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一名家住土城的許太太,日前在每天固定轉車的地方,突然忘記怎麼搭車回家,由於有失智症家族病史,她立刻就醫檢查,確診是早期失智病變。醫師表示,失智症早期常見的症狀,除了記憶力減退外,還可能出現情緒憂鬱,甚至易怒等,呼籲民眾要特別留意家中長者的行為。

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及老化人口增加,據統計,65歲以上族群約有8%,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也就是有近15萬人,而每增加5歲罹病機率增加1倍之多。

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耀東指出,常見的失智症分為原發退化性失智症,約占7至8成,與續發性失智症占1至2成。除了記憶力減退外,目前臨床上認為老年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若家中長輩在情緒或行為上跟以前不一樣,且維持一段時間,也有可能是失智的警訊,應提高警覺。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強調,三高、抽菸、頭部外傷等,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日常生活應多動腦、多運動,並注意飲食均衡,可預防及延緩失智的發生;一旦出現失智症徵兆應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能控制並減緩病情惡化。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農曆七月鬼影幢幢?一名70歲老翁最近半夜睡不好眠,常抱怨看到死去親人回來找他,有時候看到蛇在地上爬或蟲子在手臂上鑽,嚇得在屋內搬東西來擋住。家人對荒誕怪異的行徑又驚又怕,將其送醫才診斷罹患「路易體失智症」。

「路易體失智症」是神經退化疾病 易出現視幻覺

老翁2年前開始出現行動和反應遲緩,肢體也越來越僵硬,走路不時跌倒。1年前記憶力慢慢減退,常叫錯親友的名字,智能和精神狀態時好時壞。患者經安排住院接受智能評估、腦部磁振造影和多巴胺轉運體造影檢查及「全夜睡眠多頻道生理檢查」,診斷為以「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為早期表現的「路易體失智症」,出院後門診接受藥物治療,目前病況逐漸穩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部主任徐崇堯表示,「路易體失智症」是一種視幻覺很明顯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除了視幻覺還會合併失智症和巴金森症,造成智能減退、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發生率約佔所有失智症的3至4%。視幻覺剛開始以晚上居多,隨著疾病進展,白天也會出現,除了看到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或死去親人,還會看到動物和昆蟲,造成病人恐慌和家人的困擾。

恐怕併發睡覺講話、夢遊等症狀

「路易體失智症」早期常以「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表現,這是容易發生在老年男性的睡眠障礙,病人作夢時不像一般人全身骨骼肌大多處在癱瘓狀態,反而時而張口講話,時而揮手踢腳,把夢境表演出來,嚴重更可能「全武行」,從床上摔下來、起床四處遊走。有些有病識感的病人上床前還不得不把自己五花大綁,或請家人裝監視器,睡覺睡得非常辛苦。

徐崇堯醫師表示,「路易體失智症」主要藉由典型的臨床症狀診斷。目前已有藥物可延緩失智症惡化、改善巴金森症症狀,以及緩解視幻覺等精神症狀,所以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可出現在「路易體失智症」發病前的5到10年,甚至更早,診斷須仰賴「全夜睡眠多頻道生理檢查」。由於民眾大多認識不足,有的病人發病後多年才被確診。(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神經退化性、血管性皆為造成失智症兩大元凶

你對失智症了解多少?失智症大致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二類。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另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的血管性失智症,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國健署提供健康五招助遠離失智症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9月為國際失智症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特別串連全世界71個國家的失智症協會及失智症患者、家屬共同響應失智症宣導活動。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預防失智可以從健康生活做起;王英偉提供民眾健康五招,遠離失智症,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第一招、戒菸

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相較於未吸菸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1.27倍。戒菸除對身體的好處很多,亦可降低認知退化的可能。

第二招、多運動

研究發現高強度活動量可以降低38%認知退化風險,而中度活動量也可以降低35%認知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從事中度的身體活動至少150分鐘,每次10分鐘,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達到微流汗程度,即為中度身體活動,皆有助於健康。

第三招、維持健康體重

研究顯示,中年時期體重過重相較於正常體重者發生失智症風險的相關風險高1.26倍,而中年肥胖者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患有失智症相關風險為1.64倍。民眾可透過維持正常體位(18.5≦BMI≦24)的方式,降低失智症風險。

第四招、均衡飲食

健康飲食型態,如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日式飲食等,皆與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危險性有關。國民健康署建議攝取多樣化的蔬果,使用天然調味料、低鹽,搭配全穀、堅果;肉類以攝取魚、雞肉等白肉為主,並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第五招、不過量飲酒

研究顯示酒精的攝取與失智症的風險有關,建議長者不可過量飲酒。

注意失智症病兆早期發現可緩惡化

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家中長輩出現疑似失智症症狀影響到生活,應立即至醫療院所進行完整檢查和診斷。如需要協助,可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亦可透過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