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透過換水大腸鏡 減輕患者檢查疼痛

大腸癌有90%為腺瘤病變,檢查上多以大腸鏡為主,但因檢查時造成的疼痛,或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都讓患者望之卻步,導致延誤就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指出,目前可透過換水法大腸鏡檢查,非但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也能提高腺瘤發現率。

換水大腸鏡提高腺瘤發現率 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就是抽出患者大腸內多餘空氣,並反覆灌水、抽水撐開腸道以便檢查,但因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塌陷自然狀態,讓患者疼痛感降低;謝毓錫醫師表示,研究發現,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因在大腸鏡進入前,已將大腸洗乾淨,使得腺瘤發現率有效提高,目前研究成果也刊登於美國內視鏡醫學會官方期刊腸胃內視鏡。

腺瘤發現率增12% 換水大腸鏡檢查新選擇

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比起傳統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37.8%,明顯增加12%,類似研究在義大利、中國都有獲得相同結果;謝毓錫醫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減少3%大腸癌發生率,即使是麻醉患者,也不會有疼痛問題出現,是患者檢查上的新選擇。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恐是大腸癌徵兆

其實大腸腺瘤起初多為良性,但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便秘,加上致癌物等原因,就可能埋下演變成癌症的危險因子;謝毓錫醫師呼籲,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50歲前應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且配合定期追蹤,一般人則約50歲左右接受一次檢查,另外若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恐也是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1位58歲女性是B型肝炎帶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藥物出現輕微肝功能異常,停藥後回復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藥物及因風濕性關節炎服用免疫治療藥物3個月,常噁心想吐、疲倦而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嚴重異常,診斷為B型肝炎急性發作。經抗病毒藥物治療,6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

免疫抑制藥物、類固醇 致B肝發作

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指出,台灣成年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0至15%。B型肝炎帶原者體內的B肝病毒與免疫力平衡時,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藥物使得免疫力改變、失去平衡,就會引發急性肝炎,需儘快治療。

常見會影響免疫力的情況,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或使用類固醇。藥物引起肝炎,可能源於藥物本身或代謝物毒性、劑量,個人體質、遺傳也是其中原因。B型肝炎急性發作常見噁心、嘔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脹氣、茶色尿等症狀,且肝功能檢驗異常,倘未儘快治療,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

服用藥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

邱展賢醫師指出,B肝急性發作時,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考慮在進行免疫治療的同時,採取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後,繼續服用6個月。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時,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狀態,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B或C型肝炎,過去是否有藥物過敏史。B型肝炎帶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評估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會引發肝炎的風險高低,在服藥期間定期肝功能檢查,有不適立即就醫且告知用藥史。(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有位80歲邱爺爺,上個月底,因感覺心窩處不適,由家人陪同至部立苗栗醫院神經內科就醫,意外發現右肺有腫瘤,轉介胸腔內科,進一步做電腦斷層及切片檢查,經確診為惡性腫瘤,隨即安排住院,完成心臟、肺功能等相關檢查、評估後,進行內視鏡手術切除。

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通常易被輕忽

部立苗栗醫院胸腔外科的連允昌醫師指出,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是以手術切除,目的是徹底切除肺部原發癌腫病灶和局部淋巴組織,並儘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組織。能夠成功地切除的肺癌,只限於較早期的病人,由於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輕忽,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極為重要,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保健康。

部立苗栗醫院副院長李永恆表示,採用胸腔鏡手術方式,完成難度高的肺葉分節切除及縱膈腔淋巴結廓清,不僅大幅保留患者肺葉完整及呼吸功能,胸管放置時間縮短,降低感染等併發症風險,且傷口小,復原快,患者術後一週就康復出院。

母親節健檢專案 迎接溫馨五月

為增進鄉親的健康及迎接溫韾的五月,苗醫高級健檢中心規劃母親節健檢專案,即日起接受預約排檢,歡迎民眾多加利用。