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別小看咳嗽!一名年約70歲的老翁,剛退休就發現久咳不癒、手麻手脹的症狀,檢查發現肺尖部位有一顆腫瘤,且癌細胞已擴散侵犯局部淋巴結,屬於晚期肺癌,無法動手術,化療也無法控制惡化,遂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免疫療法」,迄今一年多,治療效果穩定,生活也與過去無異,開心譜寫「人生七十一條龍」的新篇章。

久咳不癒逾2周 恐是肺癌警訊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表示,冬季日夜溫差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但「久咳不癒」是肺癌的典型症狀之一,民眾如果有咳嗽症狀持續超過2星期的情況,應提高警覺,盡快找專科醫師做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和治療。

標靶孤兒採化療免疫療法 合併或單一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肺癌已連續8年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臨床統計約有80%錯失早期診斷的時機,無法手術,只能靠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將晚期肺癌治療分為兩大族群。一是表皮生長因子突變者,應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一旦失效,再嘗試化學治療和免疫療法。另一族群則是俗稱的「標靶孤兒」,因表皮生長因子未見突變,標靶治療恐沒有成效,建議一線直接使用化學治療或搭配免疫療法,二線則可單獨使用免疫療法或化療,或者搭配使用。

抗癌生力軍免疫療法 副作用低延長存活期

化療與標靶治療的原理相同,都是直接針對腫瘤細胞做治療,屬於「暫時抑制」,不僅有抗藥性、停藥後復發機率高的疑慮,化療副作用也常是患者向癌症投降的主因之一。

而近年新加入治療行列的「免疫療法」,則採取不同的抗癌策略,先催化免疫系統,訓練免疫細胞正確辨識癌細胞,再進行殲滅,毒性和副作用相較化療明顯更低,可以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並延長整體存活時間。

馮盈勳醫師指出,免疫藥物是開啟免疫系統的鑰匙,研究發現,免疫療法一旦產生反應,不管是完全反應或部分反應,效果在停藥後仍會持續,因此使用前會評估是否需要先做PD-L1生物標誌的檢測,但醫師提醒此檢測並「不是絕對需要」;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實際的治療策略,還是需由醫師綜合評估病患的肺癌類型,以及整體病況後再決定,以免患者錯失任何治療機會。

現代人越來越長壽,全球面臨老化衝擊!近年來,各國開始重視肌少症議題,國外最新研究發現,老人肌少症可能與維生素B12缺乏有關係。營養師李婉萍建議,老年人應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維生素B12,例如鮭魚就是不錯的選擇,尤其肉質細緻軟嫩,且富含Omega-3,非常適合老年人食用。

肌少症老年人 缺維生素B12

此研究,針對403名老年人進行評估,包括行走速度及手握力測試,並記錄骨骼肌質量,進一步分析血中維生素B12含量,結果發現,維生素B12含量小於400 pg /mL的老年人,高達3成有衰弱症、肌少症的問題。成果已刊登於《實驗老年醫學》期刊(Experimen Gerontology)。

肌少症問題 隨著年齡增加增多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9%,平均每10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80歲以上高齡長者,肌少症盛行率增加至15%,平均每7名高齡老年人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

50歲後 肌肉每年流失逾1

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漸流失,據統計,50歲以後每年肌肉量會減1-2%,所謂的肌少症是指肌肉減少,造成骨骼肌質量以及強度逐漸流失,患者容易走路變慢、跌倒,甚至增加死亡的風險。

預防肌少症 補充蛋白質、維生素B12

李婉萍營養師強調,預防肌少症應從飲食著手,建議老年人每公斤體重可攝取1.2-1.5公克的蛋白質;不過,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牙口不好的問題,可優先選擇魚肉,以鮭魚為例,每100公克富含20公克蛋白質,雖然與雞肉的蛋白質含量相當,但維生素B12的含量,遠高於雞肉12倍以上,且油脂豐富、肉質較細緻,更適合老年人食用。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估報告,台灣老年人口的比率將於107年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而至114年恐將再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為瞭解當今社會進入高齡化時代所面臨之挑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藥廠合作,訪問全台近500位65歲以上長者。結果發現,有高達81%受訪者罹患至少一項慢性病;充分顯示老人照護議題值得重視。

八成一老人罹患至少一項常見慢性病

調查發現,現代長輩除常到公園散步、打太極、練氣功保健身體外,也看愛電視獲取新聞時事訊息及歡唱卡拉OK。其中有81%受訪者罹患至少一項的常見慢性病,忘記服藥是多數長輩在慢性病治療過程中感到最困擾的事,亦有受訪者表示回診麻煩,包括前往醫療院所的交通不便、候診時間過長等。

另外,有48%的受訪者擔心步入高齡後視力退化,其次最憂心的生理狀況為行動不便,以及有37%擔心失智、25%記憶力衰退。也有74%受訪者覺得步入高齡最重要的事為維持健康,另外有良好的安養照護32%、方便的交通運輸設施25%與活得有尊嚴25%亦是長者較看重的事。

即便生理機能退化 台灣長者仍知足常樂

整體而言,有60%的受訪者滿意自己的心理狀況,50%滿意自己的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可觀察出,絕大多數台灣長者知足常樂,雖然生理機能退化及慢性疾病增加實難避免,但普遍對於步入高齡有良好且健康的心理建設。然而,卻也充分反映出當今長者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青年學子出頭天 每個創新皆可能被實踐

針對銀髮族所可能面臨的問題,該藥廠特別推出「創新獎」,以因應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於人類健康、伴侶動物與農業三大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報名日期

為即日起至106年11月30日截止收件。活動競賽方式採三階段進行,最終

由人類健康、伴侶動物與農業三大類別各評出一組優秀作品,於2018年1月25日頒獎典禮上公布名單,並頒發獎金十萬元與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