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上海2016年8月19日電 /美通社/ --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以下簡稱CHINA AID)將於2017年6月7-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龍陽路2345號)舉辦。

據調查研究發現,70歲以下的老人更樂於在家中或附近養老,而70歲以上的老人則需要更多專業護理,養老院、社區中心及居家上門服務是他們的首選考慮。由於老年人身心的特點,普遍易患一些慢性病,不需住院但又需長期堅持治療,或者是出院後仍需恢復治療、康復訓練等。在現實的養老需要和醫養結合政策下,專業高效的分級診療系統將有助於提高各地區的醫療可及性,同時不會過度增加大型社會醫院和專科醫院的負擔,更多的養老資源和服務可被提供。設置由地區性醫院集團所建立的附屬健康中心、無病床醫院都可以提高社區醫療水準和覆蓋面,達到及時為老年人診治的目的。例如上海被稱為長者照護之家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既能提供短期住養服務,又能提供日間照料服務,還能為居家養老提供專業服務和支撐,同時也有配套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周邊的醫療機構可提供醫療服務。

在6月剛結束的 CHINA AID 2016上,諸多適老化產品精彩亮相:無論是社區、機構內使用的智能床墊、報警手環;還是各類康復器具、個人護理產品,或是各大為老而生的養老社區、設計機構,其目的皆是為了老人可以有健康舒適的晚年。其中多場論壇如2016中國國際智能養老峰會引入最新的技術前沿 -- 大數據、移動互聯、可穿戴、健康管理平臺,通過資訊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推動為老服務產品的技術革新;第三屆老年康復護理高峰論壇由多位第一線的專家主任醫師從康復醫學領域介紹了適合老年康復醫療技術和護理要點;2016中國國際老年住區發展高峰論壇除了介紹以老年人為目標客戶群體而進行建築設計、設施配套和服務跟進案例的同時,更結合健康管理、各類定制服務、整合配套需求進行探討。

關注老年人的需求,合理分配有限的養老資源、醫養結合關注福祉產業的最新發展,搭建展現養老產品和技術的國際平臺,分享國內外高效實用的經驗實踐一直以來都是 CHINA AID 的宗旨。更多更新的適老化產品將亮相2017年6月7-9日第12屆 CHINA AID,誠邀您的參與。

登錄官網 www.china-aid.com 或添加官方微信養老及康復可瞭解更多。

聯絡人:
馬智雯小姐
+86-21-6295-7553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暈是老年患者臨床常見症狀之一,是一種運動性錯覺(或幻覺),是指患者在靜止狀態睜眼或閉目時,有動的感覺。不少老年人因發作性眩暈而深感苦惱,尤其是當變換體位或頭頸無意識地在左右旋轉時,眩暈感更為明顯。其中一些老年人還同時伴有頭重、耳鳴、走路不穩或出現視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顏面和四肢輕度麻木。這些都是發病率很高的老年眩暈症的表現。一般的眩暈症狀本身多不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後果,其預後狀況也比較好,但對於老年人來說,眩暈不僅僅會給其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還常常引起摔傷致殘甚至致死等意外,發生率高達15%以上。


引起老年性眩暈症約90%是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常有血液流變學的改變,以及由於自體免疫性反應所致的免疫複合物,也可使血流不暢,供血減少。腦組織對血氧變化十分敏感,在這種長期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缺氧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腦功能障礙,從而發生眩暈症狀。


老年性眩暈症患者要從各個方面去解決,不要一暈就用藥。藥物不是萬能的,人的精神才是保持青春活力的源泉。每位老年人都應做到以下四“常”,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才是中老年人長壽之良方。

一.是常快樂: 對於老年性眩暈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思想樂觀,保持心胸開闊,儘量避免焦躁、憂慮、緊張等;
二.是常運動: 經常適當地開展一些體育鍛煉,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可採取散步、慢跑、體操等方式,改善血液迴圈;
三.是常吃素: 飲食宜清淡,不吃油膩重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只要注意生活調理,可使症狀得以緩解;
四.是常檢查: 對於原有高血壓者應注意觀察和調整血壓,糾正血壓的具體數值要視原來血壓而定,設法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防止血管硬化的加重。


韋辰/韓振奎

年近七十的吳先生因肺炎住院治療長達三個月,回家休養後卻出現拉肚子的症狀,一天要跑廁所三、四次,吳先生以為是吃壞肚子,就自行服用腸胃藥,但拉肚子的情況卻未改善,直到複診檢查後,才發現是因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腸道內感染困難梭菌。

陳垚生高雄榮總內科部主任醫師表示,困難梭菌是一種經由腸胃道中繁殖致病的細菌。在健康的人體腸道內因有適量的益生菌,可抑制其生長,即使感染困難梭菌也很少會出現不適。但年長者或住院養病的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腸胃道減少益生菌叢,致使困難梭菌大量繁殖。

陳垚生醫師解釋,感染者常出現腹瀉,往往被民眾以為是拉肚子而忽略,而且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可能會造成腸道發炎及併發症,如偽膜性腸炎、巨腸症及敗血症,致死率極高。

「困難梭菌」名如其菌,難診斷也難治療,陳垚生醫師指出,只要曾感染過困難梭菌的病患,即使復原後腸道正常,但是菌叢仍無法生長回來,腸道中仍有困難梭菌孢子存在,復發機率高,且根據研究,曾感染困難梭菌的病患,有5成的病人會復發。

陳垚生醫師說,目前有藥廠在台灣開始進行困難梭菌疫苗第三期臨床實驗,已在陸續募集病例參與研究,全球有一千五百名病例參與,其中台灣預計收一百二十五名病例,第一階段結果預計兩年半後出爐。未來若有疫苗,對許多年長者是一大福音;建議民眾可勤洗手以及小心使用抗生素,是目前避免感染較有效的預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