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人們都知道,適當喝一點紅葡萄酒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其實它也是名副其實的“出浴美人”的得力助手。
洗葡萄酒浴可以營養皮膚,強身健體。紅葡萄酒又叫紅酒、幹紅,是由紅、紫、黑葡萄釀制而成的,含有豐富的多種礦物質,如磷、鈣、鐵、鎂、銅等;還有抗氧化的多酚,可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改善冷虛症、睡眠等;略帶微澀的丹寧可舒緩壓力、鎮定精神、消除疲勞、調理體質、改善膚質;維C滋潤肌膚、明目,降低膽固醇等。
如果您想倘佯在高貴的紅葡萄酒浴中,悠閒自得的享受通身舒暢的美浴帶來的“醉人”的逍遙,就做個簡單易學、美膚健體的葡萄酒浴吧!

將浴缸中的水溫調到比體溫高2℃—3℃後,倒入紅葡萄酒3—4杯,攪拌均勻。就像洗普通的澡一樣,浸泡一會兒後,用雙手輕輕按摩全身,直到搓得身體微微發熱,這時,你渾身就會有一種輕鬆舒服的感覺。

宇光/ 季玉光

台灣人好長壽!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到明年就達14%,2025年時更高達20%。然而,活得長壽也要活得健康才快樂,而攸關健康快樂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能吃能動精神好;尤其銀髮族退休後,正要展開人生第二春,千萬別因為行動力不佳而無法如願。醫師提醒,肌肉量從三十歲之後就會逐漸減少,如果不注意營養與運動,到了退休年齡,就有可能出現肌少症、骨質疏鬆或是關節不適,甚或臥床無法行動自如,不得不慎!

肌肉在三十歲達顛峰 之後會逐漸下降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彭莉甯主任表示,肌少症與年紀相關,其實肌肉在三十歲會達到顛峰,之後會逐漸下降;因為肌肉是維持身體活動重要器官,很多老人家會跌倒,就是和肌肉量不夠有關,而且老人家跌倒會導致髖關節骨折、腦出血等併發症,甚至會使老人失能、住院及死亡的風險增高。

避免肌少症 要兼顧運動與足夠營養

肌肉量與質和年齡大有關係,彭莉甯主任指出,三十歲之後到七十歲,肌肉量會下降百分之四十,年輕時不愛運動,則肌肉量退化會更多;至於肌少症多在六十五歲之後較容易發生,診斷肌少症除了要確認肌肉量是否下降,還要合併肌力下降或是活動力下降,才能定義為肌少症,要避免肌少症則要兼顧運動與足夠的營養。

長肌肉要做無氧運動重量訓練

彭莉甯主任表示,運動可分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重量訓練,有氧運動包含游泳、跑步、騎腳踏車,可以藉此燃燒脂肪,主要的好處是可增加心肺功能;無氧運動就是肌阻力訓練,能刺激肌肉幹細胞分裂,明顯地增加肌肉量。老人因為慢性病、荷爾蒙減少以及運動量下降等因素,肌肉會變少,肌肉幹細胞會凋亡,而進行重量訓練運動也對老人增加肌肉有效,例如使用彈力帶運動,有助於增加老人肌肉量;體力好的話,還可以啞鈴或是拿礦泉水訓練舉重,另外做一些核心運動,都可幫助長肌肉。

肌肉由蛋白質組成 每天應攝取足量蛋白質

此外,營養也很重要!彭莉甯主任強調,研究發現,年紀大的老人臥床三天,肌肉量就掉一公斤;肌肉由蛋白質組成,很多食物都有蛋白質的成份,奶蛋魚肉豆類都是補充蛋白質的來源,要補充足量才能減少肌肉流失,而蛋白質若補充不夠,就無法對抗蛋白質的流失,導致肌少症。六十五歲老人身體健康且沒有慢性腎臟病,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要攝取一克蛋白質,舉例來說,六十公斤的老人一天至少要攝取六十克蛋白質,生病剛出院者的蛋白質攝取量要更高,每天一公斤要一點五克。

