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我們這一代人(40-50年代) 的一生過得較艱難:環境苦、工作累、工資低、負擔重。我們這一代人也很豪邁:覺悟高、心胸寬、責任重、貢獻大,撐起了國家最艱難的時期。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繼續奉獻,發揮餘熱,服務社會;還有的人二次創業,名利雙收;有的傾其所有換大房,為的兒孫大團聚時有足夠的空間;有的節儉儲蓄,為的大病就醫,或是為去個條件好的養老院;有的服務子女,侍侯兒孫,為的動不了的時候能得到兒孫的床前關懷......。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了。進入了屬於我們自己的老年。我們沒有再去為社會做奉獻,沒發揮餘熱,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攢遺產。而是試著過起了自由、輕鬆、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逸養天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了。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海南過冬。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理想的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玩到那。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了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進入老年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別幻想長命百歲,時不待人,諸事儘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退休了,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了。但是對親人,對兒女,以至對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 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請,要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但兩者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後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來約束的。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當然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我們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越來越多,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少說「是」,多說「不」。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捨棄。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的親戚75歲,原來身體很好,她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想的流淚。奉高中,供大學,自己克勤克儉,鞠躬盡瘁。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後,她突發腦病,險些不治。孫女仍在高興的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卻孤獨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著她。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了,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 我的同事退休後已是存款無數,但仍躊躇滿志,拼命掙錢。每週去代30多節課,喜歡電腦和旅遊但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但只兩年後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時,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 我的一位前輩很有名氣的老師,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了。他們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子的錢又閑在存摺上,那好意思不拿出來呢!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們才沒有重蹈覆轍。謝謝前輩!

  •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癡心。總以為自己仍和年青一樣的無所不能。做事順利方面考慮的多,而風險卻很少考慮。其實60歲以後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的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反應遲鈍。出現事故的機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煩瑣、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麼規定要退休呢?

  • 有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孫女接來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夢,自己毀了自己的晚年。而那個夏天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事。
  • 社區裡幾個老太太在負責照管孫輩時,常在一起聊家常,孩子們在周圍玩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可該回家時一個三歲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幾年來杳無音信,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
  •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了麻煩甚致釀成事故倒不如頤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老年人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自己經營好自己的豐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後記讀完文章後,我們應該記住這裡面的關鍵要點:

    1. 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我們這一 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2. 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
    3.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 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4. 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5.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情,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 情的負擔。
    6. 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
    7. 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8. 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少說「是」,多說「不」。有壓力和負 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
    9.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捨棄。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 ! 「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10. 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
    11. 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麻煩甚至釀成事故。
    12. 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了,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13. 自己經營好自己的豐富多彩、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

     

    上述要點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文化,還是一種智慧!概括地說,就是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

     

    foodno1-signoff

    讀者來稿

     

    老人最怕跌倒,今年一月,台泥董事長辜成允不慎跌倒過世,震驚各界!年長者跌倒容易造成失能甚至死亡,因此防跌已經成為目前醫界努力的方向。跌倒時應如何自救,儼然成為社會新課題;因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將健體防跌課程帶入社區,希望藉由此項服務,擴展長照2.0服務項目,提升對年長者的照護。

    以社區為基礎建立樂齡新視窗

    根據統計,105年台南市長期照顧需求人數為57,632人,其中安南區老人人口數18,394人,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則達4,492人。安南醫院為提供適切、可近的照護模式,以社區為基礎,建立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體系,除能維持、增進失能長者健康與生活品質,更能延長國人健康平均餘命。

    安南醫院推防跌 讓銀髮族享自主能力

    安南醫院行政副院長陳鴻文表示,目前在醫療服務日益精進外,在社區的健康營造工作上亦不遺餘力,提供環境讓年長者有尊嚴的成功老化。除了透過防跌計畫,讓長輩具自主能力,並 能預防社區衰弱老人成為被照顧者,以及增進輕、中度失能者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醫院結合社區資源 有效達在地老化目標

    安和里長吳武當與安和社區關懷據點韓明蓉隊長指出,安南醫院結合在地資源,服務在地及鄰近社區衰弱、輕及中度失智失能的長者。在發生失能前,或已有衰弱現象時,提供活潑、有趣且具實證應用或本土研發的照護方案,預防失能、失智的發生及延緩惡化,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估報告,台灣老年人口的比率將於107年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而至114年恐將再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為瞭解當今社會進入高齡化時代所面臨之挑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藥廠合作,訪問全台近500位65歲以上長者。結果發現,有高達81%受訪者罹患至少一項慢性病;充分顯示老人照護議題值得重視。

    八成一老人罹患至少一項常見慢性病

    調查發現,現代長輩除常到公園散步、打太極、練氣功保健身體外,也看愛電視獲取新聞時事訊息及歡唱卡拉OK。其中有81%受訪者罹患至少一項的常見慢性病,忘記服藥是多數長輩在慢性病治療過程中感到最困擾的事,亦有受訪者表示回診麻煩,包括前往醫療院所的交通不便、候診時間過長等。

    另外,有48%的受訪者擔心步入高齡後視力退化,其次最憂心的生理狀況為行動不便,以及有37%擔心失智、25%記憶力衰退。也有74%受訪者覺得步入高齡最重要的事為維持健康,另外有良好的安養照護32%、方便的交通運輸設施25%與活得有尊嚴25%亦是長者較看重的事。

    即便生理機能退化 台灣長者仍知足常樂

    整體而言,有60%的受訪者滿意自己的心理狀況,50%滿意自己的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可觀察出,絕大多數台灣長者知足常樂,雖然生理機能退化及慢性疾病增加實難避免,但普遍對於步入高齡有良好且健康的心理建設。然而,卻也充分反映出當今長者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青年學子出頭天 每個創新皆可能被實踐

    針對銀髮族所可能面臨的問題,該藥廠特別推出「創新獎」,以因應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於人類健康、伴侶動物與農業三大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報名日期

    為即日起至106年11月30日截止收件。活動競賽方式採三階段進行,最終

    由人類健康、伴侶動物與農業三大類別各評出一組優秀作品,於2018年1月25日頒獎典禮上公布名單,並頒發獎金十萬元與獎狀。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