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國內65歲以上長者人口數已達318萬,佔總人口數13.5%,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銀髮族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但是,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5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顯示,65-69歲及70歲以上長者,規律運動比率為各為62.3%及56.2%,尚有近4成長者未規律運動。

「動一動」增「肌」能 安全防跌倒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人逾8成罹患1種以上慢性病,每6位就有1位在過去1年曾發生跌傷;此外,研究顯示,老人肌力對維持日常生活機能及維持生活品質至為重要,對於亞健康及衰弱長者,國健署建議,應增加日常性活動及減少靜態時間,並優先著重輕度的肌力強化活動。

國健署開課 日常健身五秘招

為能養成銀髮族運動習慣,國民健康署結合地方政府衛生局辦理「動動健康班」,以「運動介入」及「健康老化」、「認知介入」為主軸,課程共16小時,分8週進行,當中課程內容提供5招,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及社區可隨時運用,每週進行3次肌力及平衡訓練,每個動作重複10次,可強化長者上下肢肌力,預防跌倒,共享運動樂趣及交流。

第一招 扶椅背墊腳尖、腳跟站立

於站姿下扶著椅背,站穩後,雙腳跟提起,停留1至2秒。此動作可訓練小腿部分肌群,站立、步行、跳躍、與平衡控制等都需要,可減少跌倒風險。

第二招 蹲馬步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身體微向前,再往上,做蹲馬步的動作。反覆坐到站及站到坐的動作,可訓練到股四頭肌的向心與離心收縮,以強化膝關節及下肢肌力,此動作可增強長者下肢整體功能,增加行走距離,減少跌倒風險,重複做10次。

第三招 拔劍

此動作需運用彈力帶,以坐姿方式進行;進行動作時,右手抓住彈力帶壓在大腿下,左手將彈力帶一端拉住,並往左斜上方拉,重複10次再換手再進行。本動作可以強化手臂肌肉,維持日常生活高處取物功能。

第四招 二頭肌彎舉

此動作需運用彈力球,以坐姿方式進行;進行動作時,軀幹固定,上臂貼緊軀幹,將球夾在前臂和上臂間,手肘彎曲,用力擠壓。左右手輪流做,各重複10次。這個動作不僅可以訓練手臂肌肉,助於日常生活買菜、提重物等功能。

第五招 雙腿內側夾球抬雙腳

採坐姿方式進行,雙腳屈膝呈90度,將彈力球夾在2邊膝蓋中間,身體坐直,使用腹部力量將兩隻腳同時抬起,可以訓練腹部核心肌群,改善姿勢體態。

加入動動健康班 日常保健有概念

「動動健康班」中除提供運動課程外,另會倡導日常保健觀念:防跌、失智症預防、健康飲食等長者健康衛教,加上記憶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訓練,增進參與者活躍老化知能,有興趣參與的民眾可洽當地政府衛生局。

思大夫今年七十有五,可看起來就象六十左右。當問及年輕的秘訣時,老人笑呵呵的說,要想年輕,就得和年輕人交朋友,始終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一些離退休老人,終日被失落感所困擾,甚至出現憂鬱、焦慮、煩躁、孤獨、失眠等抑鬱症狀。這些心理上的負性情緒,會明顯影響身體健康。英國老年醫學家在對早衰者的一次調查中發現,約有76%的早衰者在生理衰老之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衰老。由此專家認為,防止心理衰老對老年人的健康至關重要。而忘年交正是防止心理衰老的良方。忘年交就是忘記年齡、輩分、性別的一種與孩童、年輕人的一種高雅的社交往來,而且能使老年人收到忘記年齡、萌發童心的奇效。忘年交可採取以下方式進行。

1、身交:多與童年、青年人做朋友。友老人喜歡小孩的言談舉止,喜歡和小孩一起嬉戲玩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讓自己保持童心童趣的良方。老年人會從小孩的神態和言談舉止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溫童年的時光,使心靈上感到極大的快慰,因而對晚年生活產生一種珍惜感,珍惜這無限美好的“黃昏”,激發出積極向上的心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使自己覺得年輕多了,這樣既能消除老年人的心理壓抑,又能驅散老年人的煩惱,減少孤獨和寂寞,增添興趣。

2、心交:常讀童話和寓言,置身于文章的情節之中,讀後會發現,一個簡單的童話和寓言極富哲理、幽默感。因此,經常閱讀童話書,不僅可使自己捕捉童年生活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情操、充實生活。有時在一樂一笑中,一切疲勞和煩惱均消除,使老年人對生活充滿信心,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從而有益於健康長壽。

3、神交:經常回憶童年往事。老年人隨著歲月的遞增與記憶力的消退,新的痕跡逐漸淡化消失,而最為清晰的記憶就是童年的光陰。經常追憶童年時代捉迷藏、放風箏或外出遊玩等各種趣事,追憶那逝去歲月中的生活。如果身體條件許可的話,還可回到童年時代居住、生活過的地方,故地重遊,可以使童心再度萌發。

總之,忘年交可對老年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讓老年人達到“忘老”的境界,甚至出現“青春重返”的感覺。老年人通過這種心理暗示,會產生愉快、輕鬆、樂觀、充滿希望的情緒,增強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久力,使全身各系統生理功能調節在最佳水準上,保持整體的平衡,延緩衰老的進程。

韋辰/ 韓振奎

 

家中長輩隨著年紀增長,看著親友離世的頻率漸增、身體不如以往靈活,從前能輕易記住的事,現在卻要加倍努力才不會遺忘。面對接續而來的失落事件,長者會比年輕人更失落、焦躁、憤怒嗎?

研究:接納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憤怒與焦慮的感受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該研究以340名21至73歲,近期經歷緊張生活事件的參與者為對象,評估他們接納負面情緒的狀況;結果顯示,接納是晚年面對身心挑戰與負向特定情緒間的中介因子,接納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研究者指出,悲傷並不會隨年紀增加而減少,但接納可能在悲傷的經驗中扮演調節角色,使長者在不斷面對失落事件之餘,不致於崩潰或失控。

學會接納 情緒免於飽受負面干擾

臺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蔡佳芬醫師表示,當人面對悲慟或重大失落事件時,可能會經歷拒絕相信、想念、憤怒、憂鬱等情緒變化,最後才轉為接受事實。接納並非意味對情緒感到麻木,長者面臨失落事件時仍保有悲傷的能力,但抱持接受的心態,可以減少被憤怒與焦慮的情緒干擾,方能走出低落情緒的窘境。

適切給予心靈關懷 讓長者享受快樂銀髮生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建議,當長輩面臨強烈的失落事件,家人可適時分散悲傷的焦點,但不宜過於急切的提供建議或安排活動,應給予他們時間沉澱與消化,才能緩和情緒及接受事實。而除了關心家中長者的身體健康外,也不要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才能讓長者樂齡又樂活。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