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更年期

在台灣,女性停經年紀約45歲到55歲之間,且停經前可能就開始出現月經不規則、熱潮紅、心悸、失眠、情緒障礙、陰道乾澀等更年期症狀,治療上可採荷爾蒙療法,幫助舒緩症狀;高醫附醫婦產部主治醫師彭美瑜指出,過去雖曾有調查顯示,許多婦女擔心荷爾蒙補充會增加罹患乳癌疑慮,但後續研究發現,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婦女風險反而下降19至49%。

已切除子宮婦女使用雌激素 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目前有許多研究也指出,已切除子宮的婦女只使用雌激素,罹患包括乳癌、心血管疾病、大腸癌、骨折等風險也會降低;彭美瑜醫師表示,若為有子宮的婦女補充荷爾蒙,除了使用雌激素,也須加上黃體素,以保護子宮內膜,降低子宮內膜癌發生,近幾年研究發現,有子宮的女性若使用雌激素搭配天然黃體素,乳癌的發生率與沒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婦女相近。

敏感者使用荷爾蒙 易對乳房腫瘤造成刺激

彭美瑜醫師解釋,更年期補充荷爾蒙不僅不一定會增加罹乳癌風險,對於子宮切除的更年期婦女,補充荷爾蒙後罹患乳癌的機率會下降,但若為使用荷爾蒙之前就已有對荷爾蒙敏感的乳房腫瘤,荷爾蒙恐會對乳房腫瘤造成刺激,因此若需要補充荷爾蒙的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或超音波檢查較佳。

僅輕微更年期症狀 可採低劑量陰道雌激素治療

小於60歲有更年期症狀或45歲以前就停經的婦女,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所帶來的益處大於壞處,但對於65歲的停經後婦女,使用同療法,就可能因年紀增加提高心血管疾病、中風、血栓、失智症等發生率;彭美瑜醫師呼籲,因此若僅有陰道乾澀、性行為疼痛、尿失禁等症狀時,建議可選擇使用低劑量陰道雌激素治療,較能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不過是感冒咳嗽、怎麼就漏尿了?」「用力打個噴嚏,竟然會尿失禁?」「是因為年紀大了嗎?怎麼連走路走著走著,也會漏尿?」即便是在診間,女病人們也一樣問得很不好意思。55歲的陳女士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情形,晚上也常常睡不好。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

40歲以上女性 近2成發生尿失禁 依據國民健康署顯示,40歲以上女性19.2%的人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79.2%是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發生,但只有17.7%的婦女尋求西醫治療。患尿失禁的婦女大部分選擇隱忍,以為是年紀到了就會發生的症狀,導致身心不適,嚴重甚至影響人際社交。 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尿失禁發生原因是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降低了道前壁的支撐力(膀胱前壁與尿道),因此發生骨盆腔脫垂與尿失禁,經歷過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的婦女,也可能發生尿失禁。

尿失禁類型分3種: 造成尿失禁的原因有許多,應先了解致病因素再行治療。 1)應力性尿失禁 運動、咳嗽、笑、舉重物、跑步時,腹部壓力突然增高,尿液漏出。常發生在多產婦、停經後、肥胖及曾接受過骨盆腔腹部手術(如子宮全切除)的婦女身上,主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 2)急迫性尿失禁 強烈尿意突然發生,無法憋住而造成尿液滲漏。常見於腦中風患者或老化,研究顯示,年紀愈大,罹患急迫性尿失禁的機率愈高。 3)滿溢性尿失禁 通常是因為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或骨盆腔手術後)造成膀胱長期無法排空,導致患者膀胱變大、缺乏收縮力,無意識到膀胱容量已接近滿溢程度而繼續儲尿,而發生尿失禁。常發生在罹患子宮頸癌,接受子宮根除性切除手術的婦女身上。

擺脫尿失禁、提升生活品質、找回自信: 1)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 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例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一想到「從現在開始不能去廁所了。」就會立刻想去。因此請保持隨時都可以如廁的輕鬆心情,就不需要跑廁所。

2)適當飲水及排尿習慣 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勿喝太多茶或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3)凱格爾運動及專業治療 尿失禁大多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引起,可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強度,也可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採用現代外科手術治療,幫助解決尿失禁困擾。 透過踮腳夾毛巾的動作,就能鍛鍊內收肌群,並刺激骨盆周邊肌肉與下腹內側的腹橫肌,除了提高基礎代謝、幫助消耗熱量以外,也有助改善年紀或生產造成的骨盆底肌衰弱,避免漏尿、子宮脫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電視購物台或是廣播電台,常有許多誇大療效的保健食品,民眾買回家食用後,沒療效不打緊,有些久服還傷肝更傷心。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召開記者會,公布107年違規廣告監控排行榜,許多熱銷產品榜上有名。蔡宗芳藥師提醒,應留意誇大不實的保健廣告,更年期婦女更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若已出現不適症狀,建議遵照醫囑服用藥物,會比保健食品來得可靠且有效。

治療以藥物為主 保健食品是輔

坊間所謂「營養保健食品」、「機能性食品」等產品,並未經過食藥署(TFDA)核可具有療效。相對而言,藥物的審核嚴謹許多,必須先經過TFDA認證,通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評估等科學驗證後,才能獲得「用途(適應症)」認可。

蔡宗芳說明,由於健康食品本質上還是食品,並非藥物,所以無法治療疾病或改善更年期困擾,若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狀況,應循正常醫療管道就診,「切勿自行食用誇大功效、療效的產品,才不會傷了荷包又傷身。」

更年期拉警報 症狀出現須就診正視

更年期開始,代表體內荷爾蒙平衡改變,雌激素及黃體素的生成逐漸下降,最終達到完全停經。在邁向停經的過程中,有些女性會因此感到明顯的不適症狀。更年期女性更易面臨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後群、骨質疏鬆、熱潮紅、盜汗、焦慮、煩躁、失眠等等。

蔡宗芳說,面臨更年期不適,有人遵從醫囑服用荷爾蒙製劑,有人選用坊間常見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等植物性荷爾蒙,其實生活中就能從食物中攝取到,在使用這類保健食品前,建議先詢問專業人員,避免補充過量。

蔡宗芳建議更年期婦女,應規律生活,慎選保健食品;出現症狀就診諮詢,聽從醫囑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