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神經退化疾病讓你「演出」夢裡故事

家中是否有人睡覺時,隨著夢境說話、動作,好像在演出夢裡的故事?研究發現,某些神經退化疾病(路易氏體)如失智症、巴金森病、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PSP)、多發性系統退化症,患者在疾病發生前10~15年便可能先出現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因此若有出現這種症狀,切勿僅僅拿個安眠藥了事,建議至醫院接受完整睡眠檢查。

原來如此~大解"鬼壓床"原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指出,一般完整睡眠約4到5個週期,接著在最後一個快速動眼期結束後醒來,因此可以感覺到常常是從夢境中醒過來的。如果在快速動眼期接到淺睡的過程中出現短暫清醒,這時腦袋醒了或仍在半夢半醒的夢中,但是全身肌肉卻還無法啟動,便是所謂的鬼壓床。

圖片

透析正常睡眠3階段 

廖岐禮主任說,正常人睡眠分為:淺睡、深睡、及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當入睡後,睡眠從淺睡到深睡,接著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為一個週期,大約為90分鐘。快速動眼期的功能為處理記憶以及情緒,夢境也在這個階段發生。另外,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肌肉會處於無力(無張力)狀態,僅有橫膈膜繼續作用保持呼吸。

快速動眼期的行為障礙 枕邊人不好眠

廖岐禮主任表示,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是一種睡眠中異常,它失去了抑制身體動作的能力,因此出現夢什麼演什麼的動作。較常發生在50~60歲男性,出現很鮮明的、可怕的夢境(例如被人或動物攻擊),伴隨著睡眠中出現手揮舞、喊叫、甚至攻擊動作,彷彿夢境在現實中出現,有時還會傷到枕邊人。

患有惡性腫瘤、慢性疾病,或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前後,當反覆出現上呼吸道、鼻竇、肺部等感染,卻無法找出明確病因時,就要注意可能患有繼發性免疫缺乏病 (SID)。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侯信安醫師指出,SID造成的感染通常來勢洶洶,一次比一次厲害,所以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高危險的病患很關鍵,尤其是相對少見的發炎情形,譬如肝臟、脾臟的膿瘍狀況,就表示病人廣泛性免疫球蛋白低下。

SID治療報你知 免疫球蛋白輸注改善抵抗力

SID治療上會先判別是否由原發性疾病或藥物所引起,譬如本身惡性腫瘤所造成、或腸胃道吸收不良導致,優先針對根本原因診治有助預防下一次的嚴重感染。

侯信安醫師說明,如果是免疫球蛋白低下,合併嚴重感染,其他器官受到影響的嚴重SID,健保有提供國血製劑免疫球蛋白的輸注,可以提升免疫球蛋白,改善患者的抵抗力。

惡性腫瘤嚴重到接呼吸器 免疫球蛋白治療脫險

曾有一名35歲男性惡性淋巴瘤病患,一開始肺部發炎合併其他多處器官感染,嚴重到進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治療,後來觀察發現免疫球蛋白低於300 mg/dl,遠不足750-800 mg/dl的正常值,在合併抗生素加上國血製劑免疫球蛋白補充治療後,肺部功能才逐漸恢復,繼續接受腫瘤的追蹤與治療。

留意SID 預防治療避免影響原發疾病

侯醫師表示,每次感染的發生會讓治療腫瘤在時間上受到延誤,對腫瘤治療不太好,因此控制感染一定要結合好的抗生素、抗黴菌藥物、好的免疫能力,也就是適度的免疫球蛋白輸注以及本人的抵抗力。針對一些高危險族群,或是感染時會出現較大併發症的病患,甚至可以預防性地接受免疫球蛋白輸注。

醫師指出,突發感染對治療計劃大有影響,因此有惡性腫瘤、慢性疾病及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等高危險群應密切留意,第一時間辨別是否為SID,健保針對免疫球蛋白治療有相關補助規範,遵囑醫師建議,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合併治療,避免影響原發病情,打亂治療節奏。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已連續34年蟬聯十大死因之冠,其中肺癌死亡率更高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因肺癌發生初期幾乎無任何症狀,70%以上患者被診斷為肺癌時,都已是中晚期,存活率相較其他癌症來的低,因此突破肺癌的治療瓶頸,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肺癌初期診斷難死亡率高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表示,台灣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一萬人,低於大腸癌,但肺癌死亡人數,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的總和還高;進行肺癌標靶治療有賴於腫瘤基因檢測,透過檢測能夠確認特定的致癌基因,選擇適合標靶藥物做阻斷,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效果。

余忠仁進一步說明,目前肺癌治療,台灣有第一代及第二代標靶藥物能夠使用,但使用前兩代標靶的患者,近八成在平均經過10至12個月後會開始產生抗藥性,使標靶失效,失效的患者中約有一半為T790M基因突變型肺癌。

2015年11月,美國食藥署已快速通過針對T790M突變點治療的肺癌第三代標靶藥物,讓前兩代標靶藥物治療失效的部分患者,能夠接續使用新的藥物治療。目前臨床實驗結果顯示,第三代標靶藥物對於有T790M基因突變的患者來說,治療效果非常顯著,約有6成以上的反應率,平均能再延長9-10個月疾病惡化時間,相對於前兩代標靶藥物,新的標靶藥物副作用發生率低,程度也較輕微,可說是肺癌治療上的新突破。

肺癌標靶新藥延長疾病惡化期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明,第三代標靶藥物的臨床實驗中,台灣也有患者參與,大部分反應十分良好,但第三代標靶在台灣尚未核准通過,僅有臨床實驗上使用。陳育民收治的患者中,年約60歲的林女士,在使用肺癌一代及二代標靶藥物後,都相繼產生了抗藥性,也產生了副作用,使她滿臉痘瘡、全身皮疹,後來癌細胞甚至轉移腦部,心情接連受到影響。而第三代標靶出現後,她參加臨床試驗至今,已投藥近一年,不僅癌症得到有效控制,副作用也大幅減少,現在已經能夠出國旅遊,樂享晚年。

陳育民表示,第三代標靶藥物可說是肺癌治療突破性的進展,因此美國快速審核通關上市。台灣許多患者對此寄予厚望,醫界也期盼能夠藉由第三代標靶藥物,幫助更多病人延長癌症惡化的時間,也藉此呼籲台灣食藥署能夠盡快讓第三代標靶藥物上市,讓更多患者能夠受惠,解決肺癌治療的瓶頸。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