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一名家住土城的許太太,日前在每天固定轉車的地方,突然忘記怎麼搭車回家,由於有失智症家族病史,她立刻就醫檢查,確診是早期失智病變。醫師表示,失智症早期常見的症狀,除了記憶力減退外,還可能出現情緒憂鬱,甚至易怒等,呼籲民眾要特別留意家中長者的行為。

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及老化人口增加,據統計,65歲以上族群約有8%,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也就是有近15萬人,而每增加5歲罹病機率增加1倍之多。

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耀東指出,常見的失智症分為原發退化性失智症,約占7至8成,與續發性失智症占1至2成。除了記憶力減退外,目前臨床上認為老年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若家中長輩在情緒或行為上跟以前不一樣,且維持一段時間,也有可能是失智的警訊,應提高警覺。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強調,三高、抽菸、頭部外傷等,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日常生活應多動腦、多運動,並注意飲食均衡,可預防及延緩失智的發生;一旦出現失智症徵兆應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能控制並減緩病情惡化。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老幼共學起步走 失智長者樂得笑呵呵

為防治失智症,花蓮慈濟醫院輕安居推動「老幼共學」課程,邀請花蓮大愛幼兒園與平均年逾七十歲的長者,一起透過互動遊戲進行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不僅可訓練認知功能延緩退化,長者與孩子也能放鬆遊戲,「返老還童」找回童心。

大手拉小手 笑聲不斷

「每個小朋友都要給兩個阿公阿嬤,大大的擁抱喔!」帶著可愛青蛙帽的小朋友,來到了輕安居,陪著老人又唱又跳,小朋友還與白髮蒼蒼高齡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玩起了「捏麻吉」遊戲,大手拉著小手,再獻上大大的擁抱;還有奶奶迫不及待要將準備好了小禮物要送給小朋友,讓阿公阿嬤們眼角的皺紋都堆了起來,各個臉上洋溢著笑容,樂得笑呵呵!

除了唱唱跳跳外,小朋友與長者在職能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的陪伴下,一起進行復健運動,從健身操運動,到撲克牌、拼積木、畫圖遊戲等益智活動,長者看到如同家中孫子一般年紀的孩子,臉上不禁流露開心、疼愛的表情,小朋友們與長者閒話家常,長輩們笑聲不斷,連做起健康操都特別邁力。

專業量身訂做遊戲包

花蓮慈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張幸齡表示,失智長輩喜好不同,需要的認知刺激也不一樣,透過專業評估後給予量身定做的遊戲包,有適當的認知或肢體活動設計,有人愛畫畫寫書法、有人愛做手工藝,甚至有長輩喜愛運動,還會帶動長輩唱唱跳跳。

激發長者學習動力

「讓老人家從小朋友身上得到生命力,更能激發長者的學習動力。」張幸齡主任表示,孩子的加入不僅讓輕安居的環境變得更有活力,也讓失智長者產生了不同變化。與孩子玩的不亦樂乎的梅貴奶奶,有機會和孩子聊天、畫畫,讓她期待到校和孩子讀書、一起遊戲,在活動結束後她表示:「他們就像我的孫子,給我很大的快樂」。

促進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

「長者和孩子們的相處,本來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自然的事。」張幸齡主任說,「不幸的是,我們卻因為長者罹患疾病,而剝奪這樣的相處方式」。小孩子在接受長者教導時,也學習到生命的關懷和體貼。花蓮大愛幼兒園園長賴秋香表示,當孩子放學回到社區時,會自然宣導「長者」、「失智症」等正面訊息,促進不同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