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依據國民健康署102年辦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老人家跌倒比率高達16.5%,有過半跌倒經驗竟然都是發生在家中!跌倒原因包括了居家環境及慢性病,根據研究顯示相較於沒有慢性病者,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者其跌倒風險約為1.88倍!

居家十大安檢表 找出家中危險環境

跌倒是可以預防的,透過一些改變就可以降低跌倒風險,利用居家十大安檢表,從居家環境十大面向:地板、燈光、樓梯與踏墊、浴室和淋浴間、廚房、客廳、臥房、服裝和鞋子、助行器和拐杖以及戶外環境來進行自我檢視居家環境,對於答「否」的項目進行改善,以提供長者安全的居家環境。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適合長輩就醫

長輩罹患慢性病如控制不佳,就會增加跌倒風險,所以需要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來提供慢性病整體照護。有位住在嘉義鄉下的85歲林阿公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兒孫長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到醫院看病都需要舟車勞頓,因為怕麻煩家人,藥都省著吃。有一次因為血壓藥沒吃,血壓飆高,熱心的鄰居連忙載林阿公去嘉義基督教醫院就醫,一到醫院服務櫃台,當志工發現阿公已經85歲了,立刻幫忙從掛號、就醫到領藥,最後還幫忙阿公搭醫院接駁車回去,搭上車後林阿公注意到接駁車有貼心設計的腳踏板,讓他上下車毫不費力,笑說「這麼好!以後就不怕到醫院了」。

有了認證 長輩安心家人放心

國民健康署自100年起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從醫院、機構的軟硬體服務甚至接送,希望幫助長輩就醫免煩惱。通過認證醫院、機構提供各式符合老人需求的服務,包括長輩專屬服務櫃台、志工陪診、免排隊抽血及領藥等等,截至105年8月底,已經有228家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156家醫院、29家衛生所、43家長期照護機構)通過認證,未來,更將積極推動到各縣市衛生所,讓長輩安心,家人放心。

經 濟 客 位 綜 合 症 ( Economy Class Syndrome )是 種 深 層 靜 脈 閉 塞 的 症 狀 , 是 因 為 病 者 長 時 間 處 於 狹 窄 環 境 ( 如 飛 機 經 濟 客 位 ) , 保 持 同 一 坐 姿 太 久 , 令 足 部 血 液 運 行 不 通 , 產 生 腫 脹 和 血 塊 , 流 向 心 肺 。

患 者 多 是 連 續 坐 機 超 過 九 個 小 時 的 年 老 超 重 人 士 , 年 輕 乘 客 則 以 孕 婦 、 服 食 避 孕 丸 女 性 、 吸 煙 及 酗 酒 人 士 機 會 較 高 , 每 年 平 均 有 數 十 名 飛 機 乘 客 死 於 此 症 。

中國人較少靜脈栓塞

經 濟 客 位 綜 合 症 是 於 三 年 前 由 一 名 英 國 醫 生 首 次 命 名 , 直 至 今 年 十 月 一 名 二 十 八 歲 英 國 準 新 娘 從 澳 洲 乘 二 十 小 時 飛 機 返 英 國 後 , 死 於 經 濟 客 位 綜 合 症 。 近 期 日 本 東 京 成 田 機 場 診 所 最 近 覆 查 過 去 八 年 病 歷 , 證 實 二 十 五 名 乘 客 抵 達 該 機 場 後 因 此 死 亡 , 而 每 年 患 上 此 症 乘 客 亦 有 一 百 至 一 百 五 十 人 。 此 症 才 廣 受 關 注。 但 香 港 醫 學 界 人 士 指 出 , 中 國 人 先 天 血 凝 固 能 力 較 低 , 故 港 人 較 少 患 上 此 症。  


綜合報道

20010102db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別小看咳嗽!一名年約70歲的老翁,剛退休就發現久咳不癒、手麻手脹的症狀,檢查發現肺尖部位有一顆腫瘤,且癌細胞已擴散侵犯局部淋巴結,屬於晚期肺癌,無法動手術,化療也無法控制惡化,遂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免疫療法」,迄今一年多,治療效果穩定,生活也與過去無異,開心譜寫「人生七十一條龍」的新篇章。

久咳不癒逾2周 恐是肺癌警訊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表示,冬季日夜溫差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但「久咳不癒」是肺癌的典型症狀之一,民眾如果有咳嗽症狀持續超過2星期的情況,應提高警覺,盡快找專科醫師做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和治療。

標靶孤兒採化療免疫療法 合併或單一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肺癌已連續8年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臨床統計約有80%錯失早期診斷的時機,無法手術,只能靠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將晚期肺癌治療分為兩大族群。一是表皮生長因子突變者,應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一旦失效,再嘗試化學治療和免疫療法。另一族群則是俗稱的「標靶孤兒」,因表皮生長因子未見突變,標靶治療恐沒有成效,建議一線直接使用化學治療或搭配免疫療法,二線則可單獨使用免疫療法或化療,或者搭配使用。

抗癌生力軍免疫療法 副作用低延長存活期

化療與標靶治療的原理相同,都是直接針對腫瘤細胞做治療,屬於「暫時抑制」,不僅有抗藥性、停藥後復發機率高的疑慮,化療副作用也常是患者向癌症投降的主因之一。

而近年新加入治療行列的「免疫療法」,則採取不同的抗癌策略,先催化免疫系統,訓練免疫細胞正確辨識癌細胞,再進行殲滅,毒性和副作用相較化療明顯更低,可以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並延長整體存活時間。

馮盈勳醫師指出,免疫藥物是開啟免疫系統的鑰匙,研究發現,免疫療法一旦產生反應,不管是完全反應或部分反應,效果在停藥後仍會持續,因此使用前會評估是否需要先做PD-L1生物標誌的檢測,但醫師提醒此檢測並「不是絕對需要」;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實際的治療策略,還是需由醫師綜合評估病患的肺癌類型,以及整體病況後再決定,以免患者錯失任何治療機會。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