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1名82歲阿嬤身體硬朗,常常會去公園和鄰居話家常,但某次上廁所時不小心跌倒,造成左腿骨折,必須以輪椅代步,沒想到後來半夜自行下床時,又跌倒,雖急診治療,但狀況卻不樂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嘉弘指出,在台灣,跌倒是造成老人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不得不輕忽嚴重性。

平時運動訓練 不怕不小心就跌倒

要防治老年人跌倒,除了透過補助設施,像是把家具固定好,或採以合適的輔具器材,保持動線通暢且光線充足等,最重要還是得靠平時運動訓練;陳嘉弘說,透過簡單的運動訓練,幫助加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外,也能加強肌力和肢體柔軟度等生理功能。

肌力加伸展 幫助老人增加活動力

物理治療師陳嘉弘進一步說明,像是可在原地踏步一分鐘,讓手順勢擺動,這時可再加上左右轉動動作,若都能應付,可嘗試閉上雙眼踏步20下左右,有效訓練平衡能力,另外,也可透過膝伸直肌力、膝彎曲肌力以及墊腳尖等肌力訓練,每次訓練坐滿20次,且維持10秒鐘,就能達到訓練效果。

運動適量即可 避免傷身

老年人也可採以下肢彎曲或下肢伸直等伸展運動,讓身體肌肉放鬆,達到伸展效果;陳嘉弘提醒,做任何運動訓練時,都應循序漸進,最好有家人在一旁陪伴較安全,若運動過程,出現任何不適現象,就應立即停止。

臨床上,許多老人家都曾抱怨眼皮沉重問題,不但影響外觀,也影響視線,其實主要是因眼瞼鬆弛和眼瞼下垂造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江鈞綺指出,眼瞼鬆弛是因外層眼皮皮膚因年紀或體質,出現過鬆等現象,至於眼瞼下垂則是指眼瞼板的高度過低導致。

眼瞼下垂原因多元

造成眼瞼下垂的原因包括年紀退化、眼球手術後或頻繁使用眼藥水、眉毛下垂以及第三對腦神經或交感神經麻痺等;江鈞綺說,像是眼球術後患者必須頻繁點藥水,部分患者就會將上下眼皮同時撐開,長期下來就可能會使眼瞼肌筋膜鬆脫,另外,因因糖尿病、中風、腦部腫瘤等問題,也可能因神經麻痺無法控制提眼瞼肌所造成的眼瞼下垂。

手術有效改善下眼瞼下垂

治療上,除了神經問題造成的下垂,通常透過提眼瞼肌拉提手術或筋膜復位手術,都能有效改善下垂現象;江鈞綺說,手術前,患者必須接受眼瞼評估外,眼球也需特別注意,因術後可能會有暫時閉合不全等強況,若術前就有乾眼症或慢性發炎等問題,術後恐須仰賴人工淚液的保護,才能避免造成損傷。

術後保養重要勿聽信偏方 多數老人家也有淚眼汪汪等困擾,其實主要是因乾眼症、顏面神經麻痺、、鼻淚管阻塞等所造成;江鈞綺呼籲,最重要是應避免聽信偏方,出現任何症狀時都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銀髮族看過來,您平常在家都在做些什呢?根據一篇發表於「老化臨床介入」(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期刊的研究指出,促成長輩自動自發起身運動的動機,例如大型桌遊遊戲,將可提高老年人主動參與運動的興趣及動機,為認知和身體方面帶來正向影響。由此可見,要活就要動,玩玩桌遊遊戲也是很好的!

研究:生活質量、平衡、步態和踝關節力度改善顯著

該項研究是由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研究者,在兩個類似的安養院進行一個月大型(4×3公尺)桌遊干預方案,該方案實驗組為10位平均年齡82.5歲的參與者,對照組為11位平均年齡89.9歲的參與者,藉此了解此方案對安養院居民,在動態體能活動和心理健康上所產生的效果。

在實驗組中,體能活動在基準線時為每日2,921步,干預活動結束後為每日3,358步,干預活動結束三個月後為每日4,083步,同時體能活動後每日能量消耗增加110千卡,三個月後則每日增加219千卡。此外,三個月後,生活質量、平衡和步態和踝關節力度也有所改善;這樣的改善在對照組中並未呈現。

桌遊助活動腦力+體能 出門走走也可行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劉嘉逸醫師表示,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之前在歐洲參訪時,就曾見到許多老年人在戶外打槌球,這也可視為桌遊的一種。而近年台灣也開始有人從事,但由於天氣因素,所以參與者還是較少。

劉嘉逸醫師說,想進行大型桌遊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結合一些高齡者較有興趣的桌遊放大來進行,如象棋、五子棋等,讓高齡者在原本的動腦活動之外,同時加入體能活動的元素,就是很好的方法。但由於國內目前較少類似大型桌遊,因此劉嘉逸醫師建議,高齡患者若能多出門走走,其實就是最容易也最可行的身體活動。

大型桌遊運動 助降低死亡率、提升生活品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過往的文獻指出,規律的體能活動有助於減少老年人的死亡率和改善生活品質。從觀察那些改變運動習慣的人身上可觀察到,在晚年從事較多運動的老年人其健康狀況也比較好,同時僅是低量的中度至激烈運動都能減少老年人百分之22的死亡風險。

葉雅馨主任建議,在引導長輩的活動,重點可以放在增加「愉快感」和「社交性」,才會使動機持續,如採漸進式的誘導與勸說,甚至讓鄰居來邀請,較容易成行;另外, 高齡化社會來臨,我們可以有更多巧思,一方面引導高齡者有夠多活動,不管是增加體能或肌力,漸進式的增加步行耐力與距離,都可以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