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身體會產生相當大的變化,罹癌率更是大幅上升;然而,雖然有些女性並沒有得到癌症,卻因無法適應身體變化而罹患憂鬱症。許多人會問,即將邁入更年期,或正在渡過更年期,我該做什麼準備或因應?

陳皇光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預防醫學部長醫師表示,女性可以停經來判斷是否進入更年期;女性停經,是因為雌激素下降,因此身體會有特殊的變化,所以建議更年期或即將邁入更年期的女性可做下列檢查:

一、乳房檢查:乳癌好發的年齡介於40至50歲左右,所以建議從35歲開始應每年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超過40歲後,每兩年(最好每年一次)至少做一次乳房攝影,乳房有硬塊或有不明物,通常都是乳癌的病徵。

二、女性生殖器官檢查:如子宮頸與卵巢檢察,女性在有性行為後,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每年都會遞增,因此女性應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而年輕女性常會罹患肌瘤、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都是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女性在步入停經後,這些現象都會改善,但在尚未停經、進入更年期前,建議每年都要接受卵巢超音波與輸卵管檢查。

三、肺部檢查:雖然女性抽菸人口比男性少,但女性前十大死因第三名就是肺癌,建議女性可接受胸腔X光檢查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藉由檢查可偵測到潛伏在胸腔的腫瘤。

四、其它項檢查:陳皇光部長指出,就統計數據看來,女性內分泌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膽囊(結石、腫瘤、瘜肉)疾病比男性好發,所以可以抽血來做相關的檢查;另外,女性停經後,骨頭密度會大幅且迅速的衰退。部長叮嚀,現在人人外食、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的族群越來越多,不分男女都應該做些身體的基本檢查,如大腸鏡、糞便潛血等。

更年期女性或即將進入更年期的女性,要想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就必須做好更年期保健養生,時時注意身體及心理的變化,就能順利度過。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死於心臟疾病的女性人數近8千人,是女性的第二大死因,比第三死因糖尿病多出3千人左右。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婦女停經後,罹患心臟疾病、三高疾病的機率,每五歲,多一倍!

「肥胖」是導致三高的主因之一,即使更年期後的婦女體重增加幅度不大,但體內的脂肪卻會受到賀爾蒙的影響而變化,如,腹部脂肪量大增,但臀部的皮下脂肪會減少。邱淑媞解釋,腹部肥胖、腰圍過大就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可能使代謝異常。

在台灣,40歲以上的婦女,超標(80公分)的比率高達6成!要遠離心血管疾病,就要把握六招:

一、均衡飲食:少糖、少鹽、選好油;多蔬果、多堅果、多糙米類食物;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

二、規律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至少應達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如維持每週五次、每次 3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多動多流汗,維持更年期的健康。

三、 體重控制:除了聰明吃、快樂動,最重要的是,天天量體重,做好體重控制。

四、定期篩檢:多利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只要年滿40歲以上未滿65歲之民眾,每3年可免費檢查1次,65歲以上則可以每年檢查1次。

五、規律服藥:有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並務必按時就醫醫師處方正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調整藥量。

六、保持心情愉快:學習情緒管理,並安排休閒活動,如有情緒不適問題,除可求助專業醫師外,也可找家人、朋友傾訴心事或主動尋求支持性團體協助。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55歲的林先生是公司主管,平常喜歡運動,每日都會跑步健身,常報名參加馬拉松,有一陣子卻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容易疲累、沮喪,EQ也越來越低,一些小事情就會煩躁暴怒,原以為是工作忙碌、壓力太大引起,但休息過後毫無恢復,看遍各科也找不到原因,輾轉至泌尿科求診,經抽血檢查才發現睪固酮濃度低於300NG/DL,所幸經藥物治療已改善。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雍偉表示,多數男性對更年期缺乏病識感,誤認自己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煩躁暴怒,其實男人也有更年期障礙。

不知更年期已至 多數男性缺乏病識感

林雍偉指出,男性更年期有自覺症狀而求診的病人佔不到1/10,追究原因大多是對「男性更年期」認知少,缺乏病識感所致,因此建議男性民眾若出現情緒不穩定、臉潮紅、心悸、性慾降低等現象,都應就醫檢查,以免病情加重影響身體健康,導致身心功能都出現問題。

林雍偉解釋,男性賀爾蒙在30歲達到高峰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年下降,部分男性在40歲左右,開始分泌不足;若男性賀爾蒙長期低下,容易缺乏活力也不想動,接著發生肌肉萎縮,產生肌少症,運動時就顯得更加無力,心肺功能也逐漸受影響,產生不少慢性疾病。

晨勃減少、性慾降低 找原因

林雍偉說明,男性賀爾蒙缺乏,男性也會出現性慾降低等狀況,例如晨勃減少;這時男性會以為自己是性功能出問題,選擇自行服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但效果有限,變得更加沒有自信。依據臨床研究,補充男性賀爾蒙後可恢復精神,林雍偉提醒,若有需要,應由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開立合適的藥物,才能發揮加乘效果,性功能出現問題,可向泌尿科醫師諮詢,找出真正原因。

林雍偉說,補充男性賀爾蒙後、男性更年期障礙會明顯改善,但若攝護腺指數較高或攝護腺癌的病人,基本上不建議補充男性賀爾蒙,以免使得腫瘤增大。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先經醫師詳細檢查,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