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和腦部血管病變有關,主要是因高血壓和腦中風造成;安南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指出,臨床上,患者雖有服用高血壓藥物,但血壓仍維持很高,長期下來造成腦部出現小洞性梗塞,引發小中風,一旦又影響腦部重要區域,就會出現記憶力差、反應變慢、頭暈等認知功能障礙的症狀。

罹患高血壓 應按時服藥降低併發症

根據2015年國際失智症協會發佈全球失智症報告,去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數為4680萬人,到了2050年人數恐攀升1億3150萬人,估計光去年全球花費在失智症照護上成本為8180億美元,明年可能突破兆美元;李建欣醫師表示,以去年新增990萬失智症案例而言,平均每三秒就一人罹患失智症,因此一旦有高血壓,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以免引起併發症。

中醫調理 有效幫助舒緩病症

在傳統中醫上,血管性失智症發病機轉是中風後病人的臟腑功能失調,加上勞累、飲食等因素影響,造成陰虧陽亢、氣血逆亂等,甚至精與氣血津液輸布排泄障礙等導致元神失養;中醫部醫師唐偉誠指出,這時可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根據患者病症給予適合的治療處方,達到舒緩病症效果。

發揮中西醫治療優勢 改善失智症患者病情

目前安南醫院業也已開辦中西醫合療門診,可望能幫助更多患者得到完善的治療和照護;唐偉誠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高血壓就必須好好地控制,透過中西醫不同的治療優勢,,進而改善失智症患者病情,也能有效減輕家屬照顧上的壓力。

老幼共學起步走 失智長者樂得笑呵呵

為防治失智症,花蓮慈濟醫院輕安居推動「老幼共學」課程,邀請花蓮大愛幼兒園與平均年逾七十歲的長者,一起透過互動遊戲進行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不僅可訓練認知功能延緩退化,長者與孩子也能放鬆遊戲,「返老還童」找回童心。

大手拉小手 笑聲不斷

「每個小朋友都要給兩個阿公阿嬤,大大的擁抱喔!」帶著可愛青蛙帽的小朋友,來到了輕安居,陪著老人又唱又跳,小朋友還與白髮蒼蒼高齡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玩起了「捏麻吉」遊戲,大手拉著小手,再獻上大大的擁抱;還有奶奶迫不及待要將準備好了小禮物要送給小朋友,讓阿公阿嬤們眼角的皺紋都堆了起來,各個臉上洋溢著笑容,樂得笑呵呵!

除了唱唱跳跳外,小朋友與長者在職能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的陪伴下,一起進行復健運動,從健身操運動,到撲克牌、拼積木、畫圖遊戲等益智活動,長者看到如同家中孫子一般年紀的孩子,臉上不禁流露開心、疼愛的表情,小朋友們與長者閒話家常,長輩們笑聲不斷,連做起健康操都特別邁力。

專業量身訂做遊戲包

花蓮慈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張幸齡表示,失智長輩喜好不同,需要的認知刺激也不一樣,透過專業評估後給予量身定做的遊戲包,有適當的認知或肢體活動設計,有人愛畫畫寫書法、有人愛做手工藝,甚至有長輩喜愛運動,還會帶動長輩唱唱跳跳。

激發長者學習動力

「讓老人家從小朋友身上得到生命力,更能激發長者的學習動力。」張幸齡主任表示,孩子的加入不僅讓輕安居的環境變得更有活力,也讓失智長者產生了不同變化。與孩子玩的不亦樂乎的梅貴奶奶,有機會和孩子聊天、畫畫,讓她期待到校和孩子讀書、一起遊戲,在活動結束後她表示:「他們就像我的孫子,給我很大的快樂」。

促進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

「長者和孩子們的相處,本來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自然的事。」張幸齡主任說,「不幸的是,我們卻因為長者罹患疾病,而剝奪這樣的相處方式」。小孩子在接受長者教導時,也學習到生命的關懷和體貼。花蓮大愛幼兒園園長賴秋香表示,當孩子放學回到社區時,會自然宣導「長者」、「失智症」等正面訊息,促進不同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

高齡化社會來臨,容易好發於老年人的失智症也日益增加;精神科醫師提醒,若是家中老人家經常掉東西,甚至還懷疑東西是被人偷走時,就有可能是失智症前兆,最好是帶其就醫診治,以免病況更加嚴重。

民國120年 每100人中就有2位失智者

銀髮族罹患失智症的問題不容小覷!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己超過300萬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有56萬多人;105年底,國內失智人口已超過26萬人,也就是在台灣每100人中,即有1人有失智症,而到了民國120年,失智人口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就有2位失智者。

忘東忘西、脾氣變差、常遺失證件、疑心、迷路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失智症是認知功能慢性退化的疾病,最常見的初期症狀就是做過的事很容易忘記,而且脾氣會變差,也常會遺失證件,或是經常找不到東西,但又懷疑東西是被人偷走,也很容易找不到路,容易迷路,這些都是失智症前兆。

不但有居家治療 還有日間病房

沈政男醫師指出,門診中失智症病人輕中重度都有,因此在照護失智症病人需要有很多措施;主要是門診,若是在家中不方便就醫,也有居家治療,至於已達中度失智症,甚至有日間病房可以照護,而有短暫的病情不穩定時,還有短期急性病房。而且失智症的照護,除了要注重老人家的生命經驗與個人特質,也要關注生活照顧、情緒與行為問題的處理。

沒有接受治療 會造成生活功能減退

由於失智症多好發於7、80歲老大人,以致家人多會以為只是年記大了,而不以為意,但這卻會使得失智症沒有正確接受治療,進而造成日常生活功能減退,並會出現很多情緒與行為問題,而導致難以照顧。沈政男醫師進一步指出,失智症有可以防止退化的藥物,還有人會有情緒不穩定或是失眠等症狀,其實都可以用藥治療來改善。若是家中老大人有失智症前兆,最好是能及早帶其就醫診治。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