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有位年過三十的小雲,工作表現傑出,是公司器重的幹部,婚後一年如願懷孕生子。本該歡喜的事,但小雲卻提不起勁,看著懷裡已哭鬧兩個鐘頭的寶寶,腦中充滿問號,蒐集的育兒知識都派不上用場,覺得自己失敗透頂,有強烈的挫敗感,甚至不想面對寶寶;經就醫後,診斷為「產後憂鬱症」。

生理、心理轉換大 產後憂鬱症婦女約佔2成

根據臨床統計,因為賀爾蒙及生活角色的變化,50-80%的婦女產後會出現情緒低落,其中10-20%更會有「產後憂鬱症」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陳宜家臨床心理師表示,懷孕生子讓婦女的時間、體力、腦力和心力產生限制,原來生活上關注、感興趣的人事物,皆因孩子的出世而無暇顧及,進一步產生既有角色形象失落、失職及失能的複雜感受。

加上新生兒需要無時無刻的照顧、仰賴父母滿足需求、不靠理智或語言溝通等,對父母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當母親的睡眠、養分、自由給了寶寶後,身心俱疲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若再缺乏實質與心靈上的幫手時,將被逼向無望之境,產後憂鬱就會在此時爆發。

取捨、感恩、面對自己調整心境三步驟

針對產後婦女、新手媽媽要如何釐清自我角色?陳宜家臨床心理師建議,照顧孩子的過程會有許多超過負荷的狀況出現,首當其衝的是時間不夠用,再來是體力及心力的耗損,當無法面面俱到時,正是重新盤整人生價值的好時機;而許多研究指出,長期照顧者若有感恩心,可以降低抑鬱、增加個人價值感,其自律神經及活性都會提升;此外,學會面對自己,孩子能幫助我們認識到,許多失控情緒的出現,反應我們曾經的受苦尚未被安撫。

陳宜家臨床心理師提醒,當發現身邊親友產後對剛出生的孩子沒感覺、不想親近孩子,常會哭泣,可能就是「產後憂鬱症」,此時應務必盡快找專業醫師及心理師幫忙,才能幫助她走出憂鬱,做個健康快樂的媽媽。

白斑症是免疫病之一,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因影響外觀,常對患者造成極大困擾,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十多年來治療四萬位白斑病人,經過長時間的臨床治療經驗,發現使用免疫療法針對病理機轉對症下藥,95%病人於治療後3個月白斑得到控制不再擴散,35%病人於治療半年後呈現皮膚色素再生的現象,治療3至5年後色素再生達穩定狀況。

14年前開啟治療白斑契機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過敏免疫風濕中心醫師賴寧生表示,許久以來,白斑症已被醫師放棄,也被病人放逐,因為頑固,不斷鯨吞蠶食,終至病人完全投降。14年前,他接到第一位白斑症的病人,為她抽血檢查後,發現是免疫疾病,開啟白斑症的免疫治療契機。

體內免疫調控異常恐有其他病變

賴寧生醫師指出,免疫病分為風濕症(全身系統性病變)、過敏症及器官侷限型免疫病,白斑症屬於器官侷限型免疫病。由於體內免疫調控異常破壞黑色素細胞,造成皮膚色素喪失,形成一塊塊白斑,雖然有部份病灶會自動有些許改善,但若未針對體內免疫異常病變進行治療,無法避免白斑在身體其它部位逐漸擴散,除了皮膚問題外,也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過高過低或全身性的免疫病變等問題。

賴寧生醫師表示,白斑症常被認為是沒藥醫,擦類固醇藥膏及照光治療也不見效,可能與免疫病變有關,但醫界沒有免疫治療經驗,也沒有相關免疫病檢查資料。病人只能放棄治療,或是採傳統民俗醫療、逆來順受、南北奔波就醫,心理壓力很大。而醫界大部份都認為白斑症的治療不重要,病人遍尋醫師但被澆冷水,有大半病人第一次尋醫就吃閉門羹。因此他不想放棄希望,希望能夠解除病人的痛苦。

出現異常白色斑點速就醫

白斑症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往往對病人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賴寧生醫師建議民眾若是發現身上出現異常的白色斑點,且有持續增生的情況,應盡速尋求風免科醫師的協助,早期治療與觀察,以便有效擺脫白斑困擾。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