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讓老人家多回想當年,可以紓緩負面情緒及提升自信!根據研究指出,團體懷舊可緩解憂鬱症狀,提升老年憂鬱患者的自信與生活滿意度。另一澳洲研究結果發現,預測死亡的關鍵因素並非健康,而是取決於參與團體的數量。參加讀書會或教會等團體可能可以增加退休後的壽命。

為長者創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

人類是社交的動物,如忽略這個天性就會感到痛苦、甚至減少壽命。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表示,適應退休生活是需要學習的,人的習慣在退休後會大大改變,如原有的工作督促力會因為退休而引發失落感,平日的社會互動也會因此大量減少。所以,創造或增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將成為退休後的另外一個目標,更成為健康的預測。

建立漸進式退休生活模式

葉雅馨主任也建議年長者建立漸進式的退休生活,如果無法訓練自己成為馬拉松選手,不妨養成簡易的運動習慣,例如去公園走走、做做操,或者參加里民中心辦的活動,在這當中認識一些人、增加社交生活,同時也要積極地參與家族聚會,若無法一星期一次,至少要一個月一次,將固定的家族聚餐做為好習慣。

團體懷舊話當年 提供支持與溫暖

憂鬱的老人經常感到寂寞孤獨,認為自己沒有用而退縮,當子女或家人想伸出援手,他們卻又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建議,利用團體懷舊,讓憂鬱的長輩自然地接受治療。團體懷舊透過每回合的主題,以不同角度、話題,提供支持與溫暖。透過此療程讓長者的苦痛有了抒發的場合,肯定其生命價值。

蔡佳芬醫師建議家屬可應用懷舊治療的精神,以日常談話的方式陪伴年長者。如:以孫子女學校要交報告為由,從「故鄉」的主題,請長輩回想幼年時光、分享風土民情。詢問長輩印象深刻的事、一起欣賞照片,聊聊故鄉的名勝、名產,討論共同出遊的可行性等,為下回互動與出門走走埋下伏筆。

 

2017年「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與「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於今(18)日圓滿閉幕,雙展同期於世貿一館展出,吸引超過千名國外買主來台觀展,展覽四天共有超過5萬人次進場參觀。

外貿協會因應政府政策,洽邀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尼等東協國家重要買主來台採購,共促成48場採購洽談會,協助我國醫療產業廠商拓銷南向新興市場。益達醫療儀器指出,東南亞國家醫療產業正快速發展,且台灣因地利之便交期較短,具極大優勢,本次東南亞國家買主人數及詢問度相較以往大幅提升,對於此次參展效果感到滿意。

圖片

因應南向,醫療展東協及南亞買主來台採購比例增加

新加坡首次籌組6家星國廠商參展,新加坡工程精密協會表示台灣於原料及零組件生產面,品質上具有優勢,與新加坡二次加工及成品輸出可形成完整供應鏈,期望未來能有更深入的合作關係。

隨著高齡社會趨勢,銀髮族的健康及生活需求逐漸受到重視,仲齡健康科技與天來福樂齡及仁寶電腦共同展出,運用智慧物聯技術開發運動復健裝置,可監測和記錄身體運動數據及復健姿勢是否落實,並配合聲光效果以增加運動與復健的樂趣,現場活動受參觀者熱烈迴響。

圖片

高齡社會趨勢,醫療展廠商展出物聯運動復健裝置

圖片

銀髮展主題展區裡,民眾與媒體互動熱烈,現場氣氛高亢,展區內熱鬧非凡。

本次健康醫療網於現場舉辦專家健康講座,邀請林瑞祥教授、陳慶餘教授,分別分享糖尿病共享門診與老年衰老症等衛教知識,協助民眾更加了解相關疾病的改善對策。

圖片

左二為台大陳慶餘教授、中間為林瑞祥教授

醫療、銀髮雙展是匯集醫院治療及家庭照護的全方位採購平台,並結合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協會、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台灣遠距照護服務產業協會、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弘道老人福祉基金會及台灣區玩具暨兒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共同合作提昇台灣產業發展。

明(2018)年兩展將於6月21日至24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預計於今年10月開放報名,歡迎相關業者一同預約亞洲唯一全程照護的國際盛會。更多資訊歡迎查詢官網:醫療展https://www.medicaretaiwan.com/zh_TW/index.html;銀髮展www.sencare.com.tw/zh_TW/index.html。

你是否曾因老人說話大聲而觀感不佳?具內政部統計,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劇增, 民國103年底已達12%,全國老化指數達85.7%,顯示人口結構越趨不平衡,有關老人安養及疾病預防問題,為首要重視項目,而其中除了癌症等致死病因,聽力與視力的退化也是一大隱憂。

全台聽損者12萬 逾60歲占7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3成發生聽力退化,而85歲以上更高達5成,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聽力損傷者約12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占比例約75%,一般來說,45歲後,聽力的清晰程度會逐漸下降,有時甚至時常伴隨耳鳴、嗡嗡聲,或者活動時失去平衡等狀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奕輝指出,老年人聽力障礙中,老年性重聽為常見原因,是聽覺系統因衰老而產生的聽覺障礙,如鳥鳴聲、電話鈴聲等高頻率聲音會特別聽不清楚,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長葉文英表示,失去視覺會讓人缺乏安全感,但失去聽力則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社交及溝通,使得人越來越封閉。

另外,因老人聽力受損,家人與其交流機會困難,進而較少關心,恐會導致失智風險升高,聽不懂旁人在說什麼,不容易融入話題或其他活動因而產生困難,影響認知、溝通與情緒,心理層面的問題產生後,可能會進一步再影響生理機能加快退化,國外有些研究甚至提出聽損與老年癡呆症之間的相關連性。(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