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擔心第一印象差? 五成男性飽受掉髮困擾

國內植髮診所日前公布一項「男女形象魅力指數網路大調查」,共調查1,047位18歲以上網友,調查出超過五成男性擔心掉髮或禿頭,另外針對男性自認初次見面的女生會最在意自己哪個部位調查,結果高達半數男性(49%)自認女生最在意自己「頂上無毛」,顯示禿頭問題不但影響外形魅力,也會影響人際自信心。

遺傳雄性禿+壓力大 混合型掉髮成禿頭元凶

植髮診所楊名權醫師表示,男性掉髮有8成屬M型禿、頭頂禿等「雄性禿」,主要與遺傳及壓力有關。其中M型禿大多是因壓力太大,加上情緒長期緊繃、睡眠不足,引起兩側額頭血管供給毛囊養分不足,造成毛囊逐漸萎縮,最後導致掉髮。臨床發現許多患者會使用生髮偏方、療程或服用藥物來改善髮量,但偏方不但危險、效果也差,而藥物因擔心副作用,總是不了了之,最後只好前來尋求機器人植髮技術。

藝人董至成(小董)搶救掉髮 找上植髮機器幫忙

知名藝人董至成(小董)念專科時開始掉髮,洗髮時水管常常塞住不通,後來變成M型禿頭,讓他相當自卑及沮喪,也影響自信跟拍戲的表現。曾聽說使用象牙刷子刷頭皮可長出頭髮結果刷了老半天還是無法阻止掉髮,也塗過生薑、酒精,甚至避孕藥想搶救掉髮,還試過國外進口的昂貴生髮水,花費上百萬元新台幣,結果效果都不好,只好外出盡量戴帽子,能遮就遮。

後來得知有診所引進機器人植髮,經過多次諮詢及多次和醫師溝通後,決定把救髮的任務交給植髮機器人。經過一年治療,董哥除了髮量增加外,日前還主動要求醫師幫他再更降低髮線,因此共植入了3600株毛囊,讓他相當滿意。

機器人植髮技術已相當成熟 有持續掉髮現象應尋求醫師協助

楊名權醫師說,機器人植髮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近來接受植髮患者激增二成,患者術後滿意度相當高。機器人植髮採用雙鏡頭的3D影像辨識系統,可精確辨識頭髮生長角度,精準定位,取出品質較好的毛囊,存活率大幅提升。術前不止可以3D預覽術後模擬影像,避免認知差異,增加多樣性的選擇,也大幅提高術後滿意度。加上植髮機器人微創傷口,縮短手術時間,不需直接面對客戶的工作者,術後第二天可正常上下班,即使必須面對客戶人群的上班族也僅需3至7天恢復期,比起傳統FUT(切頭皮)手術動輒要休養至少21~28天,提供更有效率的治療。

楊名權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大量掉髮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生活作息紊亂或壓力太大,造成頭髮因休止期而掉髮,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或學習情緒管理技巧。若經調整後仍有持續掉髮現象,就要尋求醫師的協助,避免陷入禿頭危機!

經常睡眠中暫停呼吸 百斤男日日精神不濟

現年30歲的郭先生,因打鼾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日間精神委靡,又因郭先生從事裝潢相關行業,經常進出工地,每日需付出高度勞力,家人擔心他身體負荷不了,建議至睡眠中心檢測,這才發現郭先生有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障礙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每小時超過100次,且呼吸中止最長可至20秒,經評估後,隨即轉介至一般外科接受後續評估。

收治此案例的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劉耿豪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阻塞型、中樞型和混合型三種,其中以阻塞型最為常見。起因為下巴太短,導致舌頭易往後掉,塞住呼吸道;抑或為扁桃腺太大塞住呼吸道,以上情形可做正顎手術、懸壅垂手術或扁桃腺手術來改善。郭先生並無上述問題,且依據他身高174公分、體重150公斤,BMI高達50之狀態,判斷為過度肥胖引起之睡眠呼吸中止症,於是建議郭先生透過減重手術改善此症狀。

微創術一兼二顧 改善睡眠兼減重

劉耿豪醫師接著說明,郭先生當初聽到要執行手術非常不能理解,他認為只不過是打鼾較嚴重,怎麼變成要在腹部動刀?經過劉醫師詳細地說明,減重手術除了能改善睡眠品質,更能減緩郭先生因長期搬重物及自身體重壓迫引起之關節不適,郭先生這才願意執行手術,隨即於去年六月進行胃袖狀切除之術式。

