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四季護理

hn4s-hl-but.png

中醫認爲,脾(指消化系統)主濕,濕爲夏季的主氣,加之夏季氣候炎熱,汗出增多,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會出現食欲不振,胃納呆滯,肢軟乏力現象。故夏季食補重在健脾利濕,開胃消食,而藥粥療法,既可補充氣候炎熱丟失的水份,又可護養脾胃,寓藥於食,可謂一舉兩得。

炮姜白術粥:

炮姜6克,白術15克,糯米30克,花椒、大料少許。將上述四藥布包,先煮20分鐘,納入糯米,煮至粥熟,去藥包服食,每日1劑。可溫中健脾,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大便溏泄、脘腹脹滿、四肢無力等。

山藥大米粥:

山藥100克,大米100克。將山藥洗淨,切片;大米淘淨,與山藥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共煮爲粥食。山藥既是一味補益性中藥,又是日常佳蔬,早在《本經》中已將其列爲“上品”藥材,《本草綱目》言其可“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

扁豆荷葉粥: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荷葉1張,大米50克。先取扁豆煮沸後,下大米煮至扁豆粘軟時,下荷葉、冰糖,煮20分鐘後即成。可清暑利濕,和胃厚腸,適用於暑熱感冒,肢體重困,大便溏薄,口苦尿黃等。《本草綱目》言其“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病,清暑除濕而解毒也”。

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大米200克,調料適量。將豆、米淘淨,先取赤豆煮沸後,納入大米煮至粥成,調入食鹽、味精服食。可健脾利水,適用於脾胃虧虛,肢軟乏力及水腫病、腳濕氣等。本品甘能補脾,性善下行而利水,爲滋養性食療佳品。

苡米粥:

苡米50克,白糖15克。將苡仁洗淨,加清水適量煮爲稀粥,白糖調味服食,每日1劑,連續30天。可清熱利濕,適用於濕困脾胃,口苦粘膩等。苡仁是一味名貴中藥材,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祛濕除痹,清熱排膿,通淋止瀉之功。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alt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蔬菜和水果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近來在美國日本市場,由多種蔬菜汁加工而成的罐頭飲料十分受歡迎,少則四五種、多則八種蔬菜汁混合製成。食用這種混合蔬菜汁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很有好處。

日本厚生省 2000 年 3 月在“健康日本 21 世紀”中要求日本成人每日食用蔬菜量由每天 300 克 提高到 350 克 ,且要多品種,黃綠色蔬菜搭配著吃。最好一日三餐,包括早餐也要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表明,在超過 10 萬人的飲食習慣當中,發現平均每日進食六份蔬菜或水果份量的人,中風的機會均下降超過三成。相反,普遍進食少於三份蔬菜或水果份量的人,中風的風險則較高。研究人員調查了 34 ~ 59 歲的女性 75596 人,跟蹤 14 年; 40 ~ 75 歲的男性 38683 人,跟蹤 8 年;結果蔬菜和水果攝取量多的比攝取量少的腦梗發生率低 31 %。每日攝取蔬菜水果未滿三種,腦梗發生率為 1 %;每日攝取 3 ~ 3.8 種,發生率 0.8 %; 4 ~ 4.9 種為 0.8 %;而 5 種以上僅為 0.6 %。一天中多食用一個品種蔬菜和水果其腦梗發生危險性可減少 6 %左右。

實驗證實,有 100 多種蔬菜和水果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研究人員用防血栓點數分別表示出它們作用的強弱,點數越高預防血栓效果越強。大蒜頭是 160 點;青豌豆 140 點;菠菜 120 點;香瓜、蘿蔔、洋蔥 100 點;草莓、桔子、芹菜、番茄、胡蘿蔔 50 點;其後是大白菜、西瓜、生菜、鳳梨、藕;茄子、生梨……當然這只是體外測得結果,除個別蔬菜如洋蔥等已瞭解其降血脂抗血栓有效成分外,大多數蔬菜與水果有效成分與機理還待今後深入研究。

研究證明,進食大量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捲心菜、菠菜和柑橘果等等,都可有效減低局部中風的可能性。原因是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許多有益成份,如維他命 C 和葉酸,均有效預防血管疾病。另外,對大量進食蔬菜水果的人來說,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的機會,都較其他少食蔬菜水果的人為低。

所以,研究人員建議:每天一般要食用 5 種以上蔬菜和水果,其總量應在 250 克 左右。最好多品種,並經常更換。一天三餐中每次均添加一點蔬菜,因為蔬菜的抗血脂、抗血栓作用時間僅維持 5 ~ 6 小時左右。