運動後補充營養品 含白胺酸與精胺酸幫助長肌肉

除了可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之外,彭莉甯主任並建議,市面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含有蛋白質和胺基酸的營養補充品。建議在選擇時,可從決定吸收效率的「分子大小」來篩選,小分子的胺基酸就比大分子的蛋白質還快速有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支鏈胺基酸,支鏈胺基酸包括白胺酸與精胺酸;很多運動員都會補充類似營養品,在運動完三十分鐘內大量補充,補充要足夠,否則效果不好,年輕人至少要一克,至於老人則要補充至少一至二克。蛋白質的補充分散在三餐較好,因此能夠隨身攜帶、隨時補充的小包裝,會比大容量、需要另外挖取分裝的產品方便,才不會錯過了最佳的補充時機,或是一出門就沒辦法吃,無法持之以恆,失去了購買營養補充品的意義。最後,建議選擇有專業醫師推薦的產品,經過專業角度的推薦,對安全才能夠更有保障。

人到老年,對生活的認識和年輕時有了很大不同,往往步入“輕重顛倒”的認識誤區,這對於提高生活品質,益壽延年十分不利。因此,老年人應該分清孰重與孰輕,破除過去“重積累、輕消費、重子女、輕自己”等以下四個“重與輕”的傳統觀念,注重自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世界的充實,才能更好地安度晚年。

1、輕健康,重娛樂:老年人退休後,天天都是星期天。業餘時間多了,娛樂活動本應豐富多彩,但有些老人卻迷戀上了“修長城”,本想娛樂,結果卻有損健康。一位老漢原來上班時還經常早起鍛煉身體,退休後反而沉湎於打麻將,白天“戰鬥”了一天,晚上還要接著幹,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結果變得面黃肌瘦,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等身體誇了,才想到健康的重要,為時已晚。所以平時就應該牢固樹立重健康,輕娛樂的觀點,讓娛樂為健康服務。

2、輕自身,重子孫:父母對子孫的投入,從不求回報,這雖然是中華傳統之美德,可也不能苦了自己。有些家庭中,白髮蒼蒼的老兩口生活拮据,是因為兒子結婚時把錢給他們買了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的原因,隨後又為接踵而來的孫子孫女們買衣服、食品,逢年過節,兒女兒媳、孫子孫女回家來還要盛情款待。認為現在是孩子們的世界,反正自己年紀大了,啥事都好湊合,能過得去就行。這種苦自己的普遍認識是要不得的,傳統父母的“輕自身,重子孫”固然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身為獨身子女父母的我們這代人,應該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為老之將至做些準備。最重要的準備就是培養子女的自立意識,培養子女對家庭的責任感。應該知道,兒孫自有兒孫富,在為子孫做經濟打算時應該把自己的老底核算出來,重一重自己,以應酬晚年的急需。

3、輕消費,重積累:老年人多是從艱難歲月中過來的,生活節儉,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點錢就往銀行裏存,至於存錢日後派什麼用場,則沒有目的,從不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這種認識是極端錯誤的,只有樹立重消費,輕積累的觀念,才能很好地盤算自己的生活,利於健康長壽。

4、輕科學,重迷信:古往今來,迷信造成的悲劇,真是罄竹難書。許多人大禍臨頭甚至死到臨頭,竟還執迷不悟,相信“天”會救自己的。僅就對民俗的影響而言,所造成的社會危害便相當驚人,輕則傾家蕩產,重則斷送性命。世俗迷信的現象大多出現在農村的中老年人中。有的為求兒媳生下小孫子,成天燒香拜神,甚至不惜體力錢鈔,到處求神拜佛求籤。有的老人信奉仙方以至讓騙子騙走錢財。只有樹立重科學,莫迷信的思想,才能丟掉思想包袱,利於延年益壽。

韋辰/ 韓振奎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