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來自彰化縣的46歲傅先生,3年前突然出現鼻歪、臉腫、呼吸困難等症狀,被診斷出有鼻竇腔腫瘤,最後透過放射治療和微創手術,成功保持臉部外觀完整,目前追蹤近3年,未再復發。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鼻竇腔腫瘤患者若沒有治療,最後可能會造成鼻腔阻塞,甚至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睡眠中死亡。

許嘉方透露,3年前患者因鼻腔大量出血,被送到彰醫急診,當時的臉部明顯腫大變形,鼻孔被腫瘤完全塞住,透過電腦斷層掃描,鼻腔發現一顆9公分大的惡性腫瘤。由於腫瘤過大,若用傳統手術治療,會破壞臉部外觀,且鼻竇周圍有眼球、腦等重要組織,危險性較高。經評估後,決定先以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再以鼻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剩餘腫瘤。放射治療2個月後,腫瘤縮小至5公分,緊接著切除剩餘腫瘤,未影響臉部外觀。

原來患者在3年前就出現鼻塞、流鼻血狀況,臉部也有腫脹感,直到鼻腔堵住造成呼吸不順,才由診所轉介到大醫院,被診斷出鼻竇癌,生命僅剩3個月。許嘉方指出,若鼻竇腔腫瘤沒有治療,腫瘤會持續腫大,造成臉頰腫脹,同邊眼睛或牙床會出現酸麻感,鼻腔可能被完全塞住,引起呼吸困難、大量出血,嚴重時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在睡夢中死亡。

鼻竇癌是鼻竇的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眼眶下方的空腔,好發於50至60歲族群,男女比例為2:1。由於腫瘤被骨頭包圍,因此外觀難察覺,直到病變不久,腫瘤會變大,若向鼻腔進展,便會流淚、鼻塞、流出血膿相間的鼻涕等;若腫瘤向前方和外側進展,會出現面頰浮腫;向下方進展,會出現牙痛、牙齦水腫;向上方進展,可能會造成眼球微突;向後方進展時,會有頻繁牙痛、頭痛,甚至嘴巴無法張大等情形。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11/17
陽痿原本是年紀愈大發生的比例愈高;不過,泌尿科醫師發現,勃起功能障礙,連20歲初頭的男大學生也跑不掉。原來這名男大生有糖尿病,因為糖尿病造成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進而影響海綿體血管壁平滑肌放鬆,才導致他出現陽痿。

收治這名男大生的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陳煜醫師表示,這名21歲男大生和女友交往一年,平常性行為都很正常也很頻繁,一個月前突然身體感到疲累,對性愛也提不起勁,有時候一戴完保險套就軟了,剛開始以為是因為熬夜沒體力,後來發現早上也沒有晨間勃起,女友想愛愛也沒辦法,只好在女友陪伴下來求診,結果竟然是因為糖尿病造成。

注意「性愛微弱」訊號 及早就醫重振雄風

陳煜醫師提醒,勃起功能障礙通常是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就醫時除了檢查性功能以外,也要注意是否合併有慢性病,影響陰莖血管充血功能。慢性病通常不易發現,所以身體出現「性愛微弱」訊號,例如想做卻不硬,硬了卻很容易軟,就應該就醫檢查,才不會造成惡性循環。

陳煜醫師說,造成糖尿病患勃起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會影響海綿體血管壁平滑肌放鬆問題。勃起功能障礙雖非男性糖尿病患的專有疾病,卻是糖尿病很常見的併發症,也是降低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20歲左右的男性糖尿病患不到5%有勃起功能障礙,30-40歲則有15%,到60-70歲更高達65-70%。

過去因忌諱就醫,許多年長者因糖尿病求醫後,經治療才改善陽痿,但糖尿病屬慢性病,很容易拖延病情,導致初期輕度勃起功能障礙沒有及時治療,最後變成中度或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然而,現在年輕人比較有性愛危機意識,因為初期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就會急著求醫,除了可以對症下藥外,透過醫師診斷檢查,更可以追查到引起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例如糖尿病或三高疾病。

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壯陽藥改善效果好

陳煜醫師表示,台灣勃起功能障礙患者85~95%皆屬輕度勃起功能障礙,使用壯陽藥治療的有效改善率高達九成,但若拖延到中度或重度,治療效果會降低到只有五成。對於年輕陽痿患者,建議可以使用劑量較低的口溶錠壯陽藥,口溶錠壯陽藥隱密性高,較受年輕族群的青睞,不需喝水搭配可避免伴侶發現服藥,降低尷尬場面。另外,口溶錠劑型作用速度較舊藥物快15~30分鐘,加上可縮短不反應期,提高做愛次數,適合體力好的年輕族群,是輕度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不錯的選擇。

※輕度勃起功能障礙的三大「性愛微弱訊號:

1.陰莖剛開始會硬,但常常還沒射精就軟掉。
2.過去輕易可以執行的女上男下體位,現在卻沒辦法做。
3.性愛頻率下降,導致信心下降,最後擔心無法滿足另一半不敢做愛。


現代人已脫離不了3C產品,但卻造成許多人疑慮,究竟長期使用是否會影響健康呢,像是就有說法指出,手機可能會造成男性不孕,根據以色列最新研究就顯示出,手機重度使用者的精蟲數量和活動力都會呈現低下現象,不過多數學者還是認為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因此也許可能手機真的會造成男性不孕,但卻不是主要原因。

手機電磁波 有效阻止失智病程

另外,2003年曾有瑞典的研究發現,類似手機的電磁波會傷害老鼠的腦細胞,加速失智症的發生,不過2010年,美國研究卻證實手機電磁波反而阻止實驗老鼠的失智症病程發展,也因此手機造成失智症的說法宣告打破。

長期使用手機 小心影響視力

不過長期使用手機,可能會使眼睛造成負擔,是否會因此演變成眼癌,根據德國醫師Andreas Strang發現,臨床上,眼色素層黑素瘤患者使用手機較控制組高,但目前仍未有更多實證支持,但雖不會引發眼癌,過度使用手機,的確會影響視力,且加速老化。

手機帶給人類究竟是新科技的方便性,還是造成健康的隱藏性殺手,也或許是一種科技恐懼症,但手機確實可以慢慢地讓在它周圍的組織溫度變高,會造成什麼危險,至今仍是個謎,不過無論如何,使用任何3C用品,最重要是懂得適量即可,必要時也應適時休息,才能避免危害健康。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