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和腦部血管病變有關,主要是因高血壓和腦中風造成;安南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指出,臨床上,患者雖有服用高血壓藥物,但血壓仍維持很高,長期下來造成腦部出現小洞性梗塞,引發小中風,一旦又影響腦部重要區域,就會出現記憶力差、反應變慢、頭暈等認知功能障礙的症狀。

罹患高血壓 應按時服藥降低併發症

根據2015年國際失智症協會發佈全球失智症報告,去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數為4680萬人,到了2050年人數恐攀升1億3150萬人,估計光去年全球花費在失智症照護上成本為8180億美元,明年可能突破兆美元;李建欣醫師表示,以去年新增990萬失智症案例而言,平均每三秒就一人罹患失智症,因此一旦有高血壓,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以免引起併發症。

中醫調理 有效幫助舒緩病症

在傳統中醫上,血管性失智症發病機轉是中風後病人的臟腑功能失調,加上勞累、飲食等因素影響,造成陰虧陽亢、氣血逆亂等,甚至精與氣血津液輸布排泄障礙等導致元神失養;中醫部醫師唐偉誠指出,這時可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根據患者病症給予適合的治療處方,達到舒緩病症效果。

發揮中西醫治療優勢 改善失智症患者病情

目前安南醫院業也已開辦中西醫合療門診,可望能幫助更多患者得到完善的治療和照護;唐偉誠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高血壓就必須好好地控制,透過中西醫不同的治療優勢,,進而改善失智症患者病情,也能有效減輕家屬照顧上的壓力。

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及腦積水,是老年人常見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罹患此三種疾病的比率越高;臨床上,一名高齡91歲宋老先生,近年來走路越來越緩慢且不時跌倒,連記憶力也衰退,甚至有小便失禁等症狀,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水腦症,經腰腹腔引流手術,將腦室積水引流至腹腔,術後恢復良好,這名老先生也恢復以往活潑個性。

腦脊髓液壓迫神經 引發常壓性水腦症

常壓性水腦症會使患者出現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等症狀,容易被誤認成是阿茲海默症或巴金森氏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指出,主要是因隨年齡增長,腦部功能衰退,造成腦脊髓液吸收不完全,堆積在腦室內進而壓迫到神經,因而引發常壓性水腦症。

老翁活動力漸變差 原來是三病症纏身

這名宋老先生過去曾有兩次中風,兩年前也被診斷出罹患巴金森氏症,雖能透過輔助器活動,但半年前開始活動力卻慢慢變差,連個性都變得容易生氣,最後甚至僅能臥床,經建議接受檢查,才發現宋老先生竟有腦積水、腦血管阻塞且合併巴金森氏症等三病纏身。

出現類似症狀 應盡快就醫檢查

治療上,透過腰腹腔引流手術,在腰椎處擺引流軟管,將腦室內的脊液排至腹腔,不須開腦,且患者傷口小,安全性也提高,另外,腰椎腹腔引流管也設有非侵入性的調節壓力的裝置,以便醫生門診能調節腦壓;林欣榮提醒,中老年人若出現疑似老人癡呆等退化現象,就應提高警覺,若能及早診斷接受治療,有助於減少退化問題。

別小看人口老化潛藏的失智症威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失智人口去年突破26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失智。失智症是連續性進展過程,診斷不易,不像肺炎,容易被發現;此外,患者大部分是老人家,可能同時患有共病,易被忽略,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失智是有幫助。

失智3大類型成因、症狀要注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指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該症狀不單只是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退化,還可能出現多疑、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到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洪若樸指出,失智症包括有退化性失智症與血管性失智症,而退化性失智症又可區分為阿茲海默症(神經退化性疾病)、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為中風後血管性、小血管性失智症。其特性認知功能突然惡化、呈階梯狀退化,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等症狀。其他如營養失調、顱內病灶、新陳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毒等原因,經過治療之後有可能有機會恢復。

失智影響健康大地中海飲食助遠離

洪若樸表示,可以藉由選擇地中海飲食,多攝取深海魚;以自然的營養物質為基礎,具抗氧化物質的蔬果可有效預防腦部退化;選用不飽和脂肪酸,以橄欖油調製食物,可以提高血中好膽固醇,減少壞膽固醇,對抗自由基,降低失智症及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適量飲紅葡萄酒,其含白蔾蘆醇和鞣花酸,可對抗自由基,抵抗內皮細胞發炎,皆有助降低罹患失智症。

不只從飲食下手六大養生原則杜絕失智症上門

除了從飲食下功夫外,洪若樸營養師進一步說明,想要杜絕失智症上門,積極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建議年長者平時養生保健可謹記下列6原則,自然有助於記憶維持。

一、主動接觸新事物。從事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閱讀書報雜誌、寫作、猜謎、打橋牌,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規劃旅遊、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

二、加強平時休閒活動。維持每週2次以上規律運動,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有效控制慢性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糖等及頭部外傷。

四、避免肥胖或過重;維持健康體位(BMI18.5-24),老年人不宜過瘦。

五、攝取當季在地新鮮的食物,營養價值最高。

六、細嚼慢嚥,幫助食物消化,咀嚼動作活化大腦皮質。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