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肺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多年,日前金馬影帝柯俊雄因肺癌病逝,讓國人再度關注這個疾病。肺癌防治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晚期發現,也不必灰心喪氣,藉由標靶藥物治療,7成以上的患者可以有不錯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多種標靶藥物,病人可視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打造最符合期待的治療效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醫師表示,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抽菸,另外,空氣汙染、有毒物質、石綿、肺結核,家庭油煙等,也都會危害肺部健康,皆要小心避免。

涂智彥醫師表示,肺癌區分為兩大類型: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全球的統計顯示,肺癌中以肺腺癌最多、占5至6成。

肺腺癌治療方式上已有標靶藥物可使用,需先做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基因檢測,若呈現陽性,則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約7成病人有效,目前健保給付的肺腺癌標靶藥物有三種,都是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激酶活性。

病友除了關注療效,對於副作用也會在意。涂智彥醫師表示,臨床上最常遇到病人詢問「醫師,我肝功能不好,能進行標靶治療嗎?」「標靶治療是不是會狂冒痘痘?」事實上,每種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略有不同,之前有患者對外觀很在意,本來不想治療,後來選擇皮膚副作用較小的第一代標靶藥物,病情控制不錯,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涂智彥表示,肺癌治療要同時兼顧病人的病情以及心理狀態,可與病人討論病情,再讓病人選擇適合以及想要的治療藥物。

2015年9月在美國克羅拉多州舉辦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中,指出肺癌治療的兩個突破性進展,目前肺癌病人在使用第一和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後,約9至10個月就會產生抗藥性,已獲美國FDA核准上市的第三代標靶新藥可以克服EGFR突變型(T790M)的問題,反應率7成有效。

無論如何,涂智彥醫師呼籲,肺癌的存活率高低與發現的時間點密切相關,第一期發現5年存活率達70%、到第四期發現只剩下約5%,無奈肺部沒有神經,腫瘤生長初期通常沒感覺,成為無聲殺手,7成以上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建議如果有抽煙、家族史等高危險因子,40歲以上應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發現,癒後成效更好。

在台灣,癌症已連續35年蟬聯十大死因第一位,要預防癌症最好方式,就是早期診斷,且正確分期治療,目前可透過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有效發現癌症分期及偵測復發的現象;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姚維仁指出,包括乳癌、淋巴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頭頸部癌、肺癌、黑色素癌、甲狀腺癌以及子宮頸癌等九種癌症,可採以健保給付此項檢查。

超音波檢查 助正子掃描有效確診

癌細胞通常有較高葡萄糖攝取,可提供全身掃描的正子掃描下,形成熱區,能快速檢查全身癌症;姚維仁主任表示,但要注意是,並非所有癌症都有很高葡萄糖攝取,像是肝癌、部分乳癌和腎臟癌等,另外包括發炎和良性腫瘤等,則屬於高的葡萄糖攝取,並非癌症,這時可結合像是電腦斷層和超音波檢查來輔助。

超音波輔助正子掃描 減少侵入性檢查

超音波檢查能協助判斷正子掃描中局部高葡萄糖攝取的特異性,減去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姚維仁主任說,過去兩年,成大醫院正子中心共進行2491位全身正子掃描,發現1933位為癌症患者,558位則是健康受檢者癌症篩檢,但其中有156例出現局部甲狀腺葡萄糖攝取結節,經超音波檢查,有19例確診為甲狀腺癌。

有癌症家族史 可採以正子掃描癌篩

其中,在40例的甲狀腺癌比良性結節有更高的葡萄糖攝取;姚維仁主任表示,根據文獻統計,若單以正子掃描,發現局部葡萄糖攝取結節為甲狀腺癌症約25%,但若以超音波診斷,發現疑似有甲狀腺癌者惡性率約28.5%,但若將正子掃描結合超音波,惡性率可達48%,再加上結節為高葡萄糖攝取,惡性率更可高達78%,顯示檢查上正子掃描結合超音波能篩檢癌症的好利器。

中國大陸開放多胎化生育政策,國內基因檢測業者看準龐大市場,宣布技轉「新一代全方位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篩檢」,並提供一站式完整檢測服務模式,只要採集孕婦10cc血液,10天內即可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及巴陶氏症。

傳統染色體檢測有流產風險

染色體異常造成胎兒疾病百百種。開業婦產科醫師蘇怡寧指出,產前染色體檢測可分為侵入性檢測或非侵入性檢測。傳統產檢如絨毛採樣、羊膜穿刺,都是侵入性檢測,不但採檢難度高、檢查周數也較晚,還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

基因檢測準確度達99%

蘇怡寧醫師強調,如今透過基因檢測的非侵入性檢測,只要懷孕滿10周,透過採集10cc血液,萃取血液中的胎兒游離DNA,以高通量、全基因體次世代定序分析技術,並結合染色體資料庫,可及早篩檢常見的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包括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以及小胖威力症候群、天使症候群、貓哭症等20種染色體微片段缺失,準確度可達99%。

5大族群最適合

蘇怡寧醫師建議,曾多次流產、曾生育染色體異常胎兒、擔心侵入性檢查風險的孕婦、超過34歲的高齡孕婦,以及超音波檢查異常,懷疑胎兒染色體異常者,建議優先進行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查;而異卵雙胞胎、具染色體異常的孕婦,則不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