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小吃林立,走到夜市更有許多美食環繞,尤其冬天到了,不少民眾喜歡吃上一碗藥膳排骨、四物雞、十全大補湯等,吃完當下感覺身體暖呼呼;不過,中醫師提醒,身體虛弱、燥熱者不宜隨意進補,也不建議自行到藥房抓藥,補錯了恐失眠、容易煩躁。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指出,診間觀察發現,許多中老年人喜歡自行到藥房抓藥進補,或購買現成藥包做補湯;而年輕人則喜歡貪圖方便,吃外食藥膳暖身,如藥膳排骨、四物雞、十全大補湯等。 黃中瑀表示,不少民眾隨意吃藥膳,認為「有病袪病,沒病補身」,反而造成身體燥熱、容易煩躁、失眠、小便次數增加等情況,都是因為不了解自身體質就進補,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者,更會導致病情失控。 目前正值冬季進補時節,黃中瑀提醒,藥膳進補可調理身體、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補身的目的,但應針對體質選擇適合的藥材、補品,千萬不要自行到藥房抓藥,或貪圖方便隨意吃,以免傷害健康。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要好好睡一覺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尤其是手機的普及使用,現在的人無論是生活、工作及休閒都離不開手機,許多專家都強調手機的使用除了會讓人陷入慣性的迴圈而不能休息,也會因為光線的刺激,讓大腦維持警醒無法成眠。另外,許多人因為睡前有煩惱的事情,會藉由抽菸來克服焦慮,卻不料抽菸時尼古丁會刺激腦部,因而使許多興奮性胺基酸上升,反而會導致睡不著覺,而喝酒看似能促進睡眠,其實卻會造成無法深睡或只能片段睡著無法久睡,如果長期飲酒甚至會傷肝和傷胃,甚至影響到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
失眠原因多 對症下藥前需評估
對於失眠的定義,廣義上只要是一覺起來,你仍然覺得精神無法甦醒或無法有飽滿的感受就算是失眠,所以目前針對失眠的測量也慢慢從睡眠本身活動力、腦波、心跳或是呼吸等的監測,轉為重視非睡覺期間的精神及各項能力來做為測量的標準。 隨著研究的進展也發現,影響睡眠的原因除了環境之外,體質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有腦部病變中風、失智、巴金森氏症、憂鬱及躁鬱等的人比較容易失眠;而身體疾病如糖尿病、洗腎或腎病變、心絞痛、氣喘、慢性肺炎、胃炎或胃食道逆流、關節疼痛及退化性關節等,或是女生在更年期、懷孕或月經來之前也都可能影響睡眠;另外,若是使用具有中樞神經刺激效果的藥物也可能影響睡眠。 安眠藥分3種 據症狀給予不同治療 在改善身體狀態及調整壓力之後,若效果不佳,通常醫師會建議要短暫使用安眠藥來助眠。而安眠藥依照其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及長效藥品:短效藥品是用作協助入眠用,中效或長效藥品則是維持睡眠或增加睡眠深度。 通常短暫失眠的病患會建議使用一個月內的藥品治療;而慢性失眠的病患則會根據伴隨的症狀來做藥品的調整,如伴隨憂鬱的失眠病患,可將安眠藥轉作具有助眠效果的抗憂鬱劑,而若是因為睡前的焦慮而影響睡覺的病患,則會考慮放鬆訓練或是抗焦慮劑。
安眠藥別亂吃 正確服用遠離藥物濫用危害 通常超短效的安眠藥比較容易有成癮的問題,而目前多家醫院及診所都已經不再採購,成功控管重複用藥的問題。長效藥品則可能造成起床後無力,導致跌倒的問題,特別是老人家肌肉無力的時候,較不建議使用長效或具有肌肉鬆弛效果的安眠藥,而關於少數藥品會有暫時影響記憶的問題,醫師也會盡量在返診的時間內做記憶的評估,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影響。

年紀愈大睡眠時間愈短,還有更年期女性也常常失眠,夜間睡眠品質下降,白天容易昏昏欲睡,工作效率跟著大打折扣。中醫師建議,可用五加皮、柏子仁沖泡熱水飲用,有助增加睡眠效果,另外,睡前按摩頭皮,可消除大腦疲勞感。
內分泌失調易失眠
不少女性進入更年期,常常伴隨潮熱、盜汗,甚至失眠的困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人體老化造成身體臟器機能衰退,進而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失調,中醫觀點稱為「陰虛火旺」,治療以滋補肝腎、滋陰降火為主。
失眠使工作效率低、脾氣暴躁
蔡佩怡中醫師表示,失眠症狀因人而異,輕則入睡困難、入睡後易醒、醒後無法再入睡、或時睡時醒;重則整夜無法入眠,並時常伴有心悸、健忘、頭痛等症狀。一旦夜晚失眠就容易影響白天的行為,不但工作效率變差,脾氣也會變得急躁、易怒
安神茶飲+穴位按摩
蔡佩怡中醫師提供改善失眠妙方,她說,可利用15克的五加皮或柏子仁,加300cc的熱水浸泡約5至10分鐘,當作是日常茶水飲用,可安定腦神經,幫助睡眠效果佳。另外,睡前也可按摩頭部穴位,如神門、太陽、印堂穴,可幫助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