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家中長輩有步態不穩、健忘、嗜睡的症狀嗎?多數人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但別忽略可能是常壓性水腦症!一名93歲老翁長期步態不穩,半年前不小心摔跤後,退化速度變快,只能倚賴家屬協助才能生活,甚至出現失智及嚴重嗜睡的症狀。

負責收治的衛福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指出,老翁求診時,在輪椅上昏昏欲睡,無法正常表達,經由神經學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醫師解釋,老翁先前就有輕微的水腦症現象,跌倒後症狀加劇,才會造成神經症狀快速退化。經安排「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後,老翁已恢復意識,行走狀況進步約7成,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

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年人 須留意「三大症狀」

趙亮鈞主任說明,人體每天產生約500cc的腦脊髓液,而維持腦部正常運作所需的量約為150cc,隨著年紀老化,腦脊髓液吸收功能降低、或回收不完全,累積在腦室或蜘蛛網膜下腔引起的症狀,即為「常壓性水腦症」,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是少數可逆的失智症之一。主要症狀為步態不穩(走路搖晃、小碎步)、失智(重複詢問、記憶力下降)、尿失禁等等,症狀若持續1至2年沒有治療,後期就可能出現嗜睡的情形,因此醫師建議,若有上述單一或合併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避免病況惡化。

腰椎腹腔引流術風險低、安全性佳

趙亮鈞主任表示,常壓性水腦症的藥物療效不佳,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治療主流。傳統使用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導管從腦室沿皮下埋設至腹腔,使多餘的腦脊髓液由腹膜吸收。不過因擔心腦部開刀風險,年長患者較排斥治療;現已有「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可以做選擇,從脊髓腔放置導管,導引腦脊髓液至腹腔,不僅皮下受傷範圍小,也免除腦部穿刺風險,安全性與舒適度皆提升。

應回診追蹤 注意過度引流及感染風險

趙亮鈞主任提醒,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調整管路壓力設定,避免過度引流造成頭痛、頭暈、噁心的症狀,也要小心傷口感染風險,另外,家中長輩若出現步態不穩、失智、尿失禁等情況,且病程進展快速,就要趕緊就醫,經由神經內外科團隊確認診斷,及早治療,術後恢復佳,平均1至3個月都能有所改善,減少因失能所帶來的照顧及經濟上的負擔。

寒冷的天氣,對於老人家而言最是危險,不只是在室外,室內也是危機四伏;臨床上,就有不少年紀大的老人家,因為天冷身體不靈活,一不小心就在家裡跌倒了,因而造成骨折,而經常發生跌倒的地方,就是自家浴室與廚房。

老人跌倒易造成髖部骨折

台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表示,老人家因為有許多慢性病纏身;所以,肢體活動度會受限。天氣冷,也會造成關節僵硬,一定要小心不要摔跤,一旦跌倒,就很容易造成髖部骨折。

浴室與廚房最危險

馬筱笠主任特別提醒,要注意浴室與廚房這兩個地方,因為這兩個地方是老人家最容易跌倒的位置!臨床上,就有位年近八十的老婦,沒看到廚房地上有一灘水,一不留心,跌了一跤,就導致髖骨骨折了。

髖部骨折9成是跌倒造成

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人,每年高達3成以上有跌倒經驗,80歲以上高達5成;而9成以上髖部骨折是跌倒造成,且老年人髖部骨折後,很可能造成長期臥床,因而產生嚴重致命的併發症,使得死亡率高達4成,5年存活率只有2成。

老人居家環境要顧及安全

一旦老年人發生骨折,一定要迅速就醫;另外,家有老人時,居家環境也應顧及安全,光線應充足,動線應流暢,不要有雜物堆積,地板應乾燥,浴廁地面應增加止滑墊,以及增設扶手,老人家也應穿著適當的鞋子,行動不穩定時,也可考慮使用拐杖或是助行器,避免跌倒。

美國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攝護腺癌患者接受降睪固酮藥物治療,五年內出現失智症機率是沒有用藥者的兩倍之多。

美國約50萬名患者 接受ADT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賓州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近日發表在線上版〈美國醫學會-腫瘤學期刊〉(JAMA Oncology)。這項研究首席作者為賓州大學駐校學者凱文․尼德,研究資深作者為史丹佛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系副教授尼剛․夏。

睪固酮會促使攝護腺腫瘤生長,因此從1940年代開始,醫師治療攝護腺癌患者時,多半採用「雄性素去除療法」(ADT),以降低患者睪固酮、其他雄性素濃度。在美國,近來約有五十萬名男性接受「雄性素去除療法」。

接受ADT患者 較容易出現失智症 研究團隊分析史丹佛醫學臨床研究中近一萬名攝護腺癌患者病歷資料,在1829名接受「雄性素去除療法」的患者中,約7.9%名患者在五年內出現失智症,相較之下,沒有接受「雄性素去除療法」的患者中,只有3.5%的患者出現失智症。

夏副教授指出,這樣的風險是真實存在,患者若過去有失智症病史,罹患攝護腺癌時,最好選擇其他替代療法。根據一項英國前瞻性研究資料,積極追蹤,或許對患者較有好處。

積極追蹤 較少副作用 上述英國研究發表於九月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團隊將攝護腺癌患者隨機分成積極追蹤組、手術組與放射治療組,結果發現,三組患者十年後的死亡風險都差不多。研究中,99%的患者都順利存活,無論剛開始有無接受治療,結果都一樣。研究認為,攝護腺癌患者若積極追蹤病情變化,預後結果與盡早接受放射治療者一樣好,且積極追蹤所產生的副作用也比較少。

不過研究作者也提醒,攝護腺癌患者如果正在接受「雄性素去除療法」,千萬不可擅自停藥、改變藥物劑量,若有任何疑惑,一定要與醫師溝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