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很少有老人越活越快樂,通常都會帶有一些遺憾,這樣的遺憾便容易在心中生根滋長,又因生理及心理因素影響,憂鬱症自然而然找上門,精神科醫師提醒,若家中老年人出現記憶力衰退,以及不明身體疼痛這兩大特徵,應要先檢查是否為憂鬱症所致。

心理+生理+家庭 三方面壓力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精神科醫師孔繁錦表示,根據統計,老年憂鬱症盛行率最高達30%,因為身體各方面退化,以及情緒控制不佳,銀髮族是所有年紀中最容易罹患憂鬱症的一群人,老年人在心理上經常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有用,退休後找不到對社會的貢獻;生理上則有許多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痛的折磨,又因為經歷了許多生離死別而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在這樣心理、生理、家庭三因素下,憂鬱症容易伺機而入。

不明疼痛+記憶衰退 恐為憂鬱症

孔繁錦醫師說明,老人憂鬱常以身體不適為表現,如抱怨身體的不明疼痛,但檢查後可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或是抱怨遠高於該有的情形,更會要求子女頻繁地帶他去醫院檢查;另外,老年憂鬱經常被誤以為是失智,當記憶力衰退時應要先確定是否為真的失智,而憂鬱症所呈現出來的表象就是假性失智,當憂鬱症治療改善之後,失智的現象也會好轉。

陪伴老人 走出憂鬱

其實,治療老人憂鬱症最好的解藥便是陪伴,孔繁錦醫師提到,這個社會對老年人較不友善,不願意將資源投資在年長者身上,自然也讓這些年長者們備感壓力。提醒家人在身邊守護,勿以冷漠、忽視的方法對待家中老大人,陪伴以外加上藥物治療,才是正解。

回顧之旅+口述歷史 有幫助

孔繁錦醫師強調,家人除了陪伴外,也可以多傾聽老人家說些什麼,多陪伴他們出外走一走,聽他們說過往的故事,這樣的回顧之旅有助老人放鬆心情,當他們講得開心時,憂鬱的陰霾也會漸漸一掃而空。

近 日 香 港 的 氣 溫 驟 降 , 導 致 身 體 衰 弱 的 老 人 及 長 期 病 患 者 容 易 出 現 併 發 症 或 體 溫 過 低 , 嚴 重 情 況 會 猝 死 。 醫 生 解 釋 , 氣 溫 低 冷 容 易 令 人 體 的 氣 管 及 血 管 收 窄 , 故 患 哮 喘 病 、 血 壓 高 和 心 臟 病 的 人 最 容 易 病 發 , 此 外 , 服 食 精 神 科 藥 物 者 也 容 易 散 失 體 溫 , 宜 加 倍 留 意 。

老 人 在 低 溫 下 出 事 會 有 一 些 表 徵 出 現 , 包 括 神 情 呆 滯 ; 整 天 動 也 不 動 ; 手 腳 及 身 體 比 正 常 情 況 冷 ; 面 部 、 唇 色 及 身 體 其 他 部 位 瘀 黑 ; 陷 昏 迷 狀 況 。   醫 生 建 議 老 人 家 居 的 室 溫 最 好 保 持 攝 氏 十 五 度 以 上 , 並 穿 足 夠 衣 服 禦 寒 , 進 食 熱 的 食 物 , 千 萬 不 要 以 酒 驅 寒 , 如 用 燃 燒 性 暖 爐 , 要 保 持 室 內 空 氣 流 通 , 否 則 容 易 中 一 氧 化 碳 毒 。

勿靠飲酒驅寒

很 多 老 人 家 有 個 傳 統 觀 念 認 為 飲 酒 可 以 驅 寒,但 醫 學 界 人 士 則 認 為 酒 精 反 會 令 血 管 擴 張 , 加 速 身 體 熱 力 散 發 , 令 體 溫 下 降 , 故 感 覺 寒 冷 時 千 萬 不 要 以 酒 驅 寒 , 以 免 發 生 意 外 。


綜合報道

20010129de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老年人各器官機能退化,容易沒胃口、體力差,慢慢變成衰弱症,增加死亡風險。新北市推動運動介入,有衰弱症的老年人,高達8成以上改善至衰弱前期或回復至正常。

新北市老人衰弱症高於全台

根據國內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分析,65歲以上老人的衰弱症盛行率為5.4%。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林惠萍指出,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等4區統計,65歲以上老人的衰弱症前期盛行率為48.8%、衰弱症盛行率為13.3%,遠高於台灣平均老人衰弱症盛行率。

APP提升運動意願

林惠萍科長表示,去年推出「新北動健康APP」,針對65歲以上老人,利用APP做個人運動、營養記錄及追蹤,輔助增加自我管理意願,民眾可以在平台上與朋友互傳彼此每日的運動量,了解每位參與者的每日運動狀態,也能達到彼此激勵且競爭的效果,達成反轉衰弱的成效。

運動介入 逆轉衰弱症

林惠萍科長說明,有衰弱者的老年人經過完成運動介入後,8成7的人改善至衰弱前期或回復至正常;為衰弱前期者介入後,4成3的人能改善回復至正常檢測值,包括握力平均增加1.5倍、步行速度提升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