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應該是痔瘡造成出血」、「吃很多火龍果」、「做大腸鏡很痛苦」、「每天大便都很順」、「身體沒有不舒服」等等,以上種種的說詞,都是接獲篩檢異常通知的民眾回應。不少民眾會拒絕接受或合理化來否認異常結果,以致錯過確診時間,延誤治療黃金期,造成遺憾發生。

糞便潛血恐是息肉出血 發生率達5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大腸癌篩檢個案管理師邱鈺婷表示,根據統計,大腸瘜肉發生率達50%,每10人中有3至4人會將大腸瘜肉引起的出血當作痔瘡處理,每22人就有1人診斷為大腸癌。105年國人10大癌症中,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第8度居冠。每年約新增患者1萬4千人,發生率更是全球冠軍。

大腸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若糞便有潛血反應,即有息肉、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的可能,應進一步做大腸鏡確診,以病理切片輔助診斷。0至1期的大腸癌如果能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

無痛大腸鏡 減少不適檢查更安心

邱鈺婷管理師表示,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臨床證實最有效且便利的大腸癌篩檢方式,對人類血液反應有高度的專一性,不會受到食物、動物血液影響,是省時且安全的篩檢方式。

目前有無痛性大腸鏡可供選擇,大幅減低大腸鏡檢查造成的疼痛及恐懼。發現異常,應積極關心自我健康,配合執行大腸鏡確診,及時發現異常早期治療,免於大腸癌威脅,降低死亡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一位24歲年輕男性剛畢業準備成為職場新鮮人,職前體檢時,胸部X光發現兩側肺部有多個不明的腫塊,因此到胸腔外科求診。醫師安排胸腔鏡手術切片後,病理診斷發現為罕見的肺泡狀軟組織肉瘤轉移,於是儘速為他安排後續治療。

大多數病人不會疼痛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病理部主任黃賢能醫師表示,肺泡狀軟組織肉瘤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軟組織肉瘤,好發於15至35歲的年輕人。腫瘤的位置通常在大腿深處或是軀幹部位,大多數的病人均不會有疼痛的現象,通常是腫瘤漸漸長大之後,才會在患部出現腫脹感,或是摸到明顯的腫塊,在此時才會前往就醫而發現病灶。

六成病患診斷時已肺部轉移

黃賢能醫師說明,此肉瘤最大的特色是局部的腫瘤長得相當慢,常常在罹病之後的好幾個月或是好幾年才被發現。雖然在局部長得慢,但是肺泡狀軟組織肉瘤為高惡性度的腫瘤,也是具有遠處轉移能力的腫瘤。約有六成的病患在診斷時已經發生肺部轉移,因此對預後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肺泡狀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不過此腫瘤對於化學治療常常反應不佳。近年來有醫師開始嘗試使用標靶藥物來治療肺泡狀軟組織肉瘤,但其療效仍待長期追縱證明。

未滿30歲建議每3年健檢1次

黃賢能醫師呼籲,健康檢查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即使是年輕人,在適當的時機如準備進入職場前或是婚前,也應該進行健康檢查。並建議未滿30歲的民眾,若是想做健康檢查,可以每3年檢查1次即可。

國人罹患大腸癌人數日漸攀升,許多醫生都呼籲四、五十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要定期做大腸鏡,但一般人一聽到前一晚要喝清腸藥拉乾淨,或是在做檢查時必須忍受儀器穿腸的痛楚,就怯步選擇僅需灌腸,較簡易的乙狀結腸鏡,雖然乙狀結腸是大腸癌變發生率最高的部位,醫師仍建議怕痛的民眾,不妨選擇無痛的大腸鏡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