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秋季健康

秋季是老年人易發生疾病的季節,此時氣候莫測,溫差大,白天氣溫仍然較高,早晚及夜間則相對較低,這段時間是感冒及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天氣漸漸變涼後,氣候也逐漸乾燥,受涼後容易出現咽幹、鼻塞、咳嗽、聲啞,關節酸痛,大便乾燥等症狀,通常稱為“秋燥症”。一場秋雨過後,氣溫驟然降低,老年人由於各臟器功能處於衰退階段,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經受不了氣溫的突然變化,尤其是老年體弱者更易犯病,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復發。因此入秋以後,老年人更應該注意自我保健,做到以下“六要”。

一) 要注意皮膚衛生:

 初秋濕熱並重,更有“秋老虎”肆虐作惡,人們常常汗出過多,但這季節早晚涼爽,人們出汗後由於夜間涼爽,便改變了出汗就洗澡的習慣,這就容易使皮膚發生癤腫,因此,保持皮膚清潔對護膚尤為重要。保持皮膚清潔的最佳方法是勤洗澡,沐浴時可在浴盆內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後皮膚清爽滑潤,避免癤腫的發生。但秋季老人洗澡不宜過多,以免因皮膚乾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症。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縮,洗澡不要用鹼性肥皂,秋季氣候乾燥,再使用鹼性肥皂容易使皮膚乾燥脫屑,導致皮膚自身保護能力降低,這就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

二) 要注意居室通風:

秋季氣溫下降,不少人家急於關閉門窗以保室內溫度。這樣做的結果可能使得室內污染嚴重,可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頭痛、頭暈、鼻竇不適、畏光、流涕、噁心和胸悶等症狀,如果一家人中出現相同症狀,或戶外活動後可使症狀減輕,應考慮是否有居室污染的可能。因此,不宜終日閉戶、天涼了也要保持居室經常通風,當室內外溫度相差10℃時,15分鐘即可將室內空氣交換一遍。不要在居室內吸煙,以減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廚房最好安裝換氣扇,使爐灶污染和油煙排出室外。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勤灑水,以調節空氣濕度。

三) 要適當增強鍛煉:

  適當增強鍛煉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增強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陽光又不是很強,是戶外活動的最好時期。老年人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身體條件好的可以選擇爬山、釣魚、郊遊等活動。而體質較差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專案,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劍、氣功等。

四) 要注意增減衣物:

深秋時節,氣溫驟降,老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襲,陽氣外泄。不要熬夜或蒙頭睡覺,要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夜間入睡後,腹部要蓋上被褥,以防受涼。適當“凍”一下有利於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適當少穿點,以不出汗為度,但一旦天氣轉冷,就要及時增加衣服,待溫度回升後再適當減裝,不能像年青人那樣過於“秋凍”,應防寒氣侵襲,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復發,體弱的老人更應注意。

五) 要注意調節飲食:

  早秋季節,氣溫仍然較高,是蚊蠅孳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時期,食物極易腐敗變質。痢疾、腸炎等腸道傳染病發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較常見,所以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儘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鮮類食品。老年人胃腸功能差,對冷的刺激比較敏感,即使達到完全滅菌標準的冷飲也可能會引起腹瀉。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時也一定要充分加熱,否則進食後很可能導致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節,氣候比較乾燥,老年人常顯得津液不足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等症狀。此時應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漿、番茄、梨、香蕉、大棗、蓮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六) 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氣溫的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體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身臨草枯葉落的深秋,常在是老年人心中引起淒涼、苦悶、垂暮之感,易誘發消沉的心緒。因而,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正確地把握自己,要學會解鬱散結,可登高遠望,飽覽景色,或與親朋好友同去郊遊,也可參與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有怡神解鬱、穩定情緒的作用。家務勞動也要適度,身體如有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韋辰/ 韓振奎

* * 相 關 報 導 只 供 作 本 網 上 雜 誌 的 讀 者 用 作 參 考 及 增 進 一 些 健 康 及 進 補 資 訊 為 目 的,此 報 導 均 有 時 間 上 及 因 應 個 人 體 質 接 受 上 的 限 制 ,若 引 用 任 何 文 章 內 容 引 起 任 何 不適 請 速 與 你 相 熟 醫 師 聯 絡 及 診 斷; 若 本 文 對 任 何 公 司 或 個 人 構 成 任 何 商 業 影 響 或 金錢 上 損 失 , 恕 與 本 網 站 無 關。* *


