導,一般雙胞胎分成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其中又以異卵雙胞胎最常見。當母親的卵巢意外排出兩顆卵,分別與兩個精子授精,並且同時在子宮中發育,就會出現異卵雙胞胎。儘管同時出生,但這些雙胞胎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性別,基因相似度也較小。

若是當一顆卵子與一個精子授精後,起初形成一個胚胎,後來卻發育出兩個胚胎,即是同卵雙胞胎。該雙胞胎有相同性別、相同基因。同卵雙胞胎在全球發生率保持一致,約1千名孕婦中發生4名,目前發生原因仍不清楚。

罕見半同卵雙胞胎 同卵卻不同性別

《BBC》報導,該案例28歲母親在6週時進行了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為一對同卵雙胞胎,有共用胎盤等跡象。但Gabbett說,「14週後超音波檢查顯示雙胞胎分別是男性和女性,這不可能發生在同卵雙胞胎。」因此,研究人員採集羊水分析胎兒基因,發現這對雙胞胎共享了100%母親基因,但只有78%父親的基因,顯示可能是半同卵雙胞胎(sesquizygosis)。

半同卵雙胞胎如何發生?正常情況下,當一個精子進入卵子細胞內時,卵子細胞膜會發生變化阻止其他精子進入。Gabbett向《現場科學》表示,可能是同時有兩個精子與一顆卵子受精,此時,受精卵內將出現3組染色體,並分成3個獨立細胞。

他解釋,1個細胞接受來自母親和第1個精子細胞的染色體,另一個細胞接受來自母親和第2個精子細胞的染色體,第3個細胞則擁有2個精子細胞的染色體。因為細胞需要母親和父親的染色體才能存活,最後1個細胞最終會死亡。倖存的細胞將會結合在一起 然後再分成兩個雙胞胎。

全球只記錄2例 孕婦不用特別篩檢

據《衛報》,通常3個染色體的胚胎會死亡,該案例存活確切原因仍然成謎,Gabbett說,另一個可能是2個精子和2個基因完全相同的卵子受精,但這種機率在生物學上難以置信。研究人員調查了近1千名其他雙胞胎的基因,並沒有發現類似案例。據悉,第一個有記錄的半同卵雙胞胎案例發生在2007年美國。

Gabbett表示,這對雙胞胎的細胞有部分擁有女性染色體特徵,其他則是男性染色體,恐影響生殖系統發育與癌症風險。其中一名女嬰出生前不久出現了血栓,並於4周大時,她的手臂被截肢了。在3歲時,發育不全的卵巢也被移除,以避免癌症。

好消息是目前這對雙胞胎已4歲半,Gabbett表示,該現象很罕見,一般民眾不用特別篩檢或過度擔心。

參考資料:

1.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when identical twins are non-identical.

2. Semi-identical twins 'identified for only the second time'.

3. 'Extraordinarily Rare' Semi-Identical Twins Were Born in Australia.

4. Scientists stunned by discovery of 'semi-identical' twins.

5. Michael T. Gabbett et al. Molecular Support for Heterogonesis Resulting in Sesquizygotic Twinning. N Engl J Med 2019; 380:842-849. DOI: 10.1056/NEJMoa1701313

年輕癌友接受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竟會比老年人還嚴重,來自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指出,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問題,其中針對婦癌癌友研究發現,21至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因癌症治療產生的癌疲憊嚴重程度竟遠高於逾60歲的長輩。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蔡景州醫師解釋,癌疲憊並非多睡覺就可改善,而是得透過臨床治療指引來因應。

50歲女化療導致癌疲憊 藥物配合運動改善症狀

一名50歲林女士,日前因確診卵巢癌,接受化學治療,但化療期間得兼顧治療與工作,讓她身心俱疲,療程不到一半就幾乎逼近累垮的邊緣,儘管抽血檢查的數值有達標,仍與醫師商量希望延後回診。蔡景周醫師指出,經詳細評估發現,林女士疲憊程度已達中重度,根據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再配合運動,順利改善疲憊狀態,也持續完成剩餘的療程,現已恢復健康。

癌友一個月連續兩週明顯疲累 恐是癌疲憊導致

蔡景周醫師說明,癌因性疲憊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定義為疾病,若發現一個月內,連續兩週感到明顯的疲累或需要增加休息,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就得提高緊覺;根據「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當疲憊分數小於4分,屬於無疲憊與輕度疲憊階段,這時可藉由非藥物治療來改善,但若到達4分以上,則建議同時加入藥物治療。

癌疲憊嚴重若未妥善處理 恐中斷化療 

此外,癌疲憊的原因很多元,除了化療,像腫瘤本身就會造成癌疲憊,又以後期的期別機率較高。三軍總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林宜欣醫師強調,研究發現,癌疲憊已經成為化療患者感到最痛苦的副作用,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是患者主動要求延長治療間距,甚至因數值檢查顯示過低被迫延長治療間距,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也因此不得忽視嚴重性。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