宇光/ 季玉光

中 暑 是 夏 季 在 烈 日 或 高 溫 環 境 下 勞 動 , 因 暑 熱 侵 襲 , 致 邪 熱 內 鬱 , 體 溫 調 節 功 能 失 常 所 發 生 的 急 性 病 變 。 根 據 症 狀 的 不 同 , 又 分 為 如 下 四 類 以 配 方 調 治 :

(一) 陽 暑 型

主 証 :   頭 昏 頭 痛 , 心 煩 胸 悶 , 口 渴 多 飲 , 全 身 疲 軟 , 汗 多 , 發 熱 , 面 紅 , 舌 紅 , 苔 黃 , 脈 浮 數 。

治 則 : 以 清 暑 瀉 熱 為 主 。

配 方 與 用 法 :

1 . 荷 葉 冬 瓜 湯 – 鮮 荷 葉 1 張 , 鮮 冬 瓜 5 0 0 克 ; 將 荷 葉 洗 淨 剪 碎 , 冬 瓜 連 皮 , 切 塊 , 一 起 水 煮 , 去 渣 取 汁 , 調 味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2 . 天 生 白 虎 湯 – 西 瓜 適 量 , 常 食 。

3 . 綠 豆 冬 瓜 飲 – 綠 豆 1 0 0 克 , 冬 瓜 5 0 0 克 , 紅 糖 1 5 克 ; 將 冬 瓜 洗 淨 去 皮 切 塊 , 與 綠 豆 一 起 水 煎 至 豆 熟 , 加 紅 糖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二) 陰 暑 型

主 証 :   精 神 衰 敗 , 肢 體 困 倦 , 頭 昏 嗜 睡 , 胸 悶 不 暢 , 多 汗 肢 冷 , 微 有 惡 寒 , 惡 心 欲 吐 , 渴 不 欲 飲 。 舌 淡 , 苔 白 膩 , 脈 濡 細 。

治 則 : 以 益 氣 清 暑 為 主 。

配 方 與 用 法 :

1 . 黨 參 麥 冬 綠 豆 飲 – 黨 參 3 0 克 , 麥 冬 3 0 克 , 綠 豆 1 0 0 克 , 紅 糖 1 5 克 ; 將 黨 參 麥 冬 水 煎 去 渣 取 汁 , 與 綠 豆 一 起 水 煎 至 豆 熟 , 加 紅 糖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2 . 薏 苡 仁 扁 豆 粥 - 薏 苡 仁 5 0 克 , 白 扁 豆 5 0 克 , 大 米 1 0 0 克 ; 將 三 味 一 起 煮 成 粥 , 調 味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3 . 藿 香 粥 – 藿 香 1 5 克 , 粳 米 1 0 0 克 ; 藿 香 加 水 煎 汁 去 渣 留 汁 ; 粳 米 煮 成 粥 , 將 成 時 加 入 藿 香 汁 再 煮 沸 一 二 即 可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三)暑 厥 型

主 証 : 昏 迷 不 醒 , 手 足 痙 攣 , 高 熱 無 汗 , 體 若 燔 炭 , 煩 躁 不 安 , 胸 悶 氣 促 , 或 小 便 失 禁 ; 舌 紅 , 苔 燥 無 津 , 脈 細 促 。

治 則 : 以 清 心 開 竅 為 主 。

配 方 與 用 法 :

苦 瓜 茶 – 鮮 苦 瓜 一 條 , 綠 茶 5 克 ; 將 苦 瓜 去 瓢 切 碎 , 與 綠 茶 加 水 煎 煮 , 取 汁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荷 葉 柳 葉 飲 – 鮮 荷 葉 3 0 克 , 柳 葉 3 0 克 , 薏 苡 仁 3 0 克 ; 將 三 味 水 煎 取 汁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四) 暑 風 型

主 証 : 高 熱 神 昏 , 手 足 抽 搐 , 角 弓 反 張 , 牙 關 緊 閉 , 皮 膚 乾 燥 , 唇 甲 青 紫 。 舌 絳 紅 , 脈 細 弦 緊 或 脈 伏 欲 絕 。

治 則 : 以 養 陰 息 風 為 主 。

配 方 與 用 法 :

楊 梅 飲 – 鮮 楊 梅 1 0 0 克 , 白 糖 2 0 克 ; 將 楊 梅 水 煎 , 加 入 白 糖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荷 葉 綠 豆 冬 瓜 糖 水 - 鮮 荷 葉 1 張 , 綠 豆 1 0 0 克 , 冬 瓜 5 0 0 克 , 白 糖 2 0 克 ; 先 水 煎 綠 豆 , 冬 瓜 , 再 加 荷 葉 , 煮 熟 後 加 白 糖 ; 每 日 一 劑 , 分 兩 次 服 。

20000814tt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border="0" alt=" <div id=" mod-custom165 class="mod-custom custom">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