 

醫學研究發現,秋季氣候變化較大,晝夜溫差懸殊,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因此,抵抗力隨之降低。另外,由於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脂腸的負擔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復發。此外,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也是導致胃病的原因。

很多人一輩子吃藥也治不好胃病,專家認為治療的關鍵還是在於"飲、食、起、居、防"。病者如不改變飲食惡習,即使不斷吃藥,胃病也會始終相伴左右。所以醫生告誡:

一、飲食要規律、衛生

進餐有時過早,有時過晚,可口的就吃得多,不可口的就吃得少,或任意吃冷食、零食,使胃腸的工作量緊一陣、松一陣,這就容易造成胃腸病。飲食不衛生,腐敗的食物吃了容易中毒。因此,選擇食物,要注意新鮮、清潔,進食有規律,是防止胃腸病的首要問題。

二、口味要清淡

要保持胃腸的沖和之氣,就得常吃些素食淡飯,適當輔佐一些肉類肥甘食品。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進食時要細嚼慢嚥,不吃生冷,並戒除煙、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潰瘍惡化和復發。

三、情緒要樂觀

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過度的憂愁、悲傷、恐怖、緊張、憤怒都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因此,預防和治療胃腸病,要經常心情愉快,保持樂觀,避免患得患失、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四、身體要鍛煉

要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這樣有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減少發病的機會。

五、用藥要謹慎

臨床實踐證明,應禁服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的藥物。如因病需要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在飯後服用或同時加用保護胃的藥物。另外,服藥治療的症狀消失,也不等於胃腸病徹底治癒。慢性胃腸病多發展為器質性病變,症狀雖然可以很快暫時消失,但創面還需逐漸地恢復。患者應繼續服藥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

六、衣被要保暖

因此,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導致胃病發作。

馮小鹿

立秋後,天氣漸涼,雨水減少,氣候乾燥,人們住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鼻乾咽燥、皮膚乾澀或有口渴欲飲、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症狀,祖國醫學稱之為“秋燥”。秋天要多喝開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煎炸食物。對於秋燥,除進行藥物治療外,家庭飲食調養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手段,常可收到不醫而愈的效果。現將常用的食療方法介紹如下。

 

雙耳湯

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用水泡發洗淨,放入小碗中,加適量的水和冰糖,置蒸鍋中蒸1小時,每日2次。能滋補肝腎,益陰明目。

芝麻粥

黑芝麻適量,淘洗乾淨,晾乾後炒熟。每次服30克,同粳米粥同食。能滋養肝腎,對腸燥便秘有良效。

飴糖豆漿

飴糖1匙放碗中,將滾沸濃豆漿沖入,攪勻飲用,每日1次。能寬中益氣,清熱散血,潤肺止咳。

百合梨湯

梨1個,百合、麥冬各10克,膨大海5枚。將梨洗淨切塊與百合、麥冬、膨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時加入冰糖。能滋陰清熱,利咽生津。

蜂蜜蘿蔔汁

蘿蔔洗淨切碎,用紗布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克,用溫開水適量調服,每日3次。能健胃消食,順氣、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竹葉石膏粥

鮮竹葉15克,生石膏40克,麥冬2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先將竹葉、石膏、麥冬加水煎煮,取藥液150毫升,加粳米和水煮成粥,食時放砂糖。能清熱養陰,生津液,解咽幹口燥。

芡實蓮藕羹

芡實60克,蓮藕、荸薺各100克,大棗20枚。芡實、蓮藕、荸薺搗碎,大棗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狀,放適量冰糖服食,每日1劑。可養胃生津,主治食欲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


丁海霞

* * 相 關 報 導 只 供 作 本 網 上 雜 誌 的 讀 者 用 作 參 考 及 增 進 一 些 健 康 及 進 補 資 訊 為 目 的,此 報 導 均 有 時 間 上 及 因 應 個 人 體 質 接 受 上 的 限 制 ,若 引 用 任 何 文 章 內 容 引 起 任 何 不適 請 速 與 你 相 熟 醫 師 聯 絡 及 診 斷; 若 本 文 對 任 何 公 司 或 個 人 構 成 任 何 商 業 影 響 或 金錢 上 損 失 , 恕 與 本 網 站 無 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