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老化是在每年急遽增加中, 請儘快在年青時想辦法好好保護自己的健康_
中年人
注意多運動、作息定時、飲食平衡措施;或進食一點補充劑及注意如何養生。
老年人
更加特別留意自己的日常飲食,每天定時多步行以增強氣血運行、新陳代謝、進補養生常識更是應該知多點。
20070805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世界人口老化是在每年急遽增加中, 請儘快在年青時想辦法好好保護自己的健康_
中年人
注意多運動、作息定時、飲食平衡措施;或進食一點補充劑及注意如何養生。
老年人
更加特別留意自己的日常飲食,每天定時多步行以增強氣血運行、新陳代謝、進補養生常識更是應該知多點。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學會經研究決定,60歲作為我國劃分老年的標準。
當人體進入老年期後,各臟腑器官的功能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有規律的衰退。其呼吸、消化、迴圈、泌尿、神經等各系統、各器官的功能逐漸減弱,機體的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機能也減弱,因而容易發生各種疾病,再象年輕時那樣貪這貪那,勢必會造成機體障礙,無形間就縮短了自己的壽命。
進入老年你可要警惕了,切莫有以下十種貪婪的行為。
與貪臥老年人儘管應該多休息,但絕不是休息的時間越長越好。有些老年人喜歡在床上躺著或是長坐沙發。其實這樣不太好,因為越不運動,身體的抗病能力越下降,各種疾病就會悄悄地找上門來。因此,堅持每日適量的運動和活動對老年人養生防病是非常有益的。
老年人需要多休息,累了應該躺一會兒,但不宜久臥不起。臥床時間過久,肢體活動減少,會導致機體功能減弱,體力下降,抗病力隨之降低,會加速衰老及誘發多種疾病。
貪吃: 在老年人的飲食中,優質蛋白、維生素和各種必需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但由於人到老年,消化等各種功能逐漸減退,因此,老年人不宜吃得過多、過快,特別是在星期天、節假日的餐桌上,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豐盛時,尤其不可貪吃,以免加重胃腸道和心血管的負擔,誘發意外。
老年人少量飲酒對身體無大妨礙,但不可貪杯。因為老年人對酒精的耐受力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者也多,多飲酒對身體極為不利,啤酒也不宜多飲,尤其是冰鎮的涼啤酒,多飲可誘發心血管病。
貪涼: 有些中老年人到了夏天特別怕熱,常常滿身是汗就吃冷飲或洗冷水澡,往往因此感受風寒,或導致面部下肢浮腫,頭昏頭痛,關節酸痛等。所以,老年人夏天應注重生活調節,防止病邪入侵,既要加強鍛煉又不要消耗過多體力,以保津液氣血。因此不要貪涼,洗澡應有節制,更不要帶汗沖洗,少吃冷食,多飲開水;衣著不宜過於單薄,背腹部應保暖。
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燙食熱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有些老年人貪玩,打麻將常至深夜,或下棋時一下就是大半天。殊不知玩的時間過長,會導致疲憊不堪,進而引起多種疾病。老年人娛樂也要講科學,玩的時間不宜過久,更不要參加賭博性遊戲,以免因精神緊張而發生意外。
老年人不宜每天連續長時間地看電視,尤其是情節緊張、場面驚險的鏡頭,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更為不利,甚至可誘發中風。另外,長期坐位還會妨礙下肢血管迴圈,易引起電視綜合症。專家們建議老年人每天看電視不宜超過一至兩個小時,而且在內容上應有所選擇。
貪財: 老年人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不應把金錢看得過重,期求過高。因為,貪求物質財富,心裏得不到安寧,反而會增加失落感和不滿足,因而產生消極情緒,對健康無益。過於看重金錢,也會影響老年人與子女的關係。
一些老年人勞動時不量力而行,總是想一口氣幹完或幹重活,老年人過度勞累會導致機體的抗病力下降,使多種病原體乘虛而入,進而引起多種疾病。因此,老年人勞動必須輕一點,慢一點,時間短一點,休息次數多一點。腦力勞動者亦是如此。
曉衛/ 季衛華
讓老人家多回想當年,可以紓緩負面情緒及提升自信!根據研究指出,團體懷舊可緩解憂鬱症狀,提升老年憂鬱患者的自信與生活滿意度。另一澳洲研究結果發現,預測死亡的關鍵因素並非健康,而是取決於參與團體的數量。參加讀書會或教會等團體可能可以增加退休後的壽命。
為長者創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
人類是社交的動物,如忽略這個天性就會感到痛苦、甚至減少壽命。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表示,適應退休生活是需要學習的,人的習慣在退休後會大大改變,如原有的工作督促力會因為退休而引發失落感,平日的社會互動也會因此大量減少。所以,創造或增加有意義的社會互動,將成為退休後的另外一個目標,更成為健康的預測。
建立漸進式退休生活模式
葉雅馨主任也建議年長者建立漸進式的退休生活,如果無法訓練自己成為馬拉松選手,不妨養成簡易的運動習慣,例如去公園走走、做做操,或者參加里民中心辦的活動,在這當中認識一些人、增加社交生活,同時也要積極地參與家族聚會,若無法一星期一次,至少要一個月一次,將固定的家族聚餐做為好習慣。
團體懷舊話當年 提供支持與溫暖
憂鬱的老人經常感到寂寞孤獨,認為自己沒有用而退縮,當子女或家人想伸出援手,他們卻又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建議,利用團體懷舊,讓憂鬱的長輩自然地接受治療。團體懷舊透過每回合的主題,以不同角度、話題,提供支持與溫暖。透過此療程讓長者的苦痛有了抒發的場合,肯定其生命價值。
蔡佳芬醫師建議家屬可應用懷舊治療的精神,以日常談話的方式陪伴年長者。如:以孫子女學校要交報告為由,從「故鄉」的主題,請長輩回想幼年時光、分享風土民情。詢問長輩印象深刻的事、一起欣賞照片,聊聊故鄉的名勝、名產,討論共同出遊的可行性等,為下回互動與出門走走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