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一名年約45歲公部門主管,在簡報時突然語言表達出現障礙,後來只好提早退休,雖社交反應正常,並非記憶退化,加上沒有任何慢性病和家族史,但大腦已嚴重萎縮,導致生活目前已無法打理,所幸經由Amyloid PET檢查後,發現患者腦部的類澱粉蛋白沉積明顯,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德國研製新型試劑 提高診斷正確率

Amyloid PET也就是德國研製透過正子造影檢測阿茲海默症試劑,幫助醫師透過影像,就能判斷患者腦部病理性蛋白堆積,提高阿茲海默症診斷正確率;花蓮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羅彥宇指出,這款試劑在台灣又命名為士宣腦諾清試劑,目前花蓮慈濟醫院向衛生福利部申請專案計畫,已完成兩例Amyloid PET檢查,都發現類澱粉蛋白堆積顯影。

老年失智多合併慢性病 提高診斷困難

阿茲海默症占失智症的病症最多,約七成,加上近年來老年患者增加快速,再加上合併許多慢性病,在多重藥物使用下,容易影響認知功能,使得阿茲海默症診斷上更為困難;羅彥宇醫師表示,目前診斷上檢查,還得靠認知功能檢測、磁振造影等來輔助確診。

新型試劑使用臨床上 減少其他不必要檢查

但目前透過這項核醫試劑,能準確標記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雖目前台灣也有引進類似試劑,但僅限研究用途,尚未獲准於臨床使用;羅彥宇醫師表示,未來運用德國引進的士宣腦諾清試劑在臨床上,減少其他不必要的檢查,也能提高確診率,避免服用錯誤藥物加重病情,對患者而言也是一大福音。

社區失智老人需要你我多加關心!為關懷失智症患者照護及提倡失智症預防,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特別於急診大樓一樓病房區,規劃成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並開辦「明智學堂」及「失智症診斷得來速」服務,提供一條龍式的全方位失智症照護。

年老人數上升 失智症成隱憂

苗醫院長許振榮表示,依苗栗縣政府戶政統計,2015年10月底總人口數為564,305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80,026人,佔苗栗總人口的14.18%,若以台灣失智症學會調查報告盛行率5%估算,苗栗縣約有4,000失智長者,而目前領有失智手冊者僅有1千多位,顯見仍有許多隱藏的失智症患者未就醫。

許振榮指出,失智症是一種智力退化的疾病,民眾常誤以為失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是老化的必然現象,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延誤適當的治療時機。

各方面功能退化 失智症治療須盡早

苗醫精神科主任陳文科進一步說明,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苗醫「明智學堂」目前已規劃辦理2梯次12週之團體治療,及1梯次之家屬支持團體課程,分別自106年9月7日起,於每週四辦理「園藝治療」、106年9月11日起,每週一辦理「藝術治療」。

失智症診斷得來速 降低家屬接送壓力

此外,考量失智症診斷的檢查項目多,患者常需由家屬陪伴,多次奔波往返醫院,才能完成相關檢查和評估,尤其家屬常面臨患者不願就醫的困擾和壓力,因此苗醫推出「失智 症診斷得來速」服務,有需要的民眾,可以事先連絡失智症個案管理師,由個管師協助安排在同一天,即可完成相關檢查及測驗。

許振榮表示,為能加強推動失智症預防宣導,及提供全方位失智症照護,苗醫由專業醫師,及護理、復健、職能、心理、社工、營養及藥劑等科室,組成跨科室「失智症照護團隊」,提供便利、完整、可近性的服務。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72歲江老太太平時活動自如,原本腦力僅有些自然的退化,生活均能自理,但是最近三個月以來,家人發現她走路越來越慢,步伐變小也比較不穩。同時,頻尿症狀嚴重而且容易尿急,甚至有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在褲子上了,記憶力的退步也更明顯了,談話應答的反應也慢了許多,家人以為是罹患失智症便帶她就醫。經由神經內科醫師的評估,懷疑江老太太是罹患了常壓性水腦症,透過腦部電腦斷層證實了診斷,經轉診到神經外科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後,走路和尿失禁明顯進步了,記憶力也有所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李建勳醫師表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人,是由於腦中的腦脊髓液積聚過多導致腦室擴大,造成神經的損傷,表現出來的典型症狀包括行走困難、尿失禁與失智。這三個症狀分開來看,常會被歸因於自然老化而忽略了就醫。由於老人家也可能同時罹患多種疾病,診斷上有時相當困難,需要與腰椎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或自然腦部退化作鑑別診斷。腦部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可以協助診斷,但有時還需要由腰椎引流腦脊髓液來判斷是否手術治療會有幫助。 常壓性水腦症的標準治療是經腦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分流量的多寡由植入的控制閥決定。手術後需要注意有無傷口感染、分流量過少過多的問題。分流量如果過少,症狀無法進步;分流量過多則可能導致腦塌陷出血,出現頭暈頭痛、意識變化、昏睡或同側手腳無力等的症狀。近年也有新的手術方式不經腦部,而是經由腰椎進行分流。 李建勳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若能正確地早期診斷,經過分流手術後,症狀有機會改善。但若失智情況已屬嚴重,或是影像檢查發現腦部結構已明顯退化者,治療的效果恐怕不理想。因此,家中長者若同時合併上述症狀,宜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意見,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