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花蓮慈院最近的研究發現,患有白內障的民眾,因為看不清楚,相較於常人,更容易跌倒,白內障與骨折、骨質疏鬆習習相關。這篇研究論文獲得美國老年醫學會(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之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刊登。

罹患白內障活動力差 骨折風險高

黃暉凱醫師指出,他在門診時遇到一位病人不只頭部包紮、手上也打著石膏,經詢問得知病人是因為白內障看不清楚,踢到地上物品而跌倒。骨質疏鬆或骨折可能與白內障有關連?黃暉凱醫師說,他在居家醫療的經驗,也發現視力模糊的病人,活動力下降很多,因此開始探查相關文獻資料,並著手研究。

何明山醫師指出,他也常在門診時遇到患有白內障的病人,因為視線模糊,為避免產生意外傷害,逐漸減少戶外活動,導致紫外線、維他命D攝取不足,造成骨質疏鬆。

眼睛退化或變形 易罹患白內障

花蓮慈院眼科醫師何明山表示,隨著年紀越來越來大,眼睛水晶體會慢慢變形,就像是相機鏡頭起霧看不清楚,而水晶體經過紫外線照射,經年累月也會產生白內障。另外,眼睛受過傷、常使用3C產品、高度近視等,都是白內障的高風險群,病人初期的症狀是會怕光,如果有以上症狀,建議到找眼科醫師診治。

黃暉凱醫師針對健保資料庫十萬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病患罹患白內障,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比常人上升將近3成,也發現白內障的患者若沒有接受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或骨折風險提高到7成。

50歲以上骨質疏鬆高 醫師籲骨質檢查

根據臺灣的眼疾流行病學研究,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也就是說每兩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就有一位患有白內障。另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也發現,五十歲以上民眾,男性骨質疏鬆的比例超過2成,女性接近4成。

黃暉凱醫師說,長者隨著年齡增加,骨質密度下降,骨質疏鬆症造成骨折的危險性會大幅提高,而骨折導致老年人顯著的失能、罹患退化性疾病增加之外,甚至也會提高死亡率。醫師也提醒白內障的長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同時到醫院檢查骨質密度,及時介入治療,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的產生。

高齡化社會,年長者常會因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感到傷心,或是身患疾病而非常焦慮與憂愁,以致老年憂鬱症病人相形增加!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高靜玲表示,門診中,就有不少憂心忡忡的家屬帶著家中長輩前來就診,在排除生理疾病因素後,發現常是老年憂鬱症問題。

輕度不安易憤怒 難入眠易驚醒

高靜玲醫師指出,典型的老年憂鬱症狀可分為輕度及重度。輕度的憂鬱症狀通常出現不太明顯的憂鬱情緒,像感到挫折、鬱悶、心中不滿、看什麼都不順眼、易發脾氣、失望等,並會伴隨產生一些焦慮、不安、激躁等情緒,患者自己會體會到情緒無法控制,心浮氣躁,而感到不安害怕,也會出現入睡困難型失眠,易驚醒及夢多現象。

重度遲鈍常流淚 悲觀甚至不想活

重型憂鬱症方面,主要以嚴重憂鬱情緒及喪失對以往有興趣事物之喜好為主,高靜玲醫師進一步指出,重型憂鬱症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易流淚、時常搖頭嘆息。此外,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興趣及日常,如以往每日必看的新聞、電視節目及參與社交活動,此時也沒有興趣。也變得不想說話,反應慢,思想遲鈍,動作呆滯。通常患者極易入睡,但睡了一、二小時後就醒來,此時情緒壞到極點,再也不能入睡。重型還會出現悲觀想法,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也沒人能幫助他,甚至出現想死及自殺的念頭。

慢性病使行動不便 退休生活失重心

因老年人易發生慢性疾病,例如腦中風、關節退化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巴金森氏病等,都會影響患者的身體自主性,而使其自尊心受到打擊。高靜玲醫師說,慢性病造成身體殘障及疼痛,引起患者行動不便,甚至連最起碼的日常起居也需要他人協助,對一個自尊心強的老年人而言,就很容易產生憂鬱症。若老年人個性要求完美,對事期望過高、易自責,或除了工作外沒有任何嗜好或休閒活動者,年紀大時也易發生憂鬱症。或其他如退休、親友過世、財物損耗等易產生失落感,就容易產生憂鬱症。

關懷家中長輩 及早治療治癒率高

高靜玲醫師指出,輕型憂鬱症在門診治療,除服用抗鬱藥物,必須接受心理治療,消除心中負面想法,並擴大自己社交圈,使生活變得有意義。重型憂鬱症則以住院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待急性症狀消除後,則需要接受心理、認知及行為治療。在老年人口中,發生率約20%,女性較男性高一倍,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很多是以身體不適來表現,也可能造成記憶衰退、認知功能變差及反應遲鈍,一般人容易誤認為失智症。當發現長輩有老年憂鬱的徵兆時,及早就醫治癒率可高過九成,提醒大家關心長輩,把握治療時機。

高齡化社會來臨,政府長照2.0政策上路,醫院也配合著重發展,像是居家照護、安寧居家等服務。醫師指出,居家醫療服務從出院前的準備就開始,根據每位病患出院後的照護需求,由醫療專業團隊與病人及家屬合作,並整合社區資源提供後續照護安排。

107年 老年人口達14%

衛福部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指出,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到了107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14%,134年人口中將有3分之1是老人,醫療照護需求及支出大幅增加,連帶造成社會及家庭照顧壓力倍增。

居家醫療照顧 以社區為導向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高壽延表示,未來醫療發展將以人為本、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導向的連續性照護服務體系。舉例來說,「居家照護」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缺損的老人,以及身心障礙者在家的照顧服務,以紓解家庭照顧的壓力;而「安寧居家」則是針對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特別居家照顧,緩解不適症狀,並協助病患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

長照教學資訊網平台 保障老年病患

高壽延副院長表示,該院就診民眾以高齡長者居多,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95年開始,成立全國第一個高齡醫學中心,多年來深耕長照領域,累積許多寶貴經驗,可作為國內醫療機構配合政府長照2.0政策的參考。另外,建置長照教學資訊網平台,提供最新穎的長照技術訓練,以強而有力的實證知識,保障病患及老年人獲得適切照顧。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