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三陰性乳癌越治療,體力越差?一名55歲工廠女作業員「自摸」摸到乳房硬塊,就醫確診為局部晚期三陰性乳癌,一邊煩惱「自己還能活多久」,一邊又擔心治療時無法工作,會讓家中不是很寬裕的經濟雪上加霜。徬徨之際,幸好她接受醫師的建議,嘗試免疫治療合併化療,迄今7個多月,病況控制穩定,且工作和體力幾乎不受影響。

確診三陰性乳癌不沮喪 免疫治療助突破治療困境

三陰性乳癌占所有乳癌的10%至15%,因易復發、易轉移、預後差等特性,成為最惡霸的乳癌類型。在過去,三陰性乳癌治療以化療為主,許多患者因疲憊、虛弱、噁心嘔吐和食慾不振等副作用,無法繼續工作,家中生計大受影響。

台中榮民總醫院乳房腫瘤外科主任洪志強表示,除了副作用,第4期三陰性乳癌患者接受化療的平均存活期僅1年半,也是讓病患感到沮喪的原因之一。

所幸,隨著免疫治療的崛起,三陰性乳癌治療也有了新突破!免疫治療藥物在免疫細胞染色體呈陽性的情況下,可以啟動相關的免疫細胞,毒殺癌細胞。

爭取痊癒的機會! 新興免疫療法搭化療助延命

洪志強醫師表示,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4成免疫細胞反應陽性,適用免疫治療。根據研究,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有機會延命超過2年,且多數患者不會因多使用一種藥物而出現副作用明顯增加的現象。生活品質沒有太大差異,病友更有信心面對治療,進而延長生命。

免疫治療可以完全封殺三陰性乳癌嗎?洪志強醫師表示,研究顯示,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接受化療,腫瘤完全消失不見的機率不到1%;但透過免疫療法,約1成病友出現「長尾效應」,症狀達到完全緩解,乳房腫瘤幾乎消失不見。

雖然免疫治療並非每位三陰性乳癌患者都適用,卻是一個「可以爭取痊癒的希望」!洪志強醫師鼓勵晚期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與醫師多溝通,透過各式檢測,評估使用免疫治療的可能性,以擬定適合個人的治療策略,追求更長久的生命、更好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不只是代謝功能的疾病,更是一種會「侵犯血管」的全身性疾病。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控糖行動作伙來,護心保腎好家在」衛教活動,提醒民眾定期檢查血糖、做好預防保健外,花蓮慈院新陳代謝科李哲全醫師提醒糖友,糖尿病的病程長,影響層面包括個人與家庭,維護病友的良好控糖關鍵是「家庭支持」,更有研究發現,如建立健康的家庭生活習慣,可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發生。

血管浸在糖水中 全身易產生各種病變

李哲全指出,血糖是發現糖尿病最重要的線索。因此,一定要定期檢查血糖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有糖尿病家族史與高風險的民眾,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二倍以上,所以也應定期做血糖檢查。 長期血糖濃度過高,血管被浸在糖水中,久了便產生各種病變。因此,李哲全醫師呼籲糖友,要同時維持胰、心、腎臟的健康,才能降低產生併發症風險。

抗拒胰島素治療迷思 醫:錯誤偏方更致命

糖尿病患者要穩控血糖,飲食、運動和藥物三者缺一不可,李哲全表示,在診間常常會遇到常有糖友對於注射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發胖甚至上癮等錯誤觀念,說服使用胰島素猶如革命。 李哲全說明,民眾普遍有抗拒胰島素治療的迷思,甚至認為訪間的「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物控制血糖,這時家庭支持就很重要,糖友與家人可以一同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及改變不健康生活型態,才能穩定有效控制血糖。

花蓮慈院結合各科別 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

花蓮慈院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結合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家醫科、糖尿病推廣保健中心、營養科與社工等團隊專業照護,以病人為中心整合龐大醫療團隊力量,提供個人化糖尿病照護,提升糖友用藥遵從性,並整合性的血糖控制計畫、飲食指導及結合病友力量的互助支持與溝通,進而好好控制血糖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根據內政部104年國人平均壽命統計,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出7年(男性77歲,女性84歲),許多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男性比女性嚴重,偏偏男性不喜歡看病,就醫率遠低於女性。男性關注本身健康要加把勁,女性是家庭健康的守護神,應督促另一半的健康。就有一名50多歲陳先生整天無精打采,甚至連小孩都說自己的爸爸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老10歲,為此擔憂的妻子便拉著老公至醫院就診,發現是睪固酮低下,經治療補充睪固酮後,現在與家人的相處融洽活躍,想法也更加樂觀。

每四人就有一人睪固酮低下 腰圍超過這數字要當心!

高雄榮總泌尿外科主任簡邦平表示,中年男性只要出現腰圍變粗、容易疲累、精神不集中、失眠、性生活降低等症狀,多數都認為是年紀大或壓力大所引起,事實上卻可能罹患睪固酮(男性賀爾蒙)低下症,也就是所謂的「男性更年期」。據統計,男性體內睪固酮濃度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降低,在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四人就有一人患有睪固酮低下症,不僅導致精神狀態低落,對身體健康影響更大。

男性通常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一旦健康出問題,對家庭社會可能造成嚴重損失。搶救男性健康,讓生命多延續幾年是女人的課題!簡邦平主任強調,女性若發現您的伴侶腰圍超過90cm(35腰)、沒有元氣或是生活沒有任何目標動力,應建議伴侶就醫檢查治療。

男性更年期猶如沙發馬鈴薯 透過治療重新擦出愛的火花

簡邦平主任指出,男性的睪固酮可抑制、溶解脂肪細胞形成,另外可增加肌肉質量,因此睪固酮低下是造成中年男性中廣身材的元兇,除了身材走樣,也會導致精神不佳,猶如倒臥在沙發上的馬鈴薯一般懶洋洋;然而身材中廣背後隱藏的危機包含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

簡邦平主任進一步說明,若想了解是否進入男性更年期,可先透過男性更年期評估量表自我評估,有需要時再進一步透過抽血檢驗分析睪固酮值。此外,若經醫師評估後須治療,目前可藉由凝膠型藥物補充睪固酮,治療安全且副作用低,同時建議搭配飲食調整及規律運動,持之以恆的治療,有助於生活型態及品質的改善,提昇身心健康,增進與家人的互動,生活更能夠擦出愛的火花。

【父親節擦出愛火花】計畫

活動日期:2017年8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

活動內容:符合資格者可接受乙次免費抽血檢驗睪固酮值,額滿為止

報名資格:

1. 40歲(含)以上至59歲(含)以下男性

2. 填妥病患問卷調查表

3. 近一年內未接受男性更年期相關治療

詳情請至「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官網查詢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