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國人平均壽命提高,相對老年人退化疾病也隨之出現,「失智」為最常見的退化現象之一,也因此許多家屬常將失智症狀誤認為是正常老化,忽略了「常壓性水腦症」的可能性,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常壓性水腦症 典型症狀不容忽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表示,臨床上常有老年失智患者前來求診,原以為是老年退化,沒想到檢查後,才確診失智原因為「常壓性水腦症」,事實上,「常壓性水腦症」是唯一有機會可良好治癒的失智型態,崔源生主任進一步說明,腦部每日會分泌300cc至500cc的腦脊髓液,隨著年紀增加,腦部功能衰退可能引起腦脊髓液吸收不完全,使其積聚於腦室內,其中三種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因此常會被誤認為是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 崔源生指出,目前水腦症治療以「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與「腰椎腹腔引流手術」為主要方式,前者於腦室及腹腔各開一個小傷口,從腦室及腹腔間放置引流導管,使多餘的腦脊髓液能排至腹腔,避免體內壓力不正確導致引流過多或過少,手術植入引流管後,僅需從頭皮外藉磁力原理調整閥門的壓力即可,與傳統健保給付的固定壓力引流管相比,可避免因壓力不適應而多次開刀的風險。 腰椎腹腔引流手術 復原期短提高接受度 而「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只需將細引流管放入腰椎脊髓腔,並將調壓閥門埋在腹部,即能改善患者腦脊髓液在腦室內積聚的症狀,免除傳統「腦室腹腔引流手術」需穿過腦部組織的風險,手術後復原期較短,亦可大幅減輕患者及家屬心理壓力,提高對於手術的接受度。 不過崔源生也提醒,手術方式因患者狀態而異,若患者腦部組織較脆弱者或容易有腦出血風險者,可選擇使用腰椎腹腔引流手術治療,反之,如腰部有嚴重退化或有其他脊椎疾病則不建議,因此手術前應與專業醫師討論,才能對症治療,改善症狀。 崔源生主任也補充,若家中長輩有典型水腦症症狀,請盡早就醫檢查,台中榮總除了提供電腦斷層檢查外,也設有專業的放射科醫護人員進行特殊腦脊髓液動態核磁共振檢查,期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現今對於水腦症的治療技術十分進步,不僅能改善患者現況,也能減少家屬照護的負擔。

一名年約45歲公部門主管,在簡報時突然語言表達出現障礙,後來只好提早退休,雖社交反應正常,並非記憶退化,加上沒有任何慢性病和家族史,但大腦已嚴重萎縮,導致生活目前已無法打理,所幸經由Amyloid PET檢查後,發現患者腦部的類澱粉蛋白沉積明顯,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德國研製新型試劑 提高診斷正確率

Amyloid PET也就是德國研製透過正子造影檢測阿茲海默症試劑,幫助醫師透過影像,就能判斷患者腦部病理性蛋白堆積,提高阿茲海默症診斷正確率;花蓮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羅彥宇指出,這款試劑在台灣又命名為士宣腦諾清試劑,目前花蓮慈濟醫院向衛生福利部申請專案計畫,已完成兩例Amyloid PET檢查,都發現類澱粉蛋白堆積顯影。

老年失智多合併慢性病 提高診斷困難

阿茲海默症占失智症的病症最多,約七成,加上近年來老年患者增加快速,再加上合併許多慢性病,在多重藥物使用下,容易影響認知功能,使得阿茲海默症診斷上更為困難;羅彥宇醫師表示,目前診斷上檢查,還得靠認知功能檢測、磁振造影等來輔助確診。

新型試劑使用臨床上 減少其他不必要檢查

但目前透過這項核醫試劑,能準確標記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雖目前台灣也有引進類似試劑,但僅限研究用途,尚未獲准於臨床使用;羅彥宇醫師表示,未來運用德國引進的士宣腦諾清試劑在臨床上,減少其他不必要的檢查,也能提高確診率,避免服用錯誤藥物加重病情,對患者而言也是一大福音。

失智症病患常有異於常人的行為,白天時照顧者時時在旁,問題可以及時解決,但若發生在夜間該怎麼辦呢?臨床觀察發現,失智症病患常見的夜間困擾,包括睡眠障礙、跌倒,可能增加照顧者的負擔。

每100位老人中1人有失智症

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職能治療師鄭又升指出,根據國內失智症盛行率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約為4.97%,相當於每100位老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失智症病患將越來越多,如何妥善照顧值得民眾學習。

日光浴活動 改善睡眠障礙

鄭又升治療師舉例,失智症病患容易因為日夜顛倒或是白天活動量不足,夜間發生睡眠障礙的問題,建議照顧者可規劃規律的生活作息,例如每天提供2次、每次15分鐘的日光浴活動,有助改善憂鬱情緒,並且將房間布置成夜間情境,幫助病患入眠。

預防夜間跌倒 照顧者3點提醒

失智症病患常伴隨精神異常,需要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可能增加夜間起身眩暈導致跌倒的情形。鄭又升治療師提醒,第一,病患服藥後至入睡前需特別留意;第二,照顧者應加強夜間探視頻率;第三,在床旁加裝扶手及照明設備,確實做好三要點,能有效降低跌倒的機率。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