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依據國民健康署102年辦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老人家跌倒比率高達16.5%,有過半跌倒經驗竟然都是發生在家中!跌倒原因包括了居家環境及慢性病,根據研究顯示相較於沒有慢性病者,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者其跌倒風險約為1.88倍!

居家十大安檢表 找出家中危險環境

跌倒是可以預防的,透過一些改變就可以降低跌倒風險,利用居家十大安檢表,從居家環境十大面向:地板、燈光、樓梯與踏墊、浴室和淋浴間、廚房、客廳、臥房、服裝和鞋子、助行器和拐杖以及戶外環境來進行自我檢視居家環境,對於答「否」的項目進行改善,以提供長者安全的居家環境。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適合長輩就醫

長輩罹患慢性病如控制不佳,就會增加跌倒風險,所以需要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來提供慢性病整體照護。有位住在嘉義鄉下的85歲林阿公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兒孫長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到醫院看病都需要舟車勞頓,因為怕麻煩家人,藥都省著吃。有一次因為血壓藥沒吃,血壓飆高,熱心的鄰居連忙載林阿公去嘉義基督教醫院就醫,一到醫院服務櫃台,當志工發現阿公已經85歲了,立刻幫忙從掛號、就醫到領藥,最後還幫忙阿公搭醫院接駁車回去,搭上車後林阿公注意到接駁車有貼心設計的腳踏板,讓他上下車毫不費力,笑說「這麼好!以後就不怕到醫院了」。

有了認證 長輩安心家人放心

國民健康署自100年起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從醫院、機構的軟硬體服務甚至接送,希望幫助長輩就醫免煩惱。通過認證醫院、機構提供各式符合老人需求的服務,包括長輩專屬服務櫃台、志工陪診、免排隊抽血及領藥等等,截至105年8月底,已經有228家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156家醫院、29家衛生所、43家長期照護機構)通過認證,未來,更將積極推動到各縣市衛生所,讓長輩安心,家人放心。

長輩、孩童需要充足的鈣質補充以利維持健康,已是眾人皆知的養生思維,不過,大眾卻常忽視孕婦的鈣質補充也相當重要。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說明,若孕婦鈣質不足,不僅會影響腹中胎兒發育不良,也容易造成孕期中抽筋或早產,呼籲孕婦務必要透過飲食及運動來補充足量鈣質。

多數孕婦鈣含量不足 影響胎兒全面發育

鈣質對人體的幫助多,孩童需要補充鈣質以利成長、長輩需要藉此預防骨質疏鬆,相較上述兩者,孕婦的鈣質補充情況卻少被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營養現況調查,發現台灣各期孕婦鈣質的平均攝取量為 522 毫克,僅達每日建議攝取量 1,000 毫克的一半,遠低於每日身體所需。

蔡玉思營養師說明,鈣質攝取不足的孕婦,會導致胎兒的身體、骨骼生長以及腦神經發育有不良影響;相反的,若是懷孕媽咪補充足夠鈣質,則可預防抽筋、妊娠高血壓、骨質疏鬆且可避免早產。

飲食及運動雙向調整 加強鈣質吸收

對此,蔡營養師提醒孕婦,藉由正確的日常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運動等,可以協助鈣質吸收。每日攝取 1 至 2 杯牛奶,並利用鈣質含量豐富的奶製品(乳酪、優格)、小魚乾、深色的蔬菜、黑芝麻等來補充;若是素食者,則可以傳統豆製品做為鈣質主要來源。除了飲食補充,利用規律運動,並適度曬太陽,可協助體內合成維生素 D,加強鈣質吸收。

咖啡濃茶少喝 適時補充營養補給品

另外,平時的生活模式也須配合調整,避免高油、高鹽飲食,減少鈣質流失,同時少喝含有大量咖啡因的咖啡及濃茶,前者由於高濃度咖啡因會影響鈣質與鐵質吸收、後者則是因為含有單寧酸,會造成鐵質和葉酸的吸收不良,都需適量。

除了以良好生活習慣來加強鈣質攝取,若是飲食中無法攝取足夠鈣質,建議利用營養補給品來補足攝取不足部分,避免鈣質缺乏症發生,造成胎兒發育危機,並預防骨質疏鬆症或骨質軟化症。

全球邁入老年化,而台灣的老年人口也逐漸攀升,老人骨折也成為老年人住院主因之一。根據美國統計,每年有大約三十萬人因髖部骨折住院,而這些病人就佔了醫院總床數的百分之三十。在台灣,根據健保資料,髖骨骨折比率為全華人地區之冠;參照全民健保資料,2001年65歲以上男性每年髖部骨折約為5千例,女性則高達7千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楊宗穎表示,髖部骨折是指股骨(也就是大腿骨)的股骨頸、股骨粗隆間或股骨粗隆下處的骨折。一旦發生髖部骨折,病人通常會感到鼠蹊、大腿或臀部疼痛、患肢無法負重、移動及變短或呈外翻的現象,導致病人因疼痛無法坐起、床上翻身、如廁、行走…等,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 老化,使得人類反應遲鈍、肌力降低、平衡和步態功能不如以往,加上骨質疏鬆造成骨量不足,很容易因低能量創傷便造成重大的髖部骨折。曾有統計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有3成曾在一年內跌倒過,而跌倒過的老人,有5成以上還會再跌!若是因跌倒引起骨折,能夠完全回復生理機能者僅有3成。 跌倒,不可小覷!除了有致死的可能外,還可能併發內科疾病。醫師解釋,髖部骨折的背後代表的是「高死亡率」,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的死亡率女性約為15%,男性則高達22%。死因跟骨折本身無關,許多病人死亡是因為長期臥床造成併發症所引起,如如肺炎、尿道感染、靜脈血栓等,因此建議,骨折後應儘早治療,讓病人早日下床活動,避免併發症產生。 楊宗穎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因此,預防跌倒及骨折的發生才是關鍵。建議以減少生活環境中的危險因子,如,個人疾病保健、矯正知覺障礙、改變生活行為、營養、從事復健治療、運動課程、平衡訓練、改善居家及公共環境。其次,可多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接受藥物治療等,避免骨質繼續流失,運動,多曬太陽。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