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在冬季,老人家容易手腳冰冷,藥師做薑暖精油助暖身!臺中慈濟醫院藥學部同仁日前與仁愛之家住民舉辦活動,在耳熟能詳的老歌律動暖場後,藥師與長輩一起動手製作「福慧養生茶包」與「薑暖活絡精油」,幫助老人暖身、補氣,老人家被包圍在熟悉旋律與陪伴關懷下,個個展現笑容。

藥師關懷長輩 養生茶包暖心頭

臺中慈濟醫院藥學部去年藉行動劇在仁愛之家推動用藥安全,導正住民用藥觀念。今年再續前緣,50多位藥師今年共同參與「『藥』活『藥』健康」活動。

在「樂齡DIY」活動中,臺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自行研發「福慧養生茶包」與「薑暖活絡精油」,仁愛之家的長輩在藥師協助下動手製作,訓練眼手協調,住民使用後,還能發揮補氣、活絡的功效,很適合長輩使用。

冬天老人手腳冰冷 薑油助暖身

研發這兩項產品的臺中慈濟醫院藥師胡仁珍表示,雖然臺灣冬天到目前為止都感覺不冷,但老人家血液循環不佳,手腳容易冰冷,「薑暖活絡精油」選用老薑為主要成份,老人家一年四季都可以擦,搓一搓就暖和起來。「福慧養生茶包」加入顧視力、補氣的成份,讓老人家福慧又健康。

七十五歲住民賴蔡玉雲阿嬤說,茶包跟精油對住民身體有好處,讓大家的血液暢通、睡眠好、骨頭都暖了起來,很喜歡也很期待慈濟醫院藥師年年來關懷院民。

銀杏助末稍血液循環 使用時多注意

另外,時逢冬季,很多人因出現手腳冰冷症狀,會使用口服銀杏葉藥品,以改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問題。食藥署提醒,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於使用口服銀杏葉藥品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且如近期須進行手術,請務必告訴醫師正在服用該藥品,並於手術前7天停止使用,用藥期間也須注意藥品不良反應發生。

老 年 人 由 於 身 體 器 官 的 功 能 較 弱 , 因 此 吃 水 果 時 要 選 擇 對 身 體 刺 激 較 小 的 水 果 , 才 能 吃 得 健 康 又 安 心 。 當 消 化 能 力 較 差 時 , 造 成 腸 蠕 動 較 慢 、 胃 黏 膜 萎 縮 、 胃 酸 過 量 等 , 因 此 一 次 不 宜 進 食 大 量 的 水 果 , 可 採 用 「 少 量 多 餐 」 的 吃 法 。

經 常 胃 酸 的 爺 爺 奶 奶 , 不 宜 吃 李 子 、 山 楂 、 檸 檬 等 較 酸 的 水 果 。 經 常 大 便 乾 燥 的 , 可 多 吃 些 桃 子 、 香 蕉 、 桔 子 等 。 但 千 萬 要 少 吃 柿 子 , 因 為 吃 多 了 會 加 重 便 秘 。 經 常 腹 瀉 的 , 要 少 吃 上 面 提 到 會 幫 助 排 便 的 水 果 。 可 適 度 吃 些 蘋 果 , 因 為 蘋 果 有 收 斂 的 作 用 。

患 有 心 臟 病 及 水 腫 的 爺 爺 奶 奶 , 不 宜 吃 含 水 量 較 多 的 西 瓜 、 椰 子 等 水 果 , 以 免 增 加 心 臟 的 負 擔 以 及 加 重 水 腫 。 患 有 糖 尿 病 的 , 不 但 要 少 吃 糖 , 同 時 也 要 少 吃 含 糖 量 較 多 的 梨 、 蘋 果 、 香 蕉 等 水 果 。

肝 炎 患 者 多 吃 些 桔 子 和 棗 子 等 含 維 生 素 C 較 多 的 水 果 , 有 利 於 肝 炎 的 治 療 和 恢 復 。 腎 炎 、 高 血 壓 等 病 患 老 人 千 萬 不 可 多 吃 香 蕉 , 香 蕉 性 寒 且 含 鉀 量 高 。

還 有 , 不 要 在 飯 前 吃 水 果 , 以 免 影 響 正 常 進 食 及 消 化 。

綜合報道
20000815a



<div id=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

/images/hno1/nno1-signoff.png

老人體力差,不需要運動?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每10名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醫師指出,老人肌肉不夠,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而臥床,增加死亡風險,建議多做負重運動,如散步、快走,也要多吃蛋白質食物,推薦魚肉、雞肉。

每10名老人1人有肌少症

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約為9.4%、女性約9.8%;80歲以上民眾,男性增加至18.6%、女性15%。高齡海嘯來勢洶洶,目前國內65歲的高齡人口已達12%,預估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會達到20%,也就是每5名中就有1名老人。

肌肉量年減2%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50歲後,肌肉量每年會減少1至2%,當肌肉量不夠而罹患肌少症,輕者可能走路不穩、增加跌倒風險,免疫功能也跟著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增加感染風險;嚴重者肌肉功能退化,甚至導致失能、癱臥在床,增加死亡風險。

多運動及攝取蛋白質可延緩肌少症

陳亮恭主任強調,肌少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建議定期接受肌耐力評估,找出衰弱前期及衰弱症,可降低長者因跌倒導致嚴重後遺症的風險,建議老年人應有持續且規律的運動習慣,如散步、快走,另外日常飲食多補充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雞肉,有助減緩肌少症發生。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