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您家中是否也有年邁的父母親,因逐漸喪失記憶及身體功能,被送進安養中心度過餘生?嘉義就有一名60歲婦人,2年前失智情況越趨嚴重,伴隨解尿功能失常、走路步態不穩,生活功能無法自理,被迫送進安養中心;沒想到不到半年,婦人症狀每況愈下,除了情緒不穩外,甚至出手攻擊醫護人員,家屬見事態嚴重,趕緊帶她至醫院求診。

老年退化勿輕忽 恐患常壓性水腦症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孫瑞明主任表示,婦人在接受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腦室有嚴重積水的現象,初步研判上述症狀恐為「常壓性水腦症」惹禍。上述婦人即是典型「常壓性水腦症」三大症狀: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孫瑞明主任解釋,一般水腦症分為「常壓性水腦症」及「阻塞性水腦症」,前者因老年功能退化,導致腦脊髓液分泌太多或吸收過慢,好發於老年人;後者可能因腫瘤或顱內出血,導致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受阻,腦脊髓液無法排出。

腰椎引流術可治療 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負責收治此患者的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陳昱豪醫師說明,常壓性水腦症易被誤認為巴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因此若診斷出有腦室擴大的現象,建議進行試驗性腰椎引流手術,確診是否為常壓性水腦症。上述婦人在試驗性手術後,走路步伐越趨穩定,家屬對於水腦症的治療更加有信心。

陳昱豪醫師強調,目前水腦症治療方式可分為「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及「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因婦人擔心腦部手術感染及腦出血風險,與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腰椎腹腔引流手術」,不需從腦部開刀,將調壓閥門埋在腹部,從腰椎脊髓腔內放入細引流管,將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至腹腔(腹腔膜會自行吸收),術後至今1個半月,婦人狀況大幅改善,家屬已從安養中心接回家中照顧,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治療方式因人而異 術後有狀況應及早回診

孫瑞明主任也提醒,常壓性水腦症治療需考量患者的身體狀況,若脊椎狀況不穩定或是之後可能進行脊椎手術者,請與主治醫師討論,才能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患者術後應注意日常的症狀,若出現噁心、頭痛或暈眩等情形,請盡早至醫院回診,如需進行核磁共振相關磁力檢查,請知會主治醫師,避免壓力改變影響腦脊髓液的引流效果。

為了幫助更多獨居長輩敞開心房,走出家門,華山基金會特別在泰山體育館舉辦第三屆老人運動會,參加的長者不但都超過65歲,更有百歲人瑞親自參與活動,現場在指導老師帶領下,進行包括接力滾大球、跳圈圈等競賽項目,現場長者們各個認真關注賽事,且全力投入,現場更派出吉祥物團團圓圓加油打氣。

老人運動會上也特別請到泰山太鼓團與MONSTER競技啦啦隊表演,長者們也都化身成運動員,盡情享受比賽過程,其中參加比賽的百歲人瑞,20年來自己獨居在三重舊社區的違章建築房間,唯一依靠的養女也已經遠赴美國,加上身邊朋友一一離開,因此華山基金會特別邀請爺爺參加運動會,讓爺爺非常開心,還特別準備運動服,比賽表現更不輸任何人。

這群來自於新北市各區的長者們,分成紅、藍兩組對抗賽制,雙方各個勢均力敵,玩得非常盡興,其實為了幫助全台各地的弱勢長輩,從1999年開始,華山基金會就積極提供相關活動,包括免費關懷訪視、陪同取藥以及促進社會參與等多項愛老人行動。

目前在新北市已服務約1400位的弱勢長輩,這些長輩們多自己獨居,身邊多無家人陪伴,尤其端午節將至,更需要家人陪伴的節日,華山基金會也響應呼應社會大眾能一起參與愛老人接力動起來的活動,支持長輩認助計畫及常年服務,讓關懷可以送到每一位獨居長輩們的手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達20%為超高齡社會,台灣預估今(107)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4%,進入高齡社會。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並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不僅影響健康,也常引起失能;由於一般人常誤認老年憂鬱症的症狀是老化正常現象而被忽略,也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而且老年憂鬱症有較多的認知障礙,如記憶力變差及較高的自殺率,不得不慎!

多以身體不適表現 恐誤認為失智症

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暨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楊秉勳表示,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很多是以身體不適來表現,如失眠、容易疲勞、頭暈、食慾不振、身體疼痛、胸悶、腸胃不適、便秘等等,若查不出病因,有可能是情緒低落所導致。也有可能造成記憶衰退、認知功能變差及反應遲鈍,一般人也可能誤認為失智症。但是與失智症不同的是,老年憂鬱症有可能隨著治療,反而讓記憶力及症狀明顯的改善。老年憂鬱症也可能有焦躁、躁動、或妄想現象,如有人要害他或是堅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等等。

發生率約2成 女性較男性高一倍

楊秉勳醫師進一步指出,老年憂鬱症包含重鬱症、輕鬱症、低落性疾病、適應性疾病等。老年人憂鬱症的發生率約20%,女性憂鬱症比例較男性高一倍,而喪偶等生活壓力事件、慢性疾病、長期失眠、社交孤立等,也都與憂鬱疾病有相關,而且老年人常用身體不適來表現,較有慮病傾向,由於老年人常有多重慢性病,比一般人更難去查覺到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變化。

藥物與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方面,楊秉勳醫師指出,在藥物治療方面,包括血清素再回收體抑制劑(SSRI)、 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體抑制劑(SNRI)、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再回收體抑制劑(DNRI),常需要兩週以上療效才會慢慢出來,甚至要到6-8週藥物才會達到最大效果。其次是心理治療,心理諮商、團體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等。

預防:正常作息+社交活動+多曬太陽

楊秉勳表示,正常生活作息、多參加社交活動、多曬太陽都可以預防老年憂鬱症。常常聽到人家說:「你就是太好命了,我都沒有憂鬱症」、「想開一點就好了」、「妳要堅強」等這種無效安慰,反而容易惡化病情。照顧者除可敦促長輩服藥,一起站在長輩的立場傾聽長輩的心聲及關懷、陪伴長輩也是很好的方式。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