術後至今15個月,郭先生體重降至90公斤,除了外型的差異外,郭先生表示不再有睡不夠的疲憊感,不但能每天精神奕奕地去上班,最讓郭先生訝異的是,儘管體重下降、吃的沒有以前多,但體力不減反增,工作更有效率了!劉耿豪醫師補充,郭先生術後再至睡眠中心回診,睡眠呼吸障礙指數減輕至每小時20次以下,睡眠品質的改善,再加上減重後身體負擔的減輕,都是讓郭先生容光煥發的因素。

醫病良好溝通 手術執行不再懼怕

劉耿豪醫師指出,大多民眾對於動手術仍有許多疑慮,認為在身上動刀會元氣大傷等,但隨著醫學的進步,微創手術已不同傳統開腹手術,不但傷口小、疼痛感低,也因復原快速,大大降低傷口感染的機會,術後通常三、四天內即可返家。劉耿豪醫師最後呼籲,民眾有任何問題都務必與醫師做完善的溝通,千萬勿因恐懼而逃避治療,才能避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進而早日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男性有苦口難言?! 多數男性無自我憂鬱意識

除了透過節日表達對男性的關懷,平日是否有多注意他們的情緒狀態?聽過身邊男性朋友訴苦嗎?為什麼男性較少開口求助?根據衛福部105年死因統計發現,男性(68%)自殺身亡比例高於女性(32%),根據衛福部公布104年全民健康保險統計,發現男性於精神科就診率僅不到一成,若依年齡分析,20歲以上男性就診率較女性低。

男性憂鬱不正視 重視面子甚一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多數男性憂鬱症患者慣性將問題縮小或忽略,直到症狀非常明顯才尋求協助。受東方傳統文化影響,認為男性應符合強勢、不服輸等特質,常將求助視為弱者或不得已的情況,且男性間對話多為談論自己的成就,較少機會表達受挫或不悅等負面情感,加上對身心不適較不敏感,容易忽略自身身心健康。因此,應該建立新的男子氣概觀念:正視問題,願意積極尋求解決方式。

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劉嘉逸主治醫師指出,男性較女性更傾向自我決定,認為自己對身心狀況掌控力較高,加上男性較重視面子,因而求診意願較女性低。若男性未及時尋求協助而拖延病情,可能會失去工作動力、注意力下降、人際關係變差、易與家人爭執,進而引發身心不平衡,造成身體功能衰弱。

高社經地位男性 退休後更需關心

葉雅馨說明,年長的男性退休後,尤其原是高社經地位者,若沒有良好的生活規劃,需要花更多時間面對失落感及適應生活的轉變,甚至因為無法忍受從群體中退出的孤寂感,引發憂鬱情緒。當家中男性長輩變得較以往沉默(不再抱怨或碎念)、非身體不適因素而不願出門(原本會到公園下棋、泡茶,現在卻整日待在家)、拒絕親友探訪、什麼事都不想做、失去活力、抱怨無價值感(覺得活著沒意思)等現象,家人須多加噓寒問暖,避免因晚輩的疏離或不聞不問,讓他更自我否定,或強化自己的無力感與不被需要的感覺。

除了主動關懷飲食起居,家人可以給有憂鬱情緒的男性長輩期待感,告知未來一至兩周可能有哪些訪視親友、聚餐、婚慶喜宴等活動,積極邀請其一同參與,先將活動日期訂下,更容易讓他們走到戶外,與他人互動。

男性憂鬱求助少 自己處理更嚴重

根據一篇2015年9月發表於《健康心理學雜誌》研究指出:男性憂鬱症患者在求助專業治療上,較傾向自行處理,較女性更少參加促進心理健康活動!該研究以125位成年澳洲男性,在15週期間所填寫的前、後期問卷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其憂鬱症狀的期間與求助態度的關係,問卷評估包括這兩周是否有憂鬱情緒、是否曾接受治療及其治療類型、求助障礙量表(BHSS)等,求助障礙量表(BHSS)題目包括控制和自力更生的需求、縮小問題與接受度、強化障礙和不信任照顧者、隱私及情感控制。

長期憂鬱者BHSS平均分數高於無憂鬱情緒者;長期憂鬱者在「縮小問題」及「強化障礙」分數高於後期短暫性憂鬱者;早期短暫憂鬱者在「控制和自力更生的需求」與「縮小問題」分數高於無憂鬱情緒者。研究者總結,症狀的嚴重程度是男性求助的關鍵,長期憂鬱者因低估症狀的嚴重性而影響其尋求協助的意願。「控制和自力更生的需求」與堅強的觀念也是求助障礙因素。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