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許多老年性的疾病接踵而至,其中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已是不可忽略的問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台灣男性約有23.9%、女性約有38.3%罹患骨質疏鬆症,而脊椎骨折的發生率遠高於髖骨骨折,而且尤以停經後婦女更為顯著。停經後婦女因缺乏雌激素,因此會加速脊椎骨質流失的速度,故骨質疏鬆的問題比男性顯著。彰化風濕免疫科診所許吟姿醫師說,停經後婦女,若不積極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骨折的風險會大幅提高,不但會影響健康,也會影響後半生的生活品質。 許吟姿醫師說明,人體的骨質密度取決於造骨細胞及破骨細胞的活性,二者之間就像是槓桿。隨著年紀的增長,造骨細胞老化,破骨細胞的活性反而漸漸增大,故造成骨質的流失增加;所以,年齡越大骨鬆的問題就越嚴重。除了年齡的因素,長期服用類固醇、利尿劑或抽菸、過量喝酒等均會加速骨質流失,增加骨鬆的風險。然而,骨鬆絕對不是停經後婦女的專利,男性也會因年齡的老化造成骨鬆,因此,男女皆應正視骨質疏鬆症,給予積極的治療及預防。 隨著藥物研發日新月異,目前已有許多藥物能提供骨鬆的防治,均能有效的降低因骨質疏鬆症造成骨折的機率,同時也降低因骨折造成的死亡率及醫療成本。許醫師表示,目前治療骨鬆的藥物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一、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例如雙磷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雌激素,二、增加造骨細胞的活力如副甲狀腺荷爾蒙製劑。至於選擇哪一類的藥物來治療,需依骨質疏鬆的程度及患者的健康狀態作全盤性的考量。維生素D及鈣質的補充,對骨鬆的防治也有些許的幫助。 許吟姿醫師強調,預防骨鬆,藥物之外,確切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戒酒、增加體能活動、均衡的飲食及定期做骨質密度的檢測等,都有助於預防骨鬆,降低骨折風險。

41歲的譚小姐是媒體工作者,每天工作用眼將近12到18小時,日夜顛倒的作息讓她眼壓破表而罹患青光眼。
另一位已屆更年期的張女士,則是經常性無預警的胸悶頭痛,卻又一直找不出病因,直到進行眼底檢查,才確診青光眼。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台灣有將近32000位青光眼患者,而且年齡在55歲以上的病人,女多於男,推測與更年期雌激素的降低有密切相關。
台灣青光眼醫學會會長呂大文建議,加強高危險族群的篩檢最為有效,若有相關症狀或懷疑,應進行眼底檢查,了解眼壓是否有異常,防患未然。

婦女進入更年期之後,會有許多不適症狀,有的人會有熱潮紅和盜汗,有的人是會脾氣爆躁和失眠,雖然有諸多不舒服,但會因此而就醫的並不多;很多婦女會自行去購買保健食品來緩解不適。藥師提醒,更年期婦女仍應就醫診治,確認是否適合食用相關保健食品。
更年期不適須就醫嗎?
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藥劑部藥師顏群芳表示,婦產科目前因為更年期不適而就醫用藥的並不多,婦女不太會因為更年期不適來就醫,大約一百名婦科病人中,只有十位是因更年期不適而服用女性荷爾蒙的患者。
研究雖已證實荷爾蒙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女性還是多有遲疑
尤其是之前有研究指出,女性荷爾蒙有可能導致罹癌與血栓風險,因而使得婦女碰到更年期時,就更不敢以女性荷爾蒙來做治療;雖然後續研究已證實,荷爾蒙療法不會增加乳癌風險,但還是有很多民眾有所遲疑,寧可轉而服用保健食品,例如大豆異黃酮、去氫皮質酮DHEA、紅花目蓿、卵磷脂、月見草油和蜂王乳等。
服用保健食品前應就醫確認是否適合
顏群芳藥師指出,保健食品來源與管道正常,只要不是來源不明、甚至是黑心食品,是可以服用的。雖然保健食品可以緩解停經後症候群,但畢竟是保健食品,不能宣稱有療效;此外,有很多保健食品的結構和雌激素類似,要吃之前,仍應就醫詢問醫師,確認是否適合食用。其實,均衡飲食、規律生活起居、適當運動、紓解壓力,仍然是安渡更年期的最佳面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