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須知

天氣漸熱,人們常感覺到虛煩燥火,食欲不振,口幹口渴,而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除煩,養胃生津,爲夏季補益佳品。

西洋參,又名洋參、花旗參,爲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主産於美國、法國、加拿大,我國亦有栽培。中醫認爲,西洋參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腎經,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之功。《本草從新》言其:“補肺降火,上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以此代之。”藥理研究表明,洋參主要成份爲人參甙類,又含揮發油、樹脂及18種氨基酸,有鎮靜大腦作用,對生命中樞有中度的興奮作用。凡虛煩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傷、咽幹口渴以及煙酒過多、食欲不振等,皆可用之。

有趣的是,名爲“西洋參”,而最青睞它的卻是亞洲人,尤其是在香港,每年消耗的西洋參數量竟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食法也多種多樣,炎炎夏日,燉上一煲西洋參雞湯,慢慢品嘗,可謂藥食相宜,爲人間一大快事。現介紹幾種服食方法,供選用。

  1. 含化法:將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一下,使其軟化,然後用刀將其切爲薄片備用,每次口含1片,每天用量2-4克。

  2. 沖粉法:將本品研爲細粉狀,每次5克,用紗布或濾紙包好,放入沸水中沖泡後代茶飲服。

  3. 燉服法:將原皮西洋參切片,每天2-5克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再將碗密封,放入鍋中蒸20-30分鐘,早飯前半小時服用。

  4. 蒸法:將本品研成細粉狀,每次用1個雞蛋拌入本品5克,蒸熟後服食。

  5. 將原皮西洋參切成薄片,做菜湯時每次放入5克共煮,湯、藥同食,每日1次。

  6. 煮粥法:取大米50克,煮爲稀粥,待熟後加入西洋參粉5克,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作早餐服食。

  7. 泡酒法:取本品30克,加米酒500克浸泡7日後飲服,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50毫升。酒盡再續,至味盡後取參咀嚼服食。

進食西洋參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服時不宜飲茶,因茶中含有鞣酸,能與西洋參的有效成分結合使吸收下降;二是服後不宜吃蘿蔔,因蘿蔔是破氣的,而西洋參是補氣的;三是畏寒肢冷、腹瀉、胃有寒濕、舌苔膩濁者不宜選用。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hno1-signoff

劉先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不久前,劉先生與同事到某酒店吃飯,因為高興,把肚子吃得脹鼓鼓的。不料剛從飯桌上下來,老劉就感到氣不夠用,心也發慌,急忙到醫院就診,醫生責怪他明知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就不該吃那麼多。可見吃的過飽不光會撐著,還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其他更多的危害。那麼,吃得過飽會撐出哪些病來呢?

消化不良:

人的胃腸容量是有限度的,達到一定的量就會產生飽腹感,再吃就超過限度了。吃得超過限度,就會增加胃腸負擔,影響胃腸蠕動。如果胃腸的收縮,蠕動和協調運動等出現障礙,就會產生飽脹、噯氣、早飽、上腹痛、噁心、嘔吐症狀。胃腸動力障礙還導致食管括約肌鬆馳,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從而出現燒心、反酸等症狀。如果胃與十二指腸的協調性出現障礙則會發生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破壞胃粘膜,引發炎甚至潰瘍。胃內容物滯留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刺激胃壁產生疼痛,是消化不良引起上腹疼痛的原因。

胰腺炎:

暴飲暴食和酗酒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發生,且是臨床較為常見、而且後果比較嚴重的疾病。當患者進食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後,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若同時酗酒,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預防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切忌暴飲暴食,特別是患有膽道疾病的人需要謹記,應該避免一次進食過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更不要酗酒。需要提醒的是,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就餐時馬上發生,而是飽餐之後的當晚或第二天才發生。

心血管病:

吃得多,易營養過剩,營養過剩則造成肥胖,可引起血膽醇特別是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這類膽固醇容易在動脈壁上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易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的發生。另外,飽餐(特別是進食多量脂肪)是冠心病患者出現心肌梗死最常見的誘發因素。由於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管腔狹窄和心肌血供不足,在大量進食後,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上血流緩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並貼在血管壁上,這就是人們經常聽說的血栓形成。飽餐後,胃腸道因要消化食物而需血、需氧增加,對於血管腔原本已經狹窄的冠心病患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冠狀動脈很容易出現嚴重缺血,發生心肌梗死,嚴重者會導致猝死。一般說來,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所以老年人更不宜飽餐,進食以七八分飽為好。

老慢支:

一般說來,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患者長期處於一種缺氧狀態。如果吃得太飽,胃部充盈,會使橫膈往上推移,壓迫肺部,使肺的擴張能力下降,這樣一來,就會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難;另一方面,吃得太飽,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這無疑也加大了氧的供需矛盾。

其他疾病:

若晚餐吃得過飽,充盈的胃腸會對其周圍的器官造成壓迫,這些器官“被壓迫”的資訊和消化系統餐後緊張工作的資訊一同上傳給大腦,使大腦相應部位的細胞活躍起來,漸而影響到大腦皮質的其他部位,誘發各種各樣的惡夢,造成疲勞,久而久之,就引起神經衰弱等神經系統疾病;因胃腸蠕動減慢,部分蛋白質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在厭氧菌的作用下,產生胺類、氨、??等有毒物質,增加肝腎的負擔和對大腦的毒性刺激。

韋辰/ 韓振奎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吃粽子為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不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售粽子多以糯米製成,且使用高油脂五花肉或高糖份食材,不僅纖維質含量少,一顆粽子熱量更可能高達500至600卡,以體重50公斤者為例,需要在家拖地達3小時(約慢跑12公里)才能消耗熱量。

粽子熱量高 一天一顆為限

粽子種類繁多,各個口味誘人。一顆鹹粽熱量高達500至600大卡、甜粽約130至150大卡。臺北市衛生局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研發「彩藜蔬食粽(熱量260大卡/顆)」及「繽果粽(熱量46大卡/顆)」,不管吃鹹或吃甜,每顆都只有市售鹹、甜粽子的一半熱量,需消耗的熱量及時間也減半,但仍建議一天就以一顆為限,適量取代部分主食。

減鈉減糖吃原味 不忘配蔬果顧健康

臺北市衛生局說明,製作鹹粽子時宜利用食材香氣與辛香料,如香菇、薑、胡椒粉增添粽子風味,減少調味料使用量,避免攝取過多的鈉,「繽果粽」以果汁兌水、寒天粉塑型,在食用時不沾糖,即可品嘗天然蔬果的味。

此外,一般粽子就是纖維太少,糯米消化時需要較長時間,如包粽時餡料多一些蔬菜(如筍子、菇類等),吃鹹粽的時候也搭配一碟時令蔬菜,甜粽則以適量的水果取代內容物,提供膳食纖維更有助於消化。

飯後起身動一動 消耗熱量、促進腸胃蠕動

端午佳節居家吃粽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可先檢視粽子在型錄或外包裝上的成分及營養標示,挑選添加物少、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且適量攝取,並餐後起來動一動,運動除了可以消耗多餘熱量,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有助消化不